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大赛的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大赛的活动总结1
我校于12月1日在学校大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气氛热烈的成语比赛活动,总结如下:
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成语瑰宝传承至今。为了增强我校的学习文化气息,丰富师生校园生活,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增进各个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特举办此次活动,以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团结凝聚力,丰富业余生活增进彼此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竞争力,锻炼反应能力,为创建和谐校园做一份努力。
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加强学校语文组以及各班集体的团结和进步具有重大的影响,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自我的语言水平,也在活动中到了锻炼,同时, 也拓宽了视野,强化了语言的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
成语比赛活动,使那些平时对语文基础知识忽视的成员提高了关注度,使他们深深的认识到了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这些成果成为此次活动最具特色的部分。该活动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很多同学意识到了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成语大赛的活动总结2
一、活动目的
举办汉字成语大赛,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利用汉语言文字资源,展示汉字的独特与魅力,将文字书写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文字、经典诵读、书法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珍爱汉语言文字,提高汉字“书写、认读、应用”综合能力,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二、 活动背景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是中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但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形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并且汉字的读音多变。现在,越来越多地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读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读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为此,我院此次活动旨在能够让同学们认识、理解汉字真正内涵以及汉字的奇妙之处。
三、活动前期准备
1、根据老师的要求,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
2、提前向教务处申请活动教室,并在活动之前布置好会场,准备好活动的必需物品,在此期间得到了其他学生会成员的协助。
3、提前张贴海报通知活动的时间、地点。
四、活动赛制
活动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34个班代表队组成,每队3人,采取笔试试卷进行比赛,初赛胜出的队伍进入决赛。 初赛获胜的6队,每队3人,共18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决赛胜出者即为本届汉字成语大赛冠军。
五、活动规则
以语文基础字词的积累为主。选用新华词典中有代表性的字词,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体现汉字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观念。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1、根据前期宣传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确定报名方式。联合各班,由各班学委统计报名人数及其信息。
2、准备考场,初赛34组参赛选手,在同一时间进行笔试,以组内成员每人的分数之和排名,前六名的参赛班级进入决赛。
3、决赛流程
(1)第一轮---汉字“拼”“写”,由主持人在黑板上写出汉字,要求参赛者对其进行拼写(如给出“荼”参赛人员需在答题板上写出汉语拼音“tú”)或主持人在讲台上念词组(词组+解释),写出相对应的文字,每组参赛队员轮流进行听写,直接在答题板上作答,每人每次做答时间控制在40S以内。对错由评委评定(注:四名评委以举手示意,三票以上算对)。第一轮36个词,每人做答2个词,每写对一个词加10分,写错不得分。
(2)第二轮---先入为主:1)抢答题:由主持人念有关成语的意思,六组参赛选手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道题得5分,答错不得分。
(3)第三轮(团队赛)——-你来比划我来猜,小组中一人站在屏幕旁边仅用肢体语言比划成语,由小组另外两个参赛选手写出对应成语。本环节每组限时2分钟。每组派出一名选手随机抽取题目,且作答题目不限,直到时间用尽为止,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不得分。最后按总分的高低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优胜奖三名。
由于参赛队伍最后得分相同,我们进行了加时赛(每队派出一名参赛选手,与对方进行成语接龙)以此最终评选出本次活动的冠军。
六、 活动结果
本次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是14农学1班参赛队伍、二等奖获得者是13农学2班代表队、三等奖获得者为12园艺班代表队、获得优胜奖的班级有14园林2班、13园林1班、12动科班。
七、不足之处
(1) 活动策划书有些细节不够完善。
(2) 参赛选手对比赛规则的理解欠缺。
(3) 拉拉队人数较少,现场气氛不够活跃。
(4) 事先和主持人的交流太少,以至于主持人在台上紧张犯了不少错误。
(5) 没有维持好会场秩序,颁奖环节有点混乱。
(6) 活动之前部门没有组织彩排,导致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7) 活动的必需品准备不够齐全。
八、建议
1、以后通知班上来拉拉队,可以规定至少来几个人,少了直接跟班级的评优评先,学委及班长的考核挂钩,严重时,通报批评。
2、在做准备工作时,可以先进行练习,提前发现工作的不足之处。
3、纪律方面,可派人在四周维持纪律,提醒在场人员不要说话。
4、活动期间所需物品要多备几份,以防万一。
5、赛前应学习部内部应先开会,想像赛场上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做的发生意外情况后不慌张,冷静处理。
虽说这次活动不是很成功,但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好途径,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并且这次活动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此我希望通过不断完善我们的活动能够办到更好,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成语大赛的活动总结3
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文化,承传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校开展了“走进经典,润泽心灵”经典诵读活动,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将经典诵读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与特色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我们的做法是:
一、形成共识,全员参与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它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校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大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予以安排落实。学校组建以校长为首的“中华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集体共识,突出全员参与。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管理,不断加强日常巡课检查、定期评估、奖励等制度,从而推进诵读工作全面开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整合资源,营造氛围
随着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创建中华经典教育特色学校被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地感染学生,学校努力营造以浓郁的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学校综合楼底层建有“古诗长廊”,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诗人画像及作品;选择经典古诗词、成语、历史等故事,制作成精致的展牌,布置于走廊上、楼道内,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染;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开辟读经专栏,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经内容,体现“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2、利用校园小广播和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每天诵读课前几分钟跟着广播诵读经典诗文,让琅琅读书声响彻校园。
3、落实诵读时间。
一至六年级每周设置一节诵读指导课,每天中午2:00—2:15分为常规性经典天天诵。活动中,学校加强组织与指导,要求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发挥特长生的领读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读出诗味。同时,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约两分钟时间进行汇报,每周六、日诵读给父母听,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签字,坚持天天诵读,周周积累,月月展示,持之以恒。
4.学校图书室充实经典诗文书籍,图书管理员定期进行经典诗文书籍的推荐和指导借阅工作;各班图书角内丰富有关经典诗文的藏书,指导学生课余阅读。
5、各班建立亲子阅读联系反馈制度,倡导亲子共读,共享中华文化大餐,提升整个家庭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诵读内容,精挑细选
为了便于老师系统地安排诗文诵读内容,学校为全校师生订阅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弟子规》》等书籍,每个级组语文老师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本着“循序渐进”和有益有趣的原则,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作品推荐给孩子们。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又使得学生在自己诵读和老师帮助下逐步养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和较高的欣赏能力。
xx地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自古文风鼎盛,历代文人墨客以罗浮山为吟咏对象,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让国人认识名扬天下的罗浮山。经过两千多年文人墨客文化和精神润泽的罗浮山,而今已成为岭南人文精神荟萃的宝库。
为了帮助学生领略罗浮文化的神韵,我们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融入罗浮文化的元素,让它们有机结合一起诵读。为了进一步体现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学校组织教师选编了校本教材——《罗浮诗文选读》,通过诵读,我校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有了较深的了解,促进了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
四、课题研究,强势打造
随着国学运动复兴,诵读经典是21世纪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我校致力于课程发展,以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德育科研课题《新时期小学生养成教育多元化研究》和语文科研课题《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经典诗文诵读本土化策略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规范化管理,打造成本校的强势学科。20xx年5月我校被批准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
为了落实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地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彰显课题研究的效果,学校决定走课题研究、校本培训、课堂探索结合之路。语文教师全员参与,实验期间每位语文老师每学年上一节古诗文教学研讨课,开展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效果体现、方式方法进行评议。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努力探索传统文化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向与途径,探索高效的经典诗文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格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推进学校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为丰富校本教研形式,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东莞、深圳、佛山等地观摩全国新经典课堂教学,外出参观学习老师回来上汇报课,还聘请省、市、县教研室教研员到校进行课题指导等,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丰富形式,学以致用
学校坚持以中华经典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将中华经典教育与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等学科有机整合。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学生经典天天诵活动;音乐教师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开展“唱古诗”活动;经典诗文配画或为画配上诗文,已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品德课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熏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校除了每周固定的以班级为单位古诗文诵读活动外,每学年围绕创建特色学校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语文科举行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古诗文综合知识竞赛、经典伴我成长征文比赛;音乐科举行经典诗词歌咏比赛;美术科举行中高年级古诗文手抄报比赛、诗配画比赛等展示活动。
20xx年元旦举行了“颂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诗文朗诵比赛,20xx年“六一”儿童节,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展我学子风采”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师生在舞台上通过诵、弹、唱、演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风采、兴趣特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引进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系列,评选“书法之星”、“诵读之星”、“礼仪之星”、“美德之星”。让队员从诵读中获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与培养,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完善机制,保障实施
1、建立活动保障机制。
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有一系列保障措施,否则就可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为了将古诗文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
一是定时间,每天15分钟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从时间上予以保障;
二是定人员,每堂课有专人负责,师生共读,从教学人员上予以保障;
三是定内容,以省编读本为主,以自编读本为辅,杜绝诵读内容的随意性,从内容上予以保障;
四是提供经费,对付出劳动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助,充分肯定老师劳动价值,对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保持师生积极性;
五是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六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和环境营造,提高诵读活动效果。
2、建立总结交流机制。
古诗文诵读,需要不断总结交流,从内容到形式需要不断改进,从而保持师生持久的兴趣,确保诵读效果。在交流方面我校坚持校内交流每学期一次,纳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同时我们派教师代表到东莞、深圳、佛山、惠州参加学习交流,在与同行交流同时,还建立与家长,与社会各界交流机制,先后以召开家长座谈、问卷调查与专家对话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改进古诗文诵读活动方式。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古诗文诵读需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活师生内在热情,以持久保持旺盛的兴趣,我校坚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每周之星”以班级为单位评选推出本周出色的同学,树立典型,引导学生赶学标兵;以“班级星”、“年级星”、“校级星”三级评比的目标激励式,引导学生不断冲击新目标,攀登新高峰;以“书香班级”评选,表彰优秀集体,鞭策落后的班级;以文艺表演,演讲等方式给表现出色的同学以展示的舞台。
对各种标兵和先进用校板报,校园网对外发布宣传,当然更多的是诵读课堂,老师富有智慧的即时性评价。哪怕只是赠送一张小笑脸,一个大拇指,一颗小金星,都可唤起学生心中热情,保证了古诗文诵读热情持续高涨。
七、三年诵读,初显成效
20xx年以来,我校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如今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
走进园洲中心小学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和配乐古诗朗诵。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课堂上,活动中,校园外,经常会注意到一些同学在特定情境触发下,经典诗文脱口而出,学生语言能力有明显提高。
2、校园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
这种氛围建立在长期积淀基础上,让人感到那么真切自然。古诗文的浸润,使园洲中心小学师生更儒雅,更文明,更有书卷气。我校把诵读古诗文作为让学生明理、导行的重要手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0xx年3月13日,《惠州日报》对我校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作了宣传报道。学校20xx年被评为“博罗县德育示范校”,20xx年,被评为“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博罗县十大名校”。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日益提高。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诵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教师在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4、古诗文诵读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事实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诵读好的孩子,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更和谐一些。
古诗文诵读的益处还表现在孩子识字量增加快,诵读中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水涨船高,特别是低年级表现更加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一定效果。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语佳句,学生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表达方法运用于习作之中,从他们一篇篇获奖征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总之,从小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一大功德无量的事。经典诗文诵读为我校带来勃勃生机。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知道:经典诵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文化浸润式的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经典诵读活动一定能成为我校的教育品牌。
成语大赛的活动总结4
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教师利用班会、早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经典诵读课程化,确保诵读时间。本学期,我校根据上级的安排,要求班主任应有效利用班会、早自习等开展经典诵读。语文教师应结合自身课程安排,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确保诵读时间。
3、措施方法到位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学生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4、以比赛检验成效。为了更好地检验诵读成果,巩固和激励诵读活动更深入地开展。我校于X月X日上午在教学楼教学楼前举行了“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经典诵读大赛活动。各班级踊跃参加,将经典诵读和音乐、演唱、表演等融合一起,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中华经典美文的独特魅力。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培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诗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
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的历史事件多了;
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板报等,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诵的多了,用的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
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校的《吟经典、塑我少年品格;立志向,筑我大国梦想》在本次经典诵读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本次大赛第一名。同学们饱含激情,通过背诵经典名作,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了全体同学们更加积极背诵经典。通过活动将传统文化通过多形式得到很好的传承,激发学生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成语大赛的活动总结5
近期,河南卫视、央视十套相继举办“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大赛,这是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的伟大创举。受此影响,今年11月,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材料类团总支开始筹划汉字成语听写大赛系列活动,并于11月14日、28日,在全学院举行了初赛、决赛,经全基础学院各专业大类团总支的报名和推荐,共有150多名学生参赛。
11月28日下午3点,由材料类团总支主办、易班工作站协办的“首届我爱汉字美·汉字成语听写大赛总决赛”在阶梯教室2隆重举行。出席决赛的评委有:辅导员熊冕老师、尹强老师,各学院团总支书记以及基础学院文学社的社员。参加决赛的选手,是在初赛中经过拼杀,排名前五的队伍。比赛中,各队选手扎实的文学功底,巧妙的解答接答,紧张激烈的电控拼抢,秀出了自己的文学风,赢得全场150多名观众一阵阵欢呼、赞叹和掌声。最终,特别队、光电类代表队、材料类代表队分获一、二、三等奖。
学生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零门槛、有趣味性、参与度高。材料类团总支为了将汉字成语听写大赛系列活动办得完满,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工作。首先,在选手报名方面,材料类团总支联系了其他各专业大类的团总支,提前告知选手比赛规则,并提供了样题,以学院为单位组建一支15人的队伍,另外特别开放同学以个人名义报名,组成“特别组”。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也使选手们在闯关答题时,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有助于建设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其次,在大赛选题方面,大赛的题目是汉字成语听写大赛筹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题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进行、选手的比赛情绪以及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反映了大赛筹备组的工作能力。因此,在编题过程中,我们秉承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原则。最后,原本大赛的决赛设定在11月21日,但应恰逢期中考试,所以材料团总支临时做了调整,将比赛延期一周,在考试周期间,展出各学院上交的书法、硬笔作品。
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基础学子对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升了各参赛队伍的团队协作能力,大赛的举办对于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扬悠久的汉字文化,努力实现“中国梦·上理教育梦”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语大赛的活动总结6
25号晚,由郑州华信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华成语大赛在艺术学院演播厅落下帷幕,各代表队及个人均取得优异成绩,真是可喜可贺!
出席本场决赛的评委有:文学会荣誉会长兼指导老师李国安教授、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兼校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董岳老师、信工系赵轲老师、艺术及传媒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陈琳静主任及李锦莉老师。
为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在文学会指导老师李国安的倡议下,我校校团委、校社联及各院系老师、同学们积极响应并配合活动开展,举行了首届中华成语听写大赛。大赛与最近很火热的汉字听写大赛可谓不谋而合。旨在给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渠道去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国学文化,活动的举行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大赛由李国安教授一手策划,文学会全体会员及负责人倾力协办积极投入其中,活动才得以迅速开展,这是一场覆盖了全校范围的盛大活动,各院系分别派出自己的参赛队伍。初赛由各院系选派出30个人组成优秀队伍应战,初赛又称预赛,赛题全部为笔答题,在信科楼阶四、阶五举行,各参赛队员可谓都是才华横溢,初赛历时了一个半小时而结束,决出了50名优秀选手,晋级复赛。
不得不说华信才子众多,大家在初赛中表现的都很不错,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众多选手中,只能有50名选手晋级复赛,在严格的考核之后,排名前50名的选手将在第二轮复赛中继续角逐。大赛采用的累计加分制,将上一轮的成绩带到下一轮,最后加在一起分出前后的分数高低,进行总决赛的排名选拔。留下了成绩排名前30位的选手为30佳,又在30佳里根据个人所在院系组成队伍分别代表自己的院系进入决赛比拼。
活动从开展到结束历时了一个多月,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题目题型不断的变更。这锻炼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学素养。单就大赛题型来说,从开始的接龙、默写、解释到最后的电控抢答,这些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考验选手着的实力与智慧。
整场活动下来同学们的进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辛勤的付出背后,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收获,这在他们的人生中又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路走来,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是无法衡量的,这一笔精神财富对于他们的成长又会充满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