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小学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1
在漂亮的九峰公园旁,有一所美丽的校园――黄岩实验小学。它是一所示范性的小学。
黄岩实验小学是黄岩所有的小学中规模最大的学校。它分成两个校区,共有61个教学班,学生3080人,校园占地面积61亩。
黄岩实验小学不仅规模最大,而且设施非常完善。
学校有6道3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和体育錧。操场的正中间有一个主席台,边上有个升旗台。每周一,庄严的五星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材应有尽有。它是同学们锻炼身体、休息玩耍的好去处。
学校也有650平方米的大型图书阅览室。橙色的墙壁、褐色的`书柜,橙褐相间,十分美丽。一排排的书柜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很多书,琳琅满目。这儿是知识的海洋,是学习的天堂,常常使同学们学得不亦乐乎。
学校教室的教学设备都是现代化的。讲台上有个投影仪。老师上课时打开投影仪,插上电脑,屏幕上就放出许多资料,使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
学校还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三个计算机教室,一个中心机房,红领巾广播系统 ……
美丽的校园,完善的设施,使黄岩实验小学成为黄岩区窗口学校,起着“实验加示范”的作用。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2
快要上课了,我们看见讲台上放着一杯清水、一个新鲜的鸡蛋、一包盐、一双筷子加一勺子。
大家疑惑不解地问:“今天要干什么呀?”老师神秘地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神奇的实验。”
首先,老师把一个新鲜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清水里,鸡蛋像一个害羞地小姑娘在睡觉呢!接着,老师在水里放了一勺盐,搅了搅,鸡蛋又像喝醉酒的老汉一样晃晃悠悠,又纹丝不动。老师又在里边一勺一勺地放盐,用筷子搅了搅,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鸡蛋浮起来了。“耶!”台下响起了欢呼声,大家心里乐开了花!但我想:是什么原理。
我问老师,老师仔细地跟我讲起了“浮力”的奥秘:“盐水的浮力比清水要大,所以鸡蛋才会浮起来。”
真是一个神奇的实验呀!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3
我准备了一个碗,在碗里装了半碗左右的清水,从冰箱里拿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碗中,鸡蛋一下就沉入了水底,呵!它可象一艘小潜艇。我用一只小汤匙作为装盐的计量工具。放了一勺盐,盐粒沉入水中,冒着小小的水泡,一会儿盐融化在水中不见了,鸡蛋没有动静。我又放了一勺盐,这次放下去的盐好象没有那么快融化,一粒粒盐落在碗里落在鸡蛋上,为了让盐加速融化,我找来一支筷子,在水里轻轻搅动,当转动的`水纹渐渐地停了下来,盐粒消失了。可是鸡蛋还是沉在水中,纹丝不动。看来是我的盐加得不够多吧,我心想,于是我加了四勺盐。随着盐粒的融化,鸡蛋在水里晃动着,鸡蛋先是较圆的那一头抬了起来,而后整个离开了水底,悬浮在水中。之后,我又放了两勺盐,让鸡蛋完全浮出水面。
我的第一次浮力实验终于成功了。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因为水中加了盐,使水的浮力变大,鸡蛋被水的浮力托出了水面。”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以前看电视,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那一定也是水里面的盐份很高。
生活中要多动手、多动脑、多观察,就能发现许许多多的科学奥秘的。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4
一天,我在《少年日报》上看到了一个醋蛋实验的介绍,就是把鸡蛋放进倒满白醋的杯子里几天,鸡蛋将会有神奇的变化。这个简单的.实验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决定自己动手做下这个实验。
我小心翼翼把鸡蛋浸入装满白醋的玻璃杯。鸡蛋一被浸入白醋,四周冒出了些小气泡来,不一会功夫,气泡渐渐密起来。“第二天再观察并记录。”我读着报纸上的提示,满心欢喜得期待着第二天的来临。
“哇,又变身了!”第二天我一早爬起来就冲像实验区。瞧,杯子上有了层乳白色的泡沫了,鸡壳表面隐约看到几块小白斑。虽然蛋壳周围还在冒着气泡,但明显气泡比昨天少了.我用指尖点了点鸡蛋,有些软,一碰仿佛就要被弄破似的。
第三天,我仔细观察后,发现浅红色蛋壳成了白色。鸡蛋完全变得软了,真奇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告诉你吧,鸡蛋壳主要是碳酸钙组成的,白醋的成份是醋酸,醋酸可以软化钙质,所以鸡蛋壳就慢慢变软。最后实验成果就是这个白色的柔软的醋蛋。
科学的实验让我在实践中验证知识,提高我的动手能力,这次有趣的实验让我有很大收获...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5
最近,老师让我们准备一只鸡蛋、一个小口瓶和一些醋,做一个醋泡鸡蛋的小实验。一听“小实验”我便来了劲儿,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做。
一回家,我拿来一个小口瓶,那瓶子正好可以容纳得下一只鸡蛋。我向婆婆要了一只鸡蛋,把它放进瓶子里,再往瓶中倒了一些醋,一直倒到鸡蛋被醋浸泡过了头顶为止。
刚刚过了一会儿,鸡蛋旁便泛出了一个个蚂蚁大小的小气泡,一圈一圈的,呈淡黄色。
过了一天,鸡蛋壳似乎比起以前软了许多,不像那么硬了,蛋壳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醋味。
又是一天过去了。这天早上,我又去看鸡蛋,鸡蛋已是半透明的了。我心里更加急切地盼望着它早点变成透明状。下午,我又急忙过去看鸡蛋,没想到鸡蛋已经变成透明的'了,它看上去晶莹剔透,放在手中软绵绵的,真是有趣极了!
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鸡蛋壳怎么没有了?”妈妈笑着说:“不是没有了,而是溶解了。因为蛋壳里含钙,醋里含醋酸,钙遇到酸性物质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时间一长,钙溶解了,蛋壳就成透明的膜了。”“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拍拍脑袋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学问。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6
今天,在作文培训课堂中,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有趣的实验。
张老师首先拿出一个红色的盆,盆中装着贝壳、小球、石头、大米和u盘;接着张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大玻璃被和一个小玻璃杯,这时张老师很神秘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几倍?”
“二倍!”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好,那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吧。”张老师说。
只见张老师熟练地拿起小玻璃杯,把大玻璃杯中的石头、小球等材料装进小玻璃杯,不出所料,正好是小玻璃杯的二倍。张老师又把两小玻璃杯中的材料全倒进大玻璃杯中。我心想:张老师又要干啥呢?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老师又引导我们细心观察,并问我们:“看,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意见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说说不能,有的同学说能,还有同学半信半疑地说:“有可能吧?”课堂上立刻沸腾起来,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张老师见我们争论不休,就又拿出点大米,慢慢地把红盆里的大米都装进大杯子里大杯子里。大家惊呆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简直不敢相信。张老师还是不罢休,又拿起杯子问:“同学们,这里还能装下东西吗?”大家沉思了一会儿,有的同学回答说能,有的同学说还可以装些石灰、沙子和水……
张老师笑眯眯地把水倒进了小杯子里,又把小杯子里的水倒进大杯子了。“天哪!竟然还没有满。”有个同学惊讶地叫出了声。张老师说再倒一点吧,就这样,大杯子终于装满了。
可张老师又问:“同学们,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我们再也不能相信还可以装东西了,但大家都在低头苦思冥想,可没有一个想出来的。张老师又启发我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老师都放进了哪些东西?”
我们争先恐后地答道:“有米、沙子、水、U盘……”“这个4G的U盘里至少可以装一千张数码照片,两部大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U盘可以是10个G的,20个G、30个G等,那么这杯里到底能存放多少东西呢?”听了张老师的话,大家才知道张老师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张老师又问我们:“你们从这实验中体会到什么呢?”
岳天宇说:“有些物体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要经过实际评估,才能确定这一物体的实际情况。”张老师又说:“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杯子比作是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的大脑可以装多少东西呢?有的.同学说那肯定很多了,数也数不完。张老师说:“大脑到底能装多少东西,的确谁也不知道,但是要相信自己,你的潜力肯定是无穷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大脑的潜力就是无穷的,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智慧的大工厂”!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7
今天,我要做一个小实验,就是造纸。
首先我拿了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再拿了几张清风牌的'餐巾纸,把它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放进杯子,然后放热水进去。餐巾纸一下全湿了,看来餐巾纸的吸水性非常好。我用筷子把餐巾纸搅烂让它变成纸 浆状,这纸浆可不是那么好搅,搅了好久,才让他们变成浆状了。变浆状后它们像是一对好兄弟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我拿来一块布,把搅好的纸浆用一筷子很均匀地铺在布上,然后再拿另一块布盖在上面,我用手把纸浆压得又平又薄的,最后嗮干。这样一张纸就完成了。可是,我做的纸凹凸不平,粗糙又难看,根本 就写不上字。
看来,造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8
那一次有趣的实验,让我现在记忆犹新。
那一天,老师让我们去学校后花园,做一个个关于土地侵蚀的实验,实验分为四个小组,哪个小组最先成功,哪组获胜。为了获得成功,我们小组设计了完美的计划:
1、先准备两个盆,一个盆里只摆放泥土,另一个盆里放长着草的泥土。(注:盆底要有洞)
2、往两个盆中倒水,把杯子放在盆下的洞口。
3、相比结果。
因为有了精确的'计划,我们小组开始准备材料,下午,期待已久的实验开始了,大家迫不及待的找了一块空地,然后告诉对手们:“本地已占为已有,外人不可侵占!”说着,大家便开始往土里倒水,水越来越多,变成了一个小湖,小组成员之一 ——罗婉婷,不断收集已经成功的泥土,小组成员——倪学颖说:“怎么越看越象便便呀!”听了她的话,大家不禁都笑了起来,长长的说了一声:“好恶心啊!”
当我们组做完了试验,其它组早已经完成了实验,我们虽然输了,可我们尽力了,并从实验中找到了乐趣。下课后,我和同学们来到了实验场地,那场地已变成了沼泽,上面还飘浮着几片落叶,哈!好像郑和下西洋时的壮观情景啊!
怎么样?你觉得这次实验有趣吗?希望以后可以有很多这样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