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一壶月光下酒随笔1
在壶中装满月光和酒,放在火上慢慢温热,揭开壶盖,开启那尘封已久的国学记忆……
自古以来,明月就是诗人倾诉的对象。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晏殊的“明月不暗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都表现了这种情感。想想看,寂静的夜晚,坐在庭前望那一轮弯月,远方的友人也在望这轮月芽吧!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唯美的境界吗?
可是,月不仅只有离愁别恨,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种悠闲的田园生活也令众多诗人们孜孜追求和向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酒则是更奇妙的东西。据说饮酒分上、中、下三种境界。那种满桌菜肴、喝的杯倒盘翻满席狼藉的是下等;虽只有一碟花生粒和豆干,但能与东西南北之友聊天说地的是中等;至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则是饮酒之上等境界了。
读不同诗人的诗也需饮浓淡相宜的酒。读李清照可喝淡酒,读柳永则宜喝甜酒,而喝烈酒时应大歌苏东坡。像辛弃疾,则宜饮高粱小口。读放翁,则应品大曲。至于李后主,就要用老酒煮姜汁,到最苦时方可饮用。其他像陶渊明、太白则无需纠结浓淡皆可,狂饮细品都行了。
煮酒,也是需要学问的。若把酒与月光同煮,就变成了一种情愫、一种格调。不知为何,古人似乎都喜欢在月光下饮酒。譬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又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没有下酒菜,就以月光下酒。没有同伴,则可邀月光为伴,能把去年的月光保存到今年,并温一壶月光下酒,怕也不是凡人皆能比拟的了。
坐在月光下,古人的诗句又如月光般笼罩在我的薄衫上。“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几人还”,这是一种多么凄凉悲壮的边塞生活啊。“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又是一个多么寂静祥和的深夜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霜洒满江岸,直教人愁绪万千辗转难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中的人生无常则令人感叹万千。
月光中,我似乎听到了古人脚步的渐行渐远,却分明又感受到了千年国学的灿烂辉煌和激情飞扬……
温一壶月光下酒随笔2
读书,给了我生命起飞的原动力。红色的城堡,可爱的小矮人,美丽的`白雪公主······那些在童话中流转的黄金岁月,让我对世界满怀憧憬与期待。三年级以后,师范毕业的大姐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为我从又小又破的小学图书馆借书:《捣蛋鬼日记》、《格列佛游记》、《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维特之烦恼》······偶然一次机会,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国学大师钱钟书的语录:要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刊在图书馆中,就得把图书馆的书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1921获得诺贝尔奖的法朗士也说:我愿成为国家图书馆里的一只老鼠。打小,这些话便如一粒梦想的种子,植放在我的心间······
其实,大师的话无非是要告诫人们:要多读书,不将书读好了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将书读到一定的份上,笔下就有了天地,就有了自由,有了风流,有了遍地风光。无奈,我对图书馆已经产生了近乎偏执的热爱。填报高考志愿前,我并不热衷于高校的名望或地理位置、天然风物,而是四下打听大学图书馆的藏数量!就这样,我毫不犹豫地在表格上填上了“淮阴师范学院”!
当真正站在气魄雄伟的师院图书馆前,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发现“横扫师院图书馆”这句誓言的可笑处。我明白也许我一辈子都不能读完图书馆的一角,但至少我可以让我的四年大学时光在满室书香中变的厚重而丰富!
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心情。读书的妙处,就在于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当一个人沉浸在阅读中,它可以获得这样一种东西:单纯之中的丰富与丰富之中的单纯。
于是,没有初进大学的迷茫、张望彷徨,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平时的课余时间与周末,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迈进图书馆,喜欢在二楼的阅览室找个安静的角落,经常看得天昏地暗,不知今夕是何夕,等肚子唱起了凤阳花鼓,猛抬头:满屋子明亮的灯,满屋子埋头阅读的背影。极度珍惜大学的图书馆式学习生活,如此的自由和洒脱,你完全可以按照最适合自己的轨道安排学习计划,没有人会来打扰过问。慢慢的,读书也就成了最体现个人意志的事,意简丰赡,个人口味。
深彻的感悟来源于深切的思考。在与图书馆的N次“亲密接触”中,我发现:各门类的艺术都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都有它的独特性,同时,它们也是互补的。我甚至也也重新审视“用丑小鸭唤醒爱心”的安徒生;领悟到《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又温暖的生活态度;发现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当属“魏晋人物晚唐诗”;震撼于“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惊叹于“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或出一个时代”的杜甫······读了尼采晦涩艰深的《瞧,这个人》一书,无论怎样,至少我透过这另一扇窗观望这广阔无垠的世界,发现尼采则是那个阴郁地思考着粉刷世界的画匠;《边城》是一本不可思议得书,书中到处渗透着纯朴的气息——每一个浅浅的微笑都脱离了一切纷扰,每个人的心灵都像牧场般辽阔······
我在书中欢笑,思索,痛苦,哭泣,继而重生······
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巴尔蒙特的这句诗,就几乎一天没有忘记它。一个人内心的纯净,光明和温暖,尽在此诗中了。而在图书馆,与书为伴的日子里,我觉得自己的心也变得更丰富更柔软,简单地生活着,经常被感动着:一颗在草叶上只驻留一个清晨却在晨曦里留下一抹光彩的露珠;一朵开过午后,却把清香播撒给周围土地的小花;一茎被踩倒又挣扎着站起来的小草;一轮偶然从乌云中冲破的孤月······
我着意把在图书馆度过的时光都雕刻的精致而有韵味,在时光的页脚上写上浪漫的絮语,在时光的眉心里描上人生最美丽的幻想。在如水流逝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欣赏别人,懂得了感恩别人的救助,知道了芬芳他人也可以愉悦自己,更重要的是,体会了求知的快乐。
并不恋栈名利,也不向往杖策挥戈、戎马倥偬、壮怀激烈的一生······冥冥中,我觉悟到自己的这一生就为与图书馆赴一场千年约会:扬眉淡笑,心境从容,手执一卷,温一壶月光下酒,其中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