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
孩子控制欲强怎么办
班里的刘瑜小朋友是个漂亮的小女孩,但性格十分要强,前几天在教室门口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开。还哭闹着:我不想上幼儿园……她妈妈和我聊了聊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我就说孩子在园里表现一直很好,经常帮助别人。三位老师也经常夸奖她,没理由排斥上幼儿园呀?
我送走了家长后找时间和孩子进行了谈话,从与她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她不喜欢来幼儿园的原因:说在幼儿园里,有自己想玩的玩具,有时在别人手上自己玩不了,就只能随便玩不喜欢这样;自己命令小组里其他小朋友做事情,其他小朋友不听她的话,令她很生气,她一生气就会和其他小朋友吵架甚至打架……另外,她还告诉我,她喜欢和班里的小杨小朋友玩,而且跟小杨玩得很好。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小杨非常听她的话,让干什么小杨就干什么……
从与孩子的谈话中我意识到刘瑜小朋友控制欲比较强且属于有领导力性格的孩子,她有着敏感的内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她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控制欲,但无理的要求可以拒绝或冷淡处理,我们可以多跟这些孩子说说:“这件事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管这件事”,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你控制、束缚他人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别人这么对你的话,你会不会好受?
让孩子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调整好心态。完全改掉不太可能,但慢慢的孩子会变得控制欲没那么强,改成正常的就可以了。让他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依着他,让他适当体会挫败感对孩子健康成长也有好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
我们班的赵子硕小朋友是刚刚转过来的小朋友,活泼可爱,小嘴巴特别甜,笑起来有点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由于她年龄比较小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不是碰碰这个、就是推推那个,常常精心准备的一个活动不是被这个小朋友的告状声破坏掉,就是被那个小朋友的哭声搞得无法进行。于是,受批评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转变他的方案就出台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现记录下来,编成小故事,让其他小朋友们表演,再由“观众”评出对错。她也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渐渐的变了,不再像刚来时那么调皮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不像刚来的时候一分钟都坐不了,老师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他了。
其实,孩子的调皮也是另一种美,相信孩子,我们应该用爱的目光和行动去帮助他、改变他,相信他们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3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管是爱好,还是性格,都是各有不同的,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我们常说,幼儿园教育应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里所说的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就是承认每个幼儿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要尊重个体的特点,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以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然后据此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例如,有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如果犯了错误,老师对其粗声大气地讲道理,或者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公开批评他,他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老师对着干。如果我们能不动声色地和他讨论事情的经过、是非曲直以及他的`真实想法,让他明白其中的事理,那么孩子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班上就有这样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这个孩子其他方面都很不错,就是听讲时常常坐不住,还爱做小动作。有一次我抓住一个契机,跟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从此我们俩似乎就有了无声的约定,每当他忍不住做小动作的时候,我只要用眼神暗示他,他就会以微笑回应我,然后立即停止小动作。不久以后,他爱做小动作的习惯也渐渐改掉了。又如,有的孩子不爱与老师交流,这也许和他找不到与老师交流的合适话题有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近期的活动情况,从中找到适合与孩子交流的话题。如果话题与孩子近期较关注的事物有关,孩子就会有话可聊,交流起来就会顺畅。这样反复几次以后,孩子就愿意与老师交流了。
再如,有的孩子生性腼腆,不太爱主动与人打招呼。有的家长会因此批评孩子没礼貌。其实,不是因为孩子没有礼貌,而是因为他害羞,可能他心里问候了千百遍,只是到了嘴边又说不出口了。这时候,我们决不能责怪孩子,也不要强求他马上与人打招呼。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微笑加以鼓励,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理解。当他能偶尔问候他人时,我们要抓住机会放大他取得的进步,让他觉得这是一件让自己和他人都开心的事。长此以往,相信他就能渐渐学会主动问候他人,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细心地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如果,我们能真心地关爱呵护每一个孩子;如果,我们能把出自内心的对个别差异的尊重献给每一个孩子,那么,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们的关爱中富有个性地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4
午睡起床后,别的孩子都在忙着穿衣服,朋朋却一个箭步跑到我跟前,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很惊讶:“朋朋今天第一个穿好衣服了,好快呀!”旁边的孩子立马叫起来:“老师,朋朋今天是没有脱裤子就睡觉的。”我一听就生气了:“都是大班的.孩子了,还不知道照顾自己?午睡时要脱掉外套和外面的裤子,起床时才不会受凉……”被我一番数落后,朋朋满脸通红,默默回到座位上。因为要忙于准备组织下面的活动,我也就没多问。
下午离园时,妈妈来接朋朋,没想到朋朋突然大哭起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经过反复询问,明明抽搭着说:“……老师,我只是……想让您……抱抱我!”我想起来了,我经常会很自然地给午睡起床后最先穿好衣服的孩子一个拥抱。朋朋穿衣服的速度比较慢,所以他很少有机会得到我的拥抱。
朋朋的话让我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注意到要顾及每个孩子的心理需要。朋朋有点内向,情感比较细腻,所以他会更在乎教师有没有拥抱他。这再次提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多留意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自信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5
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幼儿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选择、投放、指导、观察、调整益智区活动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中班孙老师将十月份的益智区目标设定为“尝试对5至10个物体按差异进行排序”,并投放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材料。起初,孙老师将完整的一套由十个小桶组成的套筒直接投放到区域中,原本以为幼儿操作起来难度不大,能够直接按桶的大小进行排序。因为每个小桶上都有数字和相对应的点,有的幼儿可能会先按照数字排序,再观察每个小桶之间的差异。但通过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孙老师发现:大部分幼儿操作这个材料都有难度,只有个别幼儿能成功。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均采取试错的方式,即在套的过程中一个一个试大小。由于不能很快体验到成功,大部分幼儿都放弃了这个材料。
为此,园里就如何提高益智区材料“套筒”的有效性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首先,教研组长根据幼儿对套筒的操作情况提出问题供大家思考:“为什么幼儿不能很快按套筒大小进行排列,均以试错的方法操作?”有的教师认为由于每个套筒之间差异较小,幼儿不能准确目测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有的则以中班幼儿在排序活动中的发展特点作为理论支持,即“中班前期幼儿直觉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对于差异较小的物体比较仍会采取试错的方式”,提出应该根据幼儿能力提供具有层次性差异的材料供幼儿排序。于是,孙老师对材料投放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次调整:从十个小桶里面隔着挑了5个小桶,套筒间的差异一下就加大了。孩子们在仔细观察比较的情况下,能够发现物体的差异,大多数幼儿可以完成正确的排序。
第二次调整:将5个小桶增加到8个,差异有所减小。由于幼儿前期的基础,在仔细观察后也能够完整排序,只有个别幼儿对于相邻的两个小桶仍采用试错的办法。
第三次调整:将10个小桶全部投放,全班幼儿均可以正确排序,但方法不一。有的幼儿观察到了小桶上面有数字,是按照数字排序的;而有的幼儿没有发现数字的存在,证明他有了按差异排序的能力。
这次教研活动充分说明了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一定要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既要符合每名幼儿的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每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套筒的第一次投放,由于难度过大,超过了中班幼儿认知水平,幼儿在操作探索中屡屡不能成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经过三次层层递进的调整,诱导了幼儿的进一步观察,有效实现了“套筒”的`教育目标。
为了深入挖掘“套筒”的价值,孙老师就“如何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将套筒有效应用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她为小班幼儿设计了套筒游戏“可爱的长颈鹿”,即将套筒按大小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长颈鹿的图形,目标是在摆放过程中初步感受套筒的大小差异。而套筒应用在中班不仅可以按其大小排序,还可以让幼儿按照套筒上的点和数进行数的实际意义的操作。大班则可以将套筒和科学活动中的测量相结合,利用套筒盛水或沙子,然后感知体积的大小等等。
每种操作材料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同一种操作材料也有很多层次不同的玩法,关键是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感受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需要。看似低结构的套筒,竟能挖掘出如此大的教育价值,真可谓“小套筒,大作为”!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6
餐前活动,我照例组织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一起逛三园。什么园?蔬菜园。青菜、菠菜、萝卜、黄瓜、西红柿……”可是,孩子们的回应渐渐慢了起来,所回答的内容也变成了机械地重复,答案渐渐冻结在几种常见的蔬菜上,游戏无奈地结束了。
怎样做才能帮助幼儿建构所需要的经验。让这个游戏变得富有情趣,吸引幼儿自主参与呢?我决定调整我的做法:“请你们睁大眼睛——”我轻轻点击鼠标,电视屏幕上瞬息变幻的图形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这些都是什么蔬菜?”“那圆圆的,一定是萝卜!”“不对!可能是卷心菜!”“西红柿也是圆的……”我给孩子们发了一张印有简单图形和颜色标记的表格:“下个星期,请你们来做蔬菜园的主人,你们去菜场参观一下,记录下来。”
“我有办法了!”顾明轩兴奋地叫起来:“我到乡下和爷爷奶奶找蔬菜!”其他的孩子也兴奋地喊起来:“我去菜场!菜场上有很多蔬菜……”
周一入园,孩子们都激动地取出自己的`记录表格展示给大家看:“茄子是紫色的,还有山芋也是紫色的!”“椭圆形的蔬菜是白菜!”“还有土豆!”看样子,菜场成了孩子们的“实习场”,孩子们在比较中发现了各种蔬菜的颜色和形状特点,学会了自己记录观察结果……
餐前活动,孩子们迫不及待:“老师.还玩不玩蔬菜园游戏了?”
“玩啊!”我轻松地回答。
“耶!”欢呼声响了起来:“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一起逛三园。什么园?蔬菜园:青菜、白菜、胡萝卜、金花菜、茄子、丝瓜、黄瓜、韭菜、胡萝卜、茼蒿、西兰花、香菜、韭黄、南瓜、豆芽……”一圈下来,几乎没有重复的蔬菜;第二圈,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
看着孩子们雀跃的神情和得到肯定的满足感,我意识到,只有我们真正去关注孩子的需要,创设适合的机会和场景,帮助他们累积有效的经验并自主投入,游戏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水果园”“游乐园”“动物园”“交通工具园”……相信,我们的餐前游戏会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7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常常会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都是十全十美,处处都按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进行才好,可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
就如我们班的XX小朋友,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弄的老师很无奈。可是在一次玩雪花片的时候他却插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小飞机。当我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他炫耀的举起来来让我看:“老师,漂亮吧!”我眼前一亮把他插得小飞机举起来:“小朋友志远插得小飞机漂亮吗?”“漂亮”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喊着。志远似乎有些害羞了低着头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居然都模仿起了志远插的小飞机,顿时教室里充满了“呼呼呼…”飞机起飞的声音志远的表现让我们刮目相看,也让我感受到了以前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对孩子来说是多不公平。每一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自身的发展也不同,我们又怎么能用统一的目标要求他们呢?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眼睛擦亮,不放过孩子的任何一个优点,是孩子的明天发展的更好。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8
在幼儿园我们成天面对的是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无穷的精力和讲不完的话,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的世界五彩斑斓,纯真而又美好。怎样让这那群孩子们既学会遵守规则又快乐地生活、游戏?那就要看老师的个人魅力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怎样让那生硬的规矩变得生动活泼让人能够快乐无比的接受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逐步积累经验,将各种规则变得无痕有趣。
一、快乐你我变奏曲
每天的活动都有集体游戏的时间。集体活动前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安静下来需要颇费周折。有时,就是你大声的训斥,孩子们也把它当成是耳旁风,还是继续谈笑风生。尽管你恼羞成怒,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改变策略,发挥音乐的指令作用,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做做律动游戏;集体游戏前,我们做做手指操。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我们的各项活动都有着独立的音乐指令。当孩子们听到轻快的《粉刷匠》音乐知道要安静下来了。当孩子们听到温柔的《小星星》音乐知道要休息一会。当孩子们听到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知道要排队出去做早操了。当孩子们听到悦耳婉转的《森林狂想曲》时就知道要一组一组搬椅子上课了。音乐,慢慢的在孩子们的心田流淌着,带给孩子们快乐,带给孩子们幸福。这就是快乐你我的变奏曲,让孩子们欣然接受规则的法宝。
二、红五星的力量
在幼儿园有的`孩子比较乖巧,有的孩子比较懂事,有的孩子比较机灵,有的孩子比较能干,但是也总是有些孩子是班上的“淘气包”。他们时不时的做些破坏纪律的事情。如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踩一下小朋友的脚,在小朋友画得很美的画纸上涂上几笔,中午别的孩子睡觉了,淘气的孩子会趴在小床上,用手去敲床板玩。这时,我会轻轻走到小床边,摸摸孩子的小手和额头,小声说:“中午睡着了才能长得又高又大。先把眼睛闭上,你睡着了,老师的小星星就会飞到你的额头上哦。”老师轻轻的抚摸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一会就睡着了。我会在孩子额头上放个红五星贴。老师的五角星有着独特的魅力,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红五星的鼓励下,慢慢的学会了遵守规则。
三、趣味手指游戏
每天的活动中有许多的过渡环节需要等待。让孩子们乖乖地坐着这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也不乐意接受。于是,在等待的环节中,我每天都变换着花样和孩子们玩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这样可以避免时间的隐形浪费,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得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手指游戏是简单又不需要有任何准备的小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大拇指,点点头,食指,弯弯腰,中指,绕一绕;无名指,亲一亲;小指;勾一勾。就是这样简单的游戏,小班的孩子们百玩不厌。每天,他们都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新的手指游戏。左手伸出来,右手伸出来。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翻开来是手心,翻过去是手背。手心、手背都是我的好宝贝。让我找找谁是我的好宝贝啊?孩子们马上就全都精神抖擞,像准备检阅的士兵一样。你的活动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了。其实,教师无需大声的呵斥,无需太多的讲述,只要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们就会在快乐中接受规则。
四、和故事约会
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优美形象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塑造,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也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似乎老师的脑海中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老师讲的故事孩子们也是百听不厌,每天,他们都会嚷嚷着让老师讲故事。当下最流行的绘本是孩子们的故事源泉。幼儿园的阅读区域也是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那里放满了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图书,我组织孩子每天与故事来约会。在给孩子们讲述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时,狡猾的狐狸和愚蠢的老虎在我的诠释下变得那样活灵活现。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小眼睛炯炯有神,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我还和孩子们戴上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饶有兴趣地表演,让孩子们在故事表演中理解故事情节。五彩缤纷的绘本、聚精会神的孩子、生动演绎的“故事大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懂得,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于是,我和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天都能听到“燕子姐姐”讲故事,这是我与孩子们和故事最快乐的约会。
教师的智慧在班级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能够非常轻松把规则都隐藏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这样班级中生活、学习是幸福的。这就是无痕的规则教育,它带给孩子们的是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欢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9
那天,在户外活动时看到工人叔叔修剪树枝,孩子们想要把树枝留下来。做什么用呢?一个小朋友说,要用树枝为刚入园的弟弟妹妹搭建一顶小帐篷,让他们游戏、进餐时用,这样他们就不会太想妈妈了。全班小朋友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搭建小帐篷的游戏开始了。
搭帐篷需要哪些关键经验?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能实现吗?我应该提供哪些支持呢?这对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孩子期待的眼神、积极投入的状态,给了我很大信心。我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关注、尊重并识别他们的兴趣,支持他们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
1.帐帐篷搭什么样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将想法付诸实践,就这样,搭建开始了。他们把活动区做计划的经验迁移到搭建帐篷中,感兴趣的孩子纷纷绘制起了自己的设计图,然后聚在一起分享图纸,提出自己设计的优点和困难。最后,通过讨论,一起画出了一张结合大家的好想法的帐篷设计图。
教师支持对小帐篷感兴趣的小朋友形成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他们不仅能与材料互动,同伴间也多了很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乐趣。
2.什么样的结构更稳固?
因为从来没有搭建过帐篷,因此很多小朋友表示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有些担心。教师鼓励孩子们可以针对自己担心的地方提前做一些准备,有的小朋友用小木棍进行搭建模拟,有的小朋友搜集帐篷搭建资料……他们想找到一种搭建方式可以让帐篷站得更稳。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发现了一个成功搭建帐篷的秘密--将三根木枝相互交错,可以站得更稳。
当面临有挑战性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支持孩子分解任务,从而降低难度,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迁移生活经验,挑战任务的核心问题。
3.怎么在地面上立住?
有了这个新发现,孩子们对用大树枝搭建帐篷显得更有自信了。但是,刚一开始他们就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树枝摆好了,但是立不住。怎么办呢?孩子们探索了很久。终于,一个小朋友一边摆弄大树枝一边大声对周围人说道:"我们得把树枝固定在地上才行,这样才能让树枝真的站稳!"其他小朋友连忙说:"对,我们得把树枝和地面粘住!""没错,可以用宽胶带来粘!"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用胶带粘了一层又一层,树枝真的被他们固定在了地面上。孩子们露出了胜利的表情。
我非常想告诉孩子们,胶条是粘不住的,但看到他们十足的干劲儿和探索的热情,我还是咽下了想说的话。这样也好,给孩子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吧。
4.木棍之间怎么连接?
周一早上一来幼儿园,小朋友们就发现帐篷架子"坍塌"了。原来,周末下了一场雨,胶带经过雨水的浸泡失去了粘性。孩子们积极地着手重新固定。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毛根和麻绳,兴奋地说:"我们还可以用毛根把树枝绑起来!""绑起来?绑在哪里呢?""就是两根树枝交叉的地方。""真是个好办法,我们一起试试吧。""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绑东西的好方法叫'十字绑法',老师您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十字绑法,他们认真极了,小朋友之间相互合作,终于将树枝架固定好了。
当孩子们用双面胶固定不住树枝时,教师在活动区里投放了新的材料--毛根和麻绳,尝试通过材料进行隐性支持。孩子们受到材料的启发,想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5.什么样的地基最稳固?
木条的'连接问题解决了,但是帐篷还是摇摇欲坠。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老师,还是不稳,怎么办?"我问:"你们觉得问题出在哪里了?"一个孩子说:"就是这个地基,爸爸说应该钉钉子,可我们又不会钉钉子。"另一个孩子说:"我们幼儿园有木工叔叔啊,可以找他帮忙!"孩子们的眼睛里顿时亮出一道光,紧接着询问似地望向老师。"当然可以啦,你们自己去邀请叔叔吧。"孩子们非常高兴,和叔叔约定了时间。看着叔叔专业的样子,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在叔叔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钉钉子,积极地参与到了地基的固定工作中。
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支持幼儿学会自主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尝试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就这样,历经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帐篷终于搭建成功了!孩子们兴奋极了,但是却没有草草收尾,为了让弟弟妹妹们玩得更安全更开心,孩子们还进行了安全检查和装饰工作。参观帐篷时,弟弟妹妹脸上的惊喜和兴奋,以及老师们的连连赞叹,让每个参与搭建的孩子都由衷地感受了快乐和满足!
在这一个月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坚持不懈地想办法,通过探索结构、调整材料、尝试连接方法、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其中,有着太多让人惊叹的时刻,老师和小朋友们为他们喝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今天摔了一跤”……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我班有个学生,他整天跟着我,叙叙叨叨一些事。有一天,他跟我说他经常倒霉,到现在总有80多次了。要知道他现在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可是看他的样子,似乎真是觉得自己很不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这让我这个做老师的,突然感到肩上又有任务了,我觉得对这帮小孩,也该对他们进行感恩的教育。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通过一节班队课,我首先向孩子们述说了西方的“感恩节”,告诉他们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告诉他们人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无力改变的,有些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告诉他们,英国有位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这样孩子们就知道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变得消沉、萎靡不振好?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好?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中国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洋节。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1
孩子们都希望能够当值日生,戴着红红的袖章可神气呢!可是毕竟每天只有两个名额,所以那些没轮到的孩子总是向那些“红袖章”报以羡慕的眼神。
陶宇新可是一个十足的“调皮大王”,每天来告状的小朋友一个又一个。也正因为如此,他也从来没有当过值日生,看上去他好像满不在乎,不过我发现他的眼光始终离不开值日生手臂上的红袖章。
一天早上早操排队,他最先一个抢到了排头的位置,样子挺得意。我灵机一动:“陶宇新,你今天是火车头,那可要给后面的小朋友带好头哦!”他一愣,马上认真地点了点头。《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响了起来,他很起劲儿地踏步、摆手,而平时,很少看到他这样认真过。
早操结束后进教室,他拿了小板凳安安静静地坐在桌子面前,一改往日的闹与躁。当我照例拿起值日生袖章,准备选出今天的值日生时,他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宣布:“今天早上做操,陶宇新小朋友表现还不错,老师就选他当我们今天的值日生。”我蹲下来,轻轻地把红袖章戴在了他的衣袖上,我发现他的眼睛亮亮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表现特别棒:上课时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讲;饭前仔细地用“六步法”洗手,帮小朋友们分发餐具;饭后主动收餐盘,帮忙擦桌子……认真地履行一个值日生的`义务。
一天很快结束了,头一回没有听到任何孩子告陶宇新的状。
离园前,陶宇新依依不舍地摘下了红袖章对我说:“甘老师,我明天还想当值日生!”“呵呵,要是还能像今天这样的话,你一定还有机会再戴上红袖章的!你能做到吗?”“老师,我能行!”
只是一次小小的机会与鼓励,却能让一个孩子有如此大的变化。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个“陶宇新”。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2
当我们畅游在教育的理想国之时,有很多教育家、哲学家描绘过教育的样子,比如,"教育即生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蒙以养正圣功也"……真的走到实践中,在二三十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面前,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完全想不到这些之乎者也、圣人之言,更多的是如何Hold住这些娃,让他们先听我的。
新手教师带"新手娃"是怎样难忘的体验,想想也知道。最初的日子里,最头疼的莫过于那几个怎么说似乎都不明白,如何要求似乎都无法"合群"的孩子。我期待小朋友们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度过一日生活,于是我不由得提高警惕,时时关注那些可能偏离轨道的孩子。
很不幸,我发现我像个警察一样,我的工作也不像是在育人,而更像是一一"打地鼠",谁冒出头就"回击"谁。呜呼哀哉!怎样包容这些孩子,让他们浸润在环境中慢慢改变呢?这需要一个怎样的环境?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目前我的答案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班里有一个需要老师经常关注的孩子,会常与其他孩子产生肢体碰撞。比如,别人在洗手的时候他在后面排队会撞到别人(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故意晃到人家身边撞人);跑的时候容易摔倒而撞人;别的小朋友"批评"他,他说不过可能会动手推人、掐人;排队的时候一定要站第一名;发饭的时候一定要当小值日生;睡觉的时候也总要老师陪在身边……老师没有关注到,或者他没有当上第一名,或者被批评的时候一定会大哭大闹起来……看似有很多行为问题,真的很让人头疼。
如果教育就像巴普洛夫训练那只狗一样,仅仅是"刺激一一反应"这样简单,那每次这个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老师就条件反射一样"打地鼠"就好了。但是事实证明,"小地鼠"们在行为表现上会"越挫越勇",形成老师越来越头疼、孩子越来越淘气的恶性循环,甚至萌芽"习得性自弃"的行为表现。而在心理方面,一次次的"回击"一定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容易使他在面对很多任务情境时变得胆怯。
虽然我不能像医生一样给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表现"对症下药",但从孩子最明显的表现来看,他显然没有和老师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需要老师时时给予、时时"填充"。用《游戏力》的作者劳伦斯的观点来看,代表孩子自我的那个杯子明显是不满的,"对孩子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只会使他们的杯子空得更快。孩子本指望我们来加满杯子,现在杯子反而被我们打翻在地"。因此,我决心先用爱填充孩子的杯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在这里很安全,老师会接纳全部的你,你并不需要做特别的事引起老师的关注,你可以试试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享受游戏、学习、人际交往的美好,享受融入集体后老师的肯定、同伴的接纳以及自我的价值感。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减少无意义的指责、批评,直接告知正确的行为方式,少说"你怎么能……""不许……",多说"你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而在孩子的行为哪怕出现微小的改变时,马上给予及时的.、非物质的奖励,让孩子意识到是他的行为本身受到赞扬,多激发他的内部动机,鼓励他自我价值感的发展。
另外,孩子身体运动、肢体碰撞方面的行为表现,体现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的不足。而从儿童的生理发展来看,触觉、前庭平衡觉与本体觉等身体感觉负责协调身体双侧、计划动作、集中精力与稳定情绪,因此发展孩子前庭平衡觉与本体觉的相关活动或训练应该会对这个孩子有所促进。这个孩子很喜欢抱老师,也喜欢和小朋友有肢体接触(有时候是不适宜的接触方式),考虑到他可能是在寻求促进自我发展的触觉刺激,因此我会尽可能满足孩子拥抱老师、和老师亲近的需求,同时引导他用适宜的方式与别的小朋友产生身体接触。
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辩题恐怕难分胜负,但不管它是什么,不管以科学之术还是艺术之道来育人,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认为爱应该是起点,没有爱就没有关注、没有思考、没有教育。想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管是摇动、推动还是唤醒,爱是这一切的出发点,需要我们时时用一颗饱含爱意之心去保护、守护、呵护一个生命,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人的成长。爱是育人之本。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3
在开展小音乐剧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艺术细胞,坚持所有幼儿参与的原则,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大胆表现。但是,米奇由于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从小就带着人工耳蜗,别说参与表演,就是跟着老师一起活动,和同伴一起玩,刚开始都很困难。
一次,我来到米奇身边问:“你喜欢这个游戏吗?”米奇看看我,没说话。我拉起他的小手又问:“米奇,我们一起游戏吧?”快到游戏场地时,他忽然甩开我的手,又走回座位上,撅起小嘴。我问:“米奇,你怎么了?为什么不想玩了?来吧,老师喜欢你。”米奇还是生气地说:“我不想玩,我不喜欢。”
紧接着,我们开始排练小音乐剧,米奇仍然说不想玩、不想演,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他心里的渴望,因为他的眼神不停地追着我们,只是『以乎有所顾忌。
在自由选择角色时,每一个孩子都兴奋地说着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洛洛说:“我要当洋娃娃,因为洋娃娃很漂亮。”图图说:“我要当小图书。”轮到米奇时,他刚站起来,接着又坐下了。我笑着问: “米奇,你想演什么角色呢?”也许我的放松让他也放松下来,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说:“我想演小插片,可以吗?”看到米奇开口了,我连忙说:“好。虽然咱们没有小插片这个角色,但是你可以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插片。”他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开始排练时,米奇还是不愿上台。我心里想:明明米奇已经找到了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为什么还是不肯上台呢?或许,妈妈能让他变得更勇敢一些,于是我给米奇妈妈打了电话,米奇妈妈解释:“欧老师,我们还是不上台表演了,因为他带着人工耳蜗,对音乐的分辨不是很好,他听到的音乐要比正常的速度慢半拍,而且他也不敢表演,您看我们就别上台了,别给咱们班抹黑,拖了后腿。”
我似乎明白了米奇不敢上台的原因,他是敏感的,对于自己的“特别”他心里肯定明白,他害怕自己做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到时候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另外我在交流中明显感受到了米奇妈妈的焦虑,妈妈的焦虑无形中又加重了米奇的心理包袱。
为了让米奇妈妈抛却顾虑,在打完电话之后,我又给她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我们的小音乐剧是全班的事,我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只要孩子上台了,我们就是最棒的,哪怕孩子只做了一个动作,都是进步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米奇妈妈才给我回了一条非常简短的信息:“老师,谢谢你!”虽然只有简短的五个字,但意味着她开始放下包袱。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活动中,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被扔在地上的小玩具会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随后,我请每一个孩子都说一说,做一做。孩子们表演完之后,我说:“虽然有些小朋友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但是你们刚才的表演都不一样,无论是动作还是眼神,都有自己独特之处,你们表演出了每一个玩具的不同,所以我们就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玩具,你们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只要做自己就好,老师相信你们。”
听了我的话,米奇猛然抬起头来,主动看着我的眼睛,我肯定地点点头。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中,我对米奇说:“你是最重要的小插片,我们很需要你。”每当这时其他孩子也会对他说:“米奇,我们很需要你。米奇,你很重要。”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米奇第一次走上了舞台,虽然米奇没有做任何动作,但是我及时鼓励了他,笑着对他说: “米奇,谢谢你能够在我们最需要你的时候来到台上,你知道吗,台上要是没有你这个小插片就不精彩了,加油哦。”米奇开心地看着我说:“欧老师,妈妈说了,我是很勇敢的孩子。”
在演出当天,米奇妈妈拿着一件缀满插片的服装,告诉我这件服装上的插片是米奇自己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我特别惊诧,米奇居然能用自己的小手拿针缝插片。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件衣服是那样美丽,米奇是那样帅气。
演出开始了,看到别的孩子上台了,米奇也从容走上了舞台,虽然他的动作比别的孩子慢,虽然他的鞋子被别人踩掉了,但是他没有停下来,依然那么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结束之后,米奇妈妈非常高兴地对我说:“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上己,战胜自己。这对于米奇的成长是多么有意义啊。老师,谢谢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4
和孩子一起跳舞,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蕴藏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经常说,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当我们着手于一些问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了孩子,习惯性的用成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评价事物。《和孩子一起跳舞》这本书令我印象特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个小故事。而故事的精彩之处,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完美的修饰,却只是因为这些故事的朴实,简单。故事体现的是一个幼儿教育者用心描写的生活,作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如此真实的显现在我眼前,每个孩子在作者的笔下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那样的生动,那样的富有个性,实在让我感动。
在中国,盲人、聋哑人,身体有残缺的那些被称为残疾的孩子,都是有特殊的教育机构尽进行培养教育,而在美国,这些孩子与身体健康的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在最普通的环境中享受同样的教育,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值得赞同。作者在书中描写到的许多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都值得值得深思,我们对于孩子的思考,对于孩子的用心,是否像她一样,对于每个普通的孩子,都要像“瑞秋”“盖尔”,那样的负责与耐心。也要对每个像“瑞秋,盖尔”的孩子如常人一样的耐心教育、引导。作者做到了,让我很感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故事中那些孩子的母亲也让我感动,他们对孩子的用心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中国许多父母常嚷着,“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要碰,这是不允许的……”。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时候习惯于灌输我们,命令我们,掌控我们,当然,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改变了,学会听取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的空间大了,对孩子的自主的意识也有所了提高,但是一到关键的时刻,大多数孩子都是被掌控的对象。而书中提及的几位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显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十分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给予足够的信心,不会因为孩子饿年龄小而限制他们的活动,从小培养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给了孩子充足的自主的空间,这种状态下成长的孩子是独立的,自主的,完整的,也可以说是成功的。
吴放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对每个孩子的用心,都让我感动。当然,书中除了让人感动的许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中西方教育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尤略之处,书中提及了多领域多角度多方面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都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之处。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有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翻一翻这50封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
“昊昊,请把椅子收好再去喝水!”……看着昊昊对我说的话充耳不闻,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我心里顿时感到非常生气,正当我要大声指责批评昊昊对我的无视时,只见昊昊突然停下了脚步,缓缓转过身,朝着自己的座位走过来,然后将椅子收放整齐,又重新出发走向喝水的地方。
这一个情景发生在十多年前我参加工作不久,至今记忆犹新!也就是这一幕,让我醍醐灌顶,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我想,有时我们指责埋怨孩子,数落孩子如何倔强、如何淘气、如何不听话等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孩子。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你就不会理解他们,更不会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去正确处理孩子们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成人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在有些看似无解的教育问题面前,如果尝试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解决方式,那将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景象
所以,教育孩子就要以孩子为本,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努力找到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途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教育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尽管我们的童年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是幼儿教师,我们将有机会陪伴和见证孩子的`成长,体验到不一样的童年世界。正如杨照在《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中所写:“你的童稚快乐,本来我是没有机会再感受的了,然而因为那快乐是你的,因为我爱你,于是已经离开我生命三四十年的感觉,又回来了。我深深地感激,还好我能爱,还好我有一个与我如此不同的生命出现在身边让我爱,我就奢侈地得到了许多快乐;而且还能随着你长大的过程,不断通过你的眼睛,你的身体,发现很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