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散文随笔正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篇

随笔2023-02-03 06:41:27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我曾经在班里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问孩子们:“当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你喂药,给你做好吃的,说过谢谢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只有两三人。我又问孩子们:“曾经给父母洗过脚的小朋友,请举手。”结果,举手的比上一次还少。

  我不禁心头一颤: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给他们的爱,懂得多少?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对于父母的辛勤付出,他们能体会多少呢?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会感恩”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每周最少要为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事情说三次谢谢;每周至少给爸爸妈妈各洗一次脚;每周至少拥抱爸爸妈妈一次;每周至给爸爸妈妈做三次家务;每周至少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衣服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有礼貌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比以前更懂事、更关心人了。

  让我们的孩子都学能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会谢父母是恩情,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真情,孩子就会变的越来越懂事,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我们的世界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

  但我在幼儿园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的提问竟然达到了十几次,被提问的幼儿也常常局限在几个所谓表现好的孩子,其他孩子大都处在消极等待、茫然观看的陪衬状态,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教师的反思与关注。

  1.关注提问的横向性和纵向性

  提问时,如果幼儿积极举手发言,说明幼儿反应快,对问题感兴趣,表现欲、自信心强;反之,如果幼儿从不举手回答,则可能是性格内向、胆小,或对问题不感兴趣,注意力、接受能力慢等。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班内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活动中,可把一些简单或重复性的问题,让能力弱、个性内向的孩子回答,同时给予循循善诱的启发或及时的鼓励,只要孩子能站起来,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口语表达、累积自信心的宝贵机会;而有一定难度或综合性的问题,可让能力强、举手积极的幼儿回答,更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力。

  问答的方式可以个别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可以玩“开火车”的游戏让每个幼儿都回答,可进行“看谁想得多”“看谁想得快”的竞赛,也可根据活动内容随机提问。总之,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一味地让几个举手积极、思维活跃的孩子回答,事必影响其他幼儿回答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关注提问的启发性和扩展性

  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灵活的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与模式。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用语简练、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并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科学的提问,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拓宽幼儿的思维空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不合理的提问,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的提问太简单,幼儿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无助于幼儿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注意转换角色,适时进行引导,启发幼儿动脑筋、勤思考、多发言,充分激发幼儿的思维空间。

  3.关注提问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提问的经历,大脑在接收到问题信息后,需要经过思考组织成语言再表达出来。所以,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秒的思考时间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一方面等待幼儿给出答案,另一方面也要等待幼儿在思考中自我完善,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尽量避免自问自答或急于代替幼儿回答,只有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学习。

  4.关注提问的针对性和鼓励性

  教师提问时,应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答案不是唯一性的提问,可用抢答式,从而培养幼儿的竞争能力;对于“皮球掉到坑里怎么办”“如果你迷路了,你会怎样做”等探索性的提问,可用争辩式,鼓励幼儿以多种答案、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内容需要,穿插运用独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对答式等提问形式。否则,千篇一律的提问,很容易使幼儿失去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分散注意力。

  对于幼儿的回答,不管对错与否,都要给予肯定或鼓励。教师或赞许地点头,或一声“不错”“很好”“噢,你是这样想的,很棒”,或示意同伴给予热烈的掌声,都会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下一次他还会勇敢地举起自己的小手。

  总之,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重视提问,鼓励提问,善于提问,把提问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让提问成为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机会。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并不是说,当上了幼师,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幼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慢慢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作为一名新老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在老教师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和道理,发现了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常常想,我们作为一位老师,怎么才能更加好的服务于幼儿,真正做一位称职的老师呢?

  处于学习中的幼儿而言,老师的一言一行尤为重要,教师在幼儿的心里有很高的权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它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每位老师,都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对孩子报以最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如果说,你没有一颗对幼儿的爱心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关爱幼儿,幼儿自然也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轻松与快乐。关爱幼儿,那就会做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因为你存着一颗宽容、关爱的心,对幼儿、对工作也会存着一颗认真对待的心。

  孩子就是一群拥有创造力的天使,每时每刻都在发现问题,“发明创造”,那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向传统挑战,上下团结,合力公关。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具有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我们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带动幼儿的创造开发,得到更好的发展。

  俗话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我们老师也是如此。作为幼儿期的孩子们,每个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觉得这些孩子令人头疼,这时候我们就要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只要做对了、做好了,就要鼓励他,让他有自信继续保持,让他的闪光点放大,自行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的认知却是有限的。有时孩子的一句话可能就会问倒你,让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敢胡乱说,怕自己说的不对。所以我们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有能力去指导幼儿、去帮助幼儿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学习,是每个人的修行,我们幼师自然也需要学习!我认为,终身学习才是我们老师学习的目标,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我们还需要向周边的老师学习,发展自我,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发现不足点,改进并提升自我的修养,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这段时间,大班的主题活动是“怎样让纸人站起来”,很多活动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

  美工区,萌萌和月凝面对面坐着,一起为纸人涂色。月凝速度快,把纸人全身涂上均匀的黄色。萌萌注意到,月凝已经找到材料来当黄纸人的骨头,于是加快动作,水彩笔“刷刷”地涂,半分钟内涂好了,虽然不太均匀。萌萌的右手按着自己的纸人,左手翘在桌面上,手指轻轻动着,注视月凝成功让纸人站在了易拉罐里。

  老师:“月凝,你的小人是怎样站起来的?”

  月凝:“有腿,有骨头!”

  老师:“什么东西适合给它当骨头?”

  月凝:“只要是硬的东西,跟木头似的。”

  老师:“萌萌,你觉得呢?”

  萌萌没有说话,眼睛看了下月凝,目光移向旁边的材料箱。此刻,月凝的眼神也定了下,看了萌萌和我一眼。

  老师:“那咱们找找吧?哪里有木头?”

  月凝离开座位,在一堆美工材料里仔细翻找,找到了吸管和水彩笔,并把它们连在一起。萌萌也站起身,一手拿着纸人,一手按在桌面上,抿着小嘴看月凝的纸人成功站在易拉罐上,然后也离开了座位。

  老师:“萌萌,你想做什么啊?”萌萌看了对面的月凝一眼。

  月凝:“你也让它站起来吧!”萌萌的嘴角微微上翘,眼里带着迟疑。

  老师:“需要我帮忙吗?”萌萌还是没说话。

  老师:“你看到月凝是怎样做的了,对吗?”萌萌点点头。

  老师:“你知道需要什么工具,在哪里能找到,对吧。”

  萌萌开始行动,依照着月凝的方法,也去找吸管。只见她快速地从材料箱里抓起一支吸管,回到座位上,让自己的小人长骨头,嘴角还露出了浅浅的微笑。这说明她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和准确。

  萌萌会熟练使用胶条台,右手食指轻轻拽出一段胶条,按在锯齿上,左手按住锯齿左边的白色硬台,右手拇指和食指边向右拽边用拇指向下压,利用锯齿把胶条割断。萌萌把胶条粘贴在纸人背面的吸管上,让它和纸人连在一起。反复四次,吸管被粘贴好了。

  萌萌的纸人也长“骨头”了!她毫不犹豫地去材料箱里找易拉罐。但是,萌萌只使用了一支吸管做“骨头”,和纸人身高一致的吸管不够插在易拉罐里。

  萌萌试了试,发现“骨头”不够长,如果勉强让纸人站进去,纸人的腿就会耷拉在易拉罐外面,既不好看也不舒服。萌萌又看了看月凝的纸人,想到了办法,马上将吸管与水彩笔接在一起,长度虽然够了,但将“骨头”往易接罐孔里插时,怎么也进不去,似乎“骨头”有点粗。萌萌紧紧攥住水彩笔,努力往易拉罐孔里插,都发出“咔咔”声了,还是插不进去。

  老师:“萌萌,需要帮助吗?”萌萌用眼神看着我,小手也松了下,还是没说话。

  “老师帮你看一下吧?”萌萌松开手,把纸人交给我,让我试试。

  我也拿着纸人的水彩笔骨头往易拉罐孔里插,当然还是不成功。

  老师:“哟?这节骨头有点粗,所以进不去呢。”

  我边说边要把纸人平放在桌上检查。这时,萌萌的小手突然“嗖”地一声从我手里拿回纸人,“啪”地一声把它平放在桌上,两只手左右配合,利落地从刚刚粘好的胶条里抽出了“骨头”,把吸管和水彩笔调了个,重新接好,开始粘贴。

  萌萌成功地将纸人插在易拉罐里,让它站了起来。

  萌萌的嘴角又露出了可爱的、浅浅的、却充满自信和成功的微笑。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平时,萌萌是个很安静、很有主意的小朋友,一天中几乎听不到她说什么话,但却样样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在我认识她的一个月里,她从来没出现过着急、哭;!立、生气、茫然、等待、孤独、难过的情绪;在一天的所有活动中,几乎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去提醒。尤其在区域活动时,萌萌总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收拾完自己的'餐位桌面后,就立刻搬着小椅子快速进入,然后安静专注,坚持游戏。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会学习的萌萌!萌萌,我想对你说:“你自己可以向小伙伴学习,会仔细观察月凝让纸人站起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自己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你还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是会帮助你和支持你的。你更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之后最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让老师也为你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专注、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老师也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谢谢你,萌萌!”

  萌萌在让纸人站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观察能力。她看懂了月凝的全部制作过程,知道应该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并且也会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而正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她发现了自己的纸人与月凝的纸人之间的不同,确定了问题在哪里,然后果断做出调整。更可贵的是,她有能力、信心独立完成一次高水平的制作,让我看到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挺高的,是有信心挑战自己的。

  当萌萌从老师手里抽走纸人自己调整时,她的坚定和自信使我看到了幼儿学习的能力和品质是多么的强大和优秀!正是萌萌表现出的“喜欢接触新事物,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的年龄特点,才使得我一定要为其提供支持的探究空间和机会,让她自己在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工具并用自己的激励下发现材料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勇敢地做出改进。而我也深深知道,我松开手还给萌萌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纸人,而是一个机会和一份鼓励,也就在松开手的那一刻给予了孩子自主发展的权利、给予了她完全的相信,给了她充裕的空间和支持的心理氛围。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学做小纸人的过程中,萌萌的专注、坚持和不断尝试也可能给其他小朋友带来启发。所以,作为老师,我觉得可以给萌萌跟大家分享的机会。我也很期待这件事:如果请萌萌把自己努力制作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小朋友们,萌萌敢对大家说吗?会怎么说呢?当然,可以先请她对班上其他老师或者自己亲近的小伙伴说一说“是怎么学做小纸人的”。

  我还在思考,萌萌会对其他哪些材料感兴趣呢?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做立体小人呢?我以前在街上看过人形立牌,那些人形立牌也是薄薄的,是怎么站起来的呢?我也应陔进一步研究下。我如果添加一些立体的卡片、硬纸板、或者陶上、彩泥等有可能制作出立体小人的材料的话,萌萌会感兴趣吗?会想去探究一下吗?我很期待呀!

  点评

  刘老师撰写的学习故事记录了活动中她和孩子互动的三个步骤——注意一识别一回应,这些可以被视为教学实践中的“非正式评价’’过程。在我看来,刘老师撰写的整个故事,可以被视为一篇学习故事的“故事”部分,包括一次或一系列由“注意一识别一回应”构成的师生互动过程。而这些互动片段都是围绕一条故事发展主线发生的,也就形成了一个故事。虽然我和刘婷老师素未谋面,但是通过《相信你,会学习》这则学习故事,我对刘婷老师有了一些了解。故事里,我看到一个会陪伴孩子学习的老师。

  1.陪伴孩子学习,需要关注孩子。老师眼里和心里都有孩子,注意孩子学习的兴趣、状态和需要。在故事中,我感受到当孩子在玩的时候、探究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的时候、体会成功快乐的时候,刘老师的眼神都在孩子身上,刘老师也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分析。

  陪伴孩子学习,需要倾听和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她们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什么时候他们会需要帮助等等。从刘老师在和萌萌的互动过程,我看到了一个不断理解萌萌想法和需要的刘老师,她不仅将观察到的萌萌的学习状态与儿童发展年龄特点结合起来,还关注在学习过程萌萌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如专注、自主、坚持等!

  2.陪伴孩子学习,还需要给孩子时间。虽然在故事中没有对活动时间长短的描述,但是我知道,要完成这个作品,解决这些困难,萌萌一定是专注地工作了挺长一段时间的。这就需要老师在一日生活安排上有灵活性,让孩子有可能投入、不受干扰地玩和探究。同时,刘老师没有“包办代替”,孩子发现一开始小纸人站起来会不舒服这个问题时,给孩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3.陪伴孩子学习,更需要给孩子信任。当萌萌想要自己调整小纸人“骨头”位置的时候,刘老师给了她充分的信任,让萌萌最终自己解决了问题,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萌萌“充满自信和成功的微笑”中,我看到了从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力量的萌萌,也相信萌萌的成功体验给刘老师带来了进一步支持萌萌学习和发展的力量!

  如果需要我给出建议,那么我想把建议的重点放在学习故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学习故事的第二部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主要表达了老师对这个故事本身的分析。比如,刘老师这则故事的题目里有“会学习”的内容,那在分析的时候,就应以“会学习”为重点来分析,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突出给参与孩子学习过程的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她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

  通过观察和分析,老师对孩子的兴趣、特点和学习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而这些需要为老师制定“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提供依据。在刘老师的故事中,刘老师提到萌萌不太说话,这可能是萌萌需要发展的领域,那有没有可能利用分享小纸人制作过程这个机会给萌萌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呢?当然,还有其他领域的发展机会是不是也可以和孩子的“让小纸人站起来”这个学习兴趣相结合呢?因此,学习故事既可以是个性化发展计划,也有可能为班级的集体计划做出贡献。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小球球里会长出什么

  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两棵粗壮的梧桐树,我班所在的三楼是一个绝佳的观察地点。初春,孩子们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梧桐树,问:“老师,这是什么树啊?”看到孩子们对梧桐树产生了兴趣,我觉得正好可以组织孩子们持续观察,感受生命周期的反复,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梧桐树上长满了小球球,我问孩子们:“这些小球球是什么?”孩子们摇头。“那这棵树会开花吗?”孩子们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于是,我继续引导孩子们进行猜测:“从小球球里会长出叶子还是开出花呢?”孩子们大部分表示会长叶子。我把孩子们的猜测记录了下来,并在墙面上布置了两棵光秃秃的“梧桐树”,请孩子们把梧桐树当时的状况画下来贴到墙饰上,然后每天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而我则记录下开始观察的时间:2月25日。之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一看梧桐树,并问我:“老师,梧桐树怎么还是小球球?”时间因为等待而显得漫长,但这正好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观察的细致性。我们将一起等待梧桐树开花……

  梧桐树开花了

  过了些天,天气转暖,但梧桐树还没有开花的迹象。孩子们的观察兴趣慢慢减弱了。我想如果梧桐树再不开花的话,孩子们可能就不再关注它了,我们的观察活动难道要提前告终?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盥洗室窗外的梧桐树有两枝开出了紫白色的小花,像一串串小喇叭。于是,我利用起床入厕的时间引导孩子们观察。孩子们欣喜不已,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讨论着。我趁机问他们:“梧桐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我又问:“花像什么呢?”“像小喇叭一样。”孩子们的观察真细致,形容得也很贴切。这一天是3月30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梧桐树终于开花了。

  清明节过后,活动室外的梧桐树开满了紫色的花,阵阵清香飘入室内,令人心旷神怡。这下,孩子们能更近距离地进行观察了。妮妮说:“我觉得梧桐树的花好像一串串的小铃铛。”多贴切的比喻呀!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回到活动室,我把上一次大家猜测、讨论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他们听得特别认真。尤其是听到“从小球球里到底会长出什么”的猜测时,孩子们异口同声说:“花。”我想,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要用事实说话,要经历猜测、观察、验证的过程,养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之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画了梧桐树的花,用花代替了原来墙饰上的小球,展现了一个简单的变化过程。

  更多的发现

  4月14日上午,风很大。梧桐树的花散落了一地,整个操场像蒙上了一层紫色的幔纱。

  午睡后,风明显小了,我决定带孩子们去捡花。下楼之后,看到满地的梧桐树花,孩子们欢呼着像小鸟一样飞了出去。不一会儿,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了一大把梧桐树的花。他们发现花儿很香,有5片花瓣,花的里面有很多黄绿色的小点点……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花的里面是什么?”孩子们看不太清楚,于是我把一朵花慢慢地从两边掰开,露出中间的白色花蕊。通过观察与提问,孩子们认识了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瓣、花蕊。集体观察之后,孩子们又四散开去,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佳佳捡到了许多没有开花的小球,东东找到了刚刚长出还没有开放的花,媛媛找到了许多即将开放的花……我一看,长短不一,代表的正是花开的各个阶段。于是,我把它们按生长顺序排列起来,孩子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花从小球里钻出来,到慢慢长大,最后终于开出美丽花朵的过程。

  梧桐树的花还没有完全落完,树上已经有嫩绿的叶子长出来了,细心的孩子们也发现了。我问:“梧桐树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是不是花都落完了叶子才长出来呢?”天天说:“是先开花后长叶的.。”灿灿说:“不是花落完了才长叶的,是开着花就长叶子了。”我又问:“叶子也是从小球球里长出来的吗?”孩子们大部分说是,只有明明说:“不是,是从花的旁边长出来的。”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又都抬头仔细观察起来,最后认可了明明的说法。

  媛媛还捡到了许多带硬壳的小粒粒样的东西,原来这也是从梧桐树上掉下来的。树上有许多成串的这种东西,像咧开嘴的小栗子一样,孩子们问我是什么,我没能给出答案,请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看看到底是什么。

  没过多久,梧桐树的花全部掉落了,繁茂的枝叶代替了美丽的花朵。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游戏,讨论着什么时候梧桐树还会再开花。经过持续的观察,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关于梧桐树的秘密,对于大自然的探究欲望也更加强烈了。我想,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探究,知道了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最大的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6

  区域活动开始了,我告诉孩子们今天美工区新添了一个内容:画春天。为了帮助幼儿画出春天的特征,我问孩子们:“画什么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春天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我特意请了平时腼腆、内向的小宇起来回答问题。

  “可以画落叶。”小宇的回答顿时引起哄堂大笑。这个回答太让我们意外了!因为我们正在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围绕春天也开展过很多活动了,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回答?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反对:“不对不对,画了落叶就是秋天了!”小宇脸红了。“没关系,再想想,”我耐心地启发他,“春天有很多特征呀!”他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只好让他坐下:“没关系的,刚才你一定是太紧张了,等想到了再说,好吗?”

  如果没有那天的偶尔发现,也许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我独自散步,忽然发现自己竟然踩着一地的落叶,原来是香樟树,竟然真的是在春天落叶!刹那间,我想起了小宇的回答:“可以画落叶。”此时正是满地落叶的场景,他并没有说错啊!秋天等于满地落叶,已经成为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可我们忽略了大自然的丰富性——春天其实也有落叶!

  小宇能发现春天的落叶,正说明他是个爱观察的孩子!对于他那样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当众被取笑,即便是没有恶意的,也是一种伤害,他会对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产生怀疑,恐怕以后会更加不自信。我必须做些什么了。

  第二天午餐后散步的时候,我特意把孩子们带到那条落叶特别多的小道上,让他们观察那一地并不比秋天少的香樟树落叶。告诉他们:彭泽宇没有乱说,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哇,你真厉害!”小朋友们纷纷赞叹着,小宇看着落叶,笑了起来。

  我继续启发:“为什么人们在画秋天的'时候更喜欢画落叶呢?”

  “老师,我知道了,因为在秋天的时候落叶的树比现在更多,是吗?”看着小宇闪烁着智慧的眼睛,我点点头。

  如果说我因为不经意的观察而维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更应该说是孩子教会了我:请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话。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7

  今天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在院子里自由的玩耍,佳俊突然跑到我身边,伸着小手给我看:"老师你看我手上有什么?"原来是有两只蚂蚁在佳俊的小手上爬来爬去。我就问佳俊:"佳俊,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时旁边的方婧如说:"我知道,这是蚂蚁,我奶奶和我说的.。"说完很自豪的挺了挺小胸脯。这时,我就带着他们到了前面的草坪上,我说:"你们再找一找哪里还有蚂蚁?"周围的孩子听到了也一起来找。"老师,地上有""老师,树上有""老师,老师,墙上也有""那蚂蚁的家在哪里呀?"我趁机问。"在树里""在屋里""在土里""在树叶上""在地下"。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回答。趁此,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课"蚂蚁的家一般是在地下,它们有好多好多的兄弟姐妹,它们啊,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一起在地下建造它们的家,一起出来找食物。小朋友们要像蚂蚁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平常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多去观察,多去发现。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8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在幼教这片纯净的沃土中,不知不觉已耕耘十几载。多年来的教坛生涯让我收获了无数孩子们的笑脸、家长们的信任以及领导们的肯定。但让我感悟至深的,是开展好家长工作,做到有效沟通,获取家长教育一致性的行为、话语、思想的资源,让我得以在饱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的基础上顺利开展班级工作。

  两年前,我教过这样一位男孩——聪明、多动,语言表达力强,表现为:好胡搅蛮缠,但他特别喜欢老师给他分配任务、干活,并且做得有模有样,还有他的身体素质超好,运动系统协调,灵敏,得益于父母遗传,都是体校教练员。上小托班时,他能从一楼窗户爬出,跳落地面,企图跑走找妈妈。上课捣蛋更是他天天上演的戏法,并且有极强的煽动性,全班孩子都受其影响无法上课。家长呢,非常护驹子,我们反映孩子在园表现,她会左顾而言他,直言孩子在家如何孝顺妈妈,听话,哄妈妈开心。对于孩子在园的教育与我们无法形成统一战线。于是我改变了沟通策略,每次尽量报喜,每周至少三次沟通,从孩子愿意帮助人,帮老师,帮助小朋友等方面,夸赞他的好。但每次沟通时也都留个话题——“今天吧,孩子做了一件让老师感到遗憾的小事……,您还是回家问他吧,孩子的小脑袋瓜可能有想法呢。”家长第二天总能积极找我主动反映前一天发生的,从孩子渠道了解的事情原委,虽然话语中透着偏向自己孩子的言辞,但我们发现打开了与家长沟通的大门。家长自己通过孩子的叙述,了解事情的.原委,比我们告状式的述说可信度要强的多。

  我们能试着与家长做到无隙沟通,做起来是有些难度的,其实,每位家长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只是有时关心的度(语言,行为)有些过,容不得别人说不。当然这种沟通策略也得从孩子的自身能力考虑,他善表达,愿意与妈妈沟通,家长毕竟是教练员,带学生,知道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采取了这种:低姿态、换位沟通—家长与孩子沟通比我们告状的讲述让家长更有可信度与有效性的沟通策略。我所说的沟通方式,老师们,您也不妨试一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9

  精彩教学、有效互动

  俗话说“上战,不打无准备的仗”。其实上课也是如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孩子,了解孩子,吃透孩子,只有你实实在在懂得孩子才能知道他们会说什么,会对你的提问作出怎样的回答,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回应,最终使师幼互动更精彩。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对每一个提问进行多种的预设和回应,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抓住时机,展现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为孩子是活的,教案是死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聆听幼儿的每一个回答,在听的基础上还要学会辨析,辨析哪些内容是应该回应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不回应的,怎么回应。所以课堂教师真正地聆听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判断,给予回应,机智的教学能让活动变得更加精彩。崔岚老师说:教师在教学中千万要真倾听,不能假倾听!

  最后,勤于后续思考,加强积累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让这次的失败变成下次的成功。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后的思考能让你变得更加进步,课后的思考能让你变得更加自信。吴佳瑛老师在每一次的'活动后总是及时地进行反思,回想一下哪句话说对了,哪句话不应该这么说。我想吴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也正是因为她的执着与认真吧。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次的课后思考,久而久之你的教学活动会变得更加精彩,你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快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

  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0xx年5月20日上午双凤幼儿园大班组举行“大班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这次进行了拼图,整理书包、建构小区等比赛。

  首先是拼图比赛,裁判的一声令响,比赛开始,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沉浸在拼图中,他们是那么地认真,那么地投入。别看孩子小,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强,都要为自己班级争光。当拼图结束,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成功感。

  接着整理书包,要求小朋友把书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把书放进书包里。在比赛时,他们的'动作很利索,一霎那,孩子们把书包都整理好了。

  最后建构小区比赛,孩子们共同合作搭建小区,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么的丰富,小区里有小桥、翘翘板、树、楼房、围墙等。每班搭建的小区别有风格,体现了孩子们的塑造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主要培养技能为主,胜负结果为辅。在大比拼活动中不仅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更增进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千年古训蕴含着丰富的教师的职业内涵。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解惑的艺术手段。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一种有控制的信息传递。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孩子一日活动皆教学。我们不能比较孰重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适时的把握住机会,及时的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候,我们老师要热情的跟孩子们打招呼,教会孩子们主动和别人问好。文明礼仪教育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从小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对以后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们的一些常规教育更是不可忽视,平日里教会孩子们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孩子们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看书写字的时候保持安静,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同伴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不争抢,懂得合作与分享;组织活动课的时候,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懂得和同伴讨论的.重要性。如果平日里我们将幼儿的常规工作做好,对于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孩子们的发展参差不齐,孩子们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我们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育要求,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具体孩子的情况采取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教育无处不在,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只要我们保持住对孩子们的热情,对教育工作的激情,我们一定会在工作上取得很大的成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2

  我们幼儿园小班部都在童真楼上,这是一幢小巧别致的教学楼,每层楼两个班,面对面设立。我们小(3)班的教室在三楼。开学了,每天早上孩子入园和下午离园的时侯总会看见家长抱着孩子上下楼梯。而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带孩子上下楼梯到操场上进行户外体育活动,这时候,就发现有的孩子上下楼梯虽然还不太利索,但也能在老师的鼓励下自己扶着扶手独自完成;有的孩子则双腿直打哆嗦,扶着扶手如蜗牛般前行,然而你只要给他一根手指做他的依附,他就能放心地前进;还有个别孩子你就是给他一只手的依附,他也依然双腿直打哆嗦。我们察觉,有质量地开展一日活动的最大问题是孩子走楼梯的问题。

  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询问和统计,我们发现:接送对象的不同,采取的方式不同。爷爷奶奶带孩子越来越精心,生怕在楼梯上有个什么闪失,只要是爷爷奶奶负责接送的都是抱着上下楼。爸爸妈妈接送的稍微好一点,有的包办,有的放手,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召开了一次关于“把走楼梯的机会让给孩子”的主题家长会,先向家长汇报了我们观察到的情况,表示我们理解家长的爱子心切,怕孩子上下楼梯会有危险,但是我们觉得应该让能力为孩子的安全护航!接着向家长介绍了幼儿在园一天的活动安排,特别是一天中上午和下午两次的户外体育活动以及中午餐后的散步,都需要孩子具备独立走楼梯的能力。其次我们还邀请了平时注意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孩子的思言妈妈、君昊妈妈来介绍自己的经验,分享孩子自己能独立上下楼梯的喜悦,让更多的家长知道自己抱孩子上楼梯,其实是属于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发展腿部肌肉、平衡能力、形成耐力的机会。最后和家长交流了我们制定的计划,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3~4岁小班幼儿最终要达到的“动作发展”目标中,有一条是“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小班上学期,不说要求达到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最起码需要幼儿能独立上下楼梯。为了这个目标,也为了幼儿能顺利达到户外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我们家园合作,分阶段实施,按步骤尝试,完成既定目标。

  一、 小手拉大手,下来自己走

  根据计划,先请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把孩子从怀里解放出来,牵着孩子的手一起慢慢走楼梯。这样的要求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送孩子时到了楼梯口或放学时接到孩子就拉着孩子的小手,边走边和孩子聊天,自然、和谐、幸福。也有几位奶奶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依然抱着孩子不肯放手,我们再单独进行个别交流,请她们观察别的孩子和家长的情况。看到别的孩子都能拉着大人的手自己上下楼梯了,她们终于在两个星期之后也把孩子从怀里解放了出来。

  经过了一个月的尝试,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每一个小家伙的变化。原来赖在奶奶怀里的悦悦到了楼梯口主动挣脱奶奶的怀抱,拉着奶奶的手快乐地自己走楼梯;原来走楼梯直打哆嗦的轩轩现在也已经能慢慢拉着外婆的手稳稳地走楼梯了……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再通过校讯通平台、QQ群来和家长分享,敦促家长在家一样持之以恒地支持孩子的自我发展。群体的效应是强大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在家长的配合下,在同伴的陪伴下,在老师的鼓励下,所有孩子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达到了“小手拉大手,下来自己走”的第一阶段目标。

  二、放开大人手,扶着扶手走

  第一阶段的目标基本达成了,该实施第二阶段的计划了。恰巧碰上了一个雨天,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通过校讯通平台发了条信息给家长:“尊敬的家长,您好!因为下雨,为了防止您的雨衣或雨伞上的水滴到楼梯上,造成楼梯湿滑,孩子摔跤,请您送孩子来园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送到楼下就跟孩子再见,我们会有一位老师在楼下迎接孩子。”

  信任是家园合作的基础。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从来没有自己单独走过楼梯,就因为老师的一条校讯通,家长就要在楼下和孩子再见,让孩子独自走上三楼,我相信家长心里一定也有些许的担心。于是,我早早地就来到楼下等着班上孩子们的到来。昊昊是我等到的第一个来园的孩子,远远地就看见他像小鸟一样向我扑过来,我张开双臂、蹲下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昊昊早上好!”“孙老师早上好!”他很自然地回应着,然后转过头对妈妈说:“妈妈再见!”“昊昊再见!快自己上去吧!”说完妈妈就转头走了。家长的信任让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但是心是暖暖的。我摸摸昊昊的头说:“昊昊,快上去吧,江老师在楼上等你呢!”昊昊自信地扶着扶手、迈开步子,只一会儿,小小的人儿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处。接着孩子们就陆陆续续地进园了,每一位孩子来了我都会迎上去、蹲下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请他跟家长再见。大部分孩子都非常勇敢地跟家长再见,放开大人的手,扶着扶手独立上楼梯,有的头也不回,非常自信,有的一步三回头,但也能在我的“你是最棒的,眼睛看着前面走,你一定行!”的鼓励下,鼓起勇气独自扶着扶手走上去。当然也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上去,也有的是因为家长不放心坚持要牵着孩子上去。这些都是允许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不同。

  然后我根据观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和家长个别交流,指导家长把“放开大人手,扶着扶手走”的第二阶段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上下楼梯时先走在孩子旁边,让孩子看见大人,由一只手的依附到一根手指;一段时间之后,变成走在孩子身后和孩子交流着,让他感觉到你的存在,脱离你的手自己扶着扶手走;再到提出要求,家长在前一个楼梯拐角处等孩子,鼓励他扶着扶手走楼梯;最后再到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走楼梯。每一个子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家长及时的鼓励,让孩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几位不放心孩子的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高兴地来跟我说:“孙老师,你教的方法很奏效,我孙子现在不要我扶他了。”经过这样的沟通交流,他们也彻底放下了心中的不信任,开始和别的家长一样放心地把机会让给孩子。有一位奶奶给我们提了一个建议:“老师,你们能不能请小朋友到了教室以后,站在窗前和我们挥一挥小手,报个平安。”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让家长放心,才能更加信任我们,更加相信孩子的能力,积极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就这样,每天我们的窗口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自信的笑脸加上挥舞着报平安的小手。这是家长和孩子信任交流的平台,也传递着人文的家园合作理念。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大部分孩子已经达到了“放开大人手,扶着扶手走”的目标。

  三、 甩开两只手,保持平衡走

  有了前期两个阶段目标的达成,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利用每天上午的晨间活动时间、中午餐后的散步时间和下午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给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走楼梯也是一项技能训练,纯粹的技能训练孩子肯定是不喜欢的,怎么才能让孩子觉得有趣呢?为此我们也是颇费心思。

  比如,晨间活动时创设“我是快乐的小小鸟”的情境,让孩子扮演“小鸟”张开翅膀慢慢“飞”下楼去,等晨间活动和早操结束再“飞”上来,这样孩子既能在情境中快乐地锻炼技能,又能利用张开的双臂保持身体的平衡。中午餐后散步的环节,因为孩子刚刚吃饱,运动不宜过分激烈,我就创设“猫抓老鼠”的情境,和孩子们一起扮演“小猫”轻轻地、蹑手蹑脚地,到楼下、回楼上,去抓老鼠。下午户外活动时我们又一起在“我是火车小司机”的情境中开着小火车上山和下山,让孩子在各种情境中、游戏中快乐地练习“甩开两只手,保持平衡走”的本领。

  因为每天都有锻炼的机会,很快孩子的腿部肌肉和平衡能力得到了加强,上下楼梯的速度也明显快了许多。我们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甩开双手走楼梯”的靓影,再通过班级QQ群分享孩子的发展状态,请家长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抓住一切可以让孩子锻炼走楼梯的机会,比如回家、购物、游玩等,提出和幼儿园一样的要求,鼓励孩子甩开双手走楼梯。那一段时间经常有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告诉我们孩子现在走楼梯可快了,小腿可有劲儿了。

  四、腾出两只手,双手抱球走

  随着孩子运动量的加大和运动项目的增加,球类运动成了孩子后半学期经常开展的活动,二三十个球需要经常运上运下。眼看着孩子们走楼梯的能力越来越强,何不让孩子用不扶扶手而腾出来的两只手自己捧着球走楼梯呢,这又给了孩子一个跳一跳可能会达到的目标。

  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让孩子试一试。为了安全起见,安排了两三个能力不同的孩子跟着我一起尝试了一趟,觉得是可行的,可以在球类运动中全班推广。但是带这么小的孩子排队捧着球走楼梯我们也是有顾虑的,于是再次利用校讯通平台给家长发了一条信息:“尊敬的家长,您好!因为有您的支持和配合,孩子走楼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我们要准备执行第四阶段的计划:腾出两只手,双手抱球走。请您在家和孩子先进行尝试,观察孩子抱球走的情况,利用班级QQ群反馈尝试的情况。谢谢!”信息发出去以后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当然也有表示担心的,即刻就被积极支持的家长给说服了。大约两天之后,尝试情况的信息也陆续反馈回来:“老师,昊昊捧着球走得挺好!”“老师,暄喧能抱球走,就是速度有点慢。”“老师,悦悦能抱球走,就是偶尔球会掉下来。”……就连开始走楼梯打哆嗦的轩轩也能抱着球走。看来计划开端不错,可以在幼儿园尝试了。考虑到悦悦妈妈反馈的情况——孩子把球抱掉,第一次实施之前就带孩子讨论:“走楼梯时球掉了怎么办?”让孩子们知道了在楼梯上球掉了,不要着急去追球,而是跟着“小火车”一直走到球旁边再抱好球继续走。有了安全方面的保障、老师激励的言语,孩子成功地把球带到了楼下,又成功地捧回了教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现在孩子们都是自己带球走楼梯,经过不断的尝试,已经很少有孩子中途把球抱掉了,走楼梯的能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孩子对走楼梯充满了自信。

  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小部分孩子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如期达到目标,家长也比较着急,和我们进行交流时表示出他们的担忧。首先表明,我们的理念是给孩子慢慢发展的机会,请家长不要着急。正确的做法是把每个阶段的目标再进行细化,分成若干个子目标,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也能在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快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在楼梯上。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3

  你知道吗,我们的孩子真的是非常的聪明的,虽然他们总在和我们寻求帮助,但有些时候,这些所谓的帮助,其实完全是不必要的!在班里我常常能听见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如果我仔细回想这些“不会”其实孩子们都能自己做好它,比如上厕所,很多孩子其实都能自己动手把裤子脱下来,当他们看到老师帮那些有困难的孩子脱下裤子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说“老师我不会”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老师去帮他们;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明明能自己吃饭,却看见同桌的孩子有老师的帮助,他们宁愿放下勺子等着我去喂他们;我甚至有听到孩子要喝水,我让她自己走去拿杯子倒水喝,她回答我的也是“我不会”。其实,他们真的不会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都能很好的做好每一件事,那么“我不会”的现象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孩子们的从众心理,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有老师的帮忙,他们希望老师也能看到他帮助他,于是他就用“我不会”来获得老师的关注;孩子们的不情愿心理,他们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生活,他们的需要没有被得到满足,他们希望这里也有像父母一样宠溺这他们的人。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鼓励和引导,鼓励那些会却不愿自自己动手的'孩子,多用正面积极的话语让他们愿意自己动手,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本领,老师喜欢这样的他们;引导那些不会的孩子,从帮助到孩子自己动手,引导他们慢慢地学会做一些简单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4

  有一种爱叫伤害,曾听说过。这次,亲历了,感受尤为深刻。其实,以爱的名义让被爱者受到心理伤害的并不在少数,还会波及到他人。

  前段时间,处理了一起举报。举报者是学校附属幼儿园一个男孩的奶奶,老奶奶举报自己孙子所在幼儿班的保教老师,理由是老师在课堂上掐了她孙子的臀部,并将孙子臀部被掐后清晰可见的印记拍了照,作为举报的证据。接到举报后,我迅疾到相应班级进行了认真走访。

  教室里,天真的孩子们围过来,争相告诉我:“老师从来不掐人,老师对我们很好……”我仔细询问了被掐孩子的同桌,他告诉我:“被掐孩子在当天的活动课上多次受表扬,老师根本没有掐他,是被掐的孩子在撒谎。”我又找到被举报的老师,其实,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举报,我让其仔细回忆并叙述了当堂课的情形,与孩子们的叙述高度吻合。看来,其中一定有蹊跷,举报是否属实,还得从被掐孩子入手。

  被掐孩子被带回家了,无法印证,咋办?班主任快速为我提供了联系电话,正当我准备电话询问时,老奶奶再次到校,催促处理。

  我将走访情况告知老奶奶,老奶奶言辞凿凿:“孩子被掐后,都不敢来学校上学了,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不懂得爱孩子的人,怎配当教师?新闻里面多次报道体罚学生的老师不是都被开除了吗?现在都是贵儿贵女,一定要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们不能听一面之词,孩子是不是在撒谎,都要逐一核实……”我的话尚未说完,老奶奶便抢过话茬:“我们家筱筱从不说谎。”

  “您是怎么发现孩子被掐的?是孩子自己或孩子的同伴告知的?还是您自己亲眼看见的?”我开始询问。

  “昨天晚上,我给筱筱洗澡时发现的,前天晚上给他洗澡时就没有,昨天接送都是我负责的,难道还会是我掐了骗你们?”老奶奶明显带着怨气。

  “您怎么不让孩子来上课?”

  “都掐成那样了,还敢来吗?”

  “孩子现在在哪里?”

  “在家里,需不需要喊他来?”

  “如果方便,最好让他现在就来,我们当面核实一下被掐的'情况。”

  老奶奶拨通了电话,让自己的老伴立即送孩子到学校。孩子到校后,我与孩子单独进行了交流。

  “谁掐了你?”

  “老师掐了我。”

  “真的吗?”我追问:“什么时候掐的?在哪里掐的?谁看见了?”

  孩子面对我的提问,先是点头,紧接着是摇头,沉默了一会才说:“我不晓得。”

  “是不晓得被掐的时间、地点?还是不晓得被谁掐了?”

  “我都不晓得。”

  “那你怎么说是老师掐的呢?”

  “我怕奶奶打架!”

  “打架?和谁打架?”

  “那次,小米不小心把我撞了一下,奶奶知道后去和小米的妈妈吵架。昨天

  放学回家后,我在院子里和小米玩,小米掐了我一下,我也掐了他一下,根本不疼,晚上奶奶给我洗澡,看见有掐的印子,就问我,是谁掐的?是不是老师掐的?我怕奶奶和小米的妈妈吵架.就点了头,奶奶追问我是哪个老师,我就随便说了一个。”

  孩子当着大伙的面,再次讲述了被掐的来龙去脉,老奶奶惊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你怎么学会说谎了……”

  “我一怕一你一又一去一吵一架!”孩子一字一顿,且声调较高……

  事情已经水落石出,被举报的老师并没有生气,她说:“孩子能想到用我做挡箭牌,并不是想伤害我,而是把我当成了保护神……”

  其实,老奶奶也是筱筱的保护神,老奶奶源于爱而对筱筱的非理性保护(隔代尤为明显),只会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孩子价值判断的天平必将失衡,心理必将失衡……这种爱无异于伤害。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

  这几天连续的阴雨把孩子们困在了教室里,今天中午看见外面雨停了,我便对孩子们说:“把玩具收起来,太阳出来了,我们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吧!”“耶!太好了……”孩子们一边欢呼一边动作迅速地整理好玩具,手拉手开始排队啦!这时恒恒却若有所思的站在一旁,我便走上前提醒他:“恒恒!快点和好朋友手拉手,我们现在要去外面散步了!”“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下雨天好还是有太阳好?”原来恒恒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满心期待地去散步,他的小脑袋里竟在思考这样“深”的问题?我该怎样去回答和处理呢?恒恒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个体孩子提出的随机问题,我是与这个孩子产生互动讨论呢?还是把这个问题抛给更多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一起参与交流讨论,从而引发孩子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于是第二天的中午,我便组织了一次雨天好还是晴天好的谈话活动,把问题再次抛给孩子。我说道:“昨天恒恒问了我这样的问题,下雨天好还是有太阳好?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你们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这下孩子们议论开了,孩子们一边说我便把他们的观点记录了下来:

  1.喜欢晴天的理由:太阳出来让植物生长;晒晒太阳人不会生病;太阳出来可以晒衣服,太阳出来可以出去玩,我们可以锻炼身体……

  2.喜欢雨天的理由:下雨天植物不会干枯,下雨天河水不会干,可以穿漂亮的雨鞋,撑着伞出去玩,下雨天的雨声特别的好听,水滴很好看……

  从孩子们阐述的观点中,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还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是既喜欢雨天又喜欢晴天的`),因此我又随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有的喜欢下雨有的喜欢有太阳,那么如果一直下雨或者一直有太阳,这样好吗?今天回家好好想想,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明天我们再来交流!”

  在这次的交流讨论中,大部分孩子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显然这次谈话并没有结束或者说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又引发了新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活动中随机生成的问题,可以变得非常有价值,可以引发一次次的集体活动,把个体孩子的问题和经验转化为集体孩子的问题和经验,在观点的碰撞中、经验的分享中、情感的交流中让孩子们更多的去关注、去发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