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词语造句正文

成语典故

成语2024-09-04 14:33:34

成语典故1

  典源出处

  《尚书·商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其惟弗言。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赍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 (yue) 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 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释义用法

  商王武丁梦见先帝赐给他良臣,画成图像求于天下,在傅岩服役的人中找到一个叫说的人,面貌和画像一样,就立他作相。武丁任命时说:“如果是金属,用你作磨刀石; 如果过大河,用你作船; 如果天旱,用你作霖雨。……如果作菜,你就是调味的盐和梅 (古人用梅子调酸味)。”后以此典表示君王得到有才能的臣下,以“为霖”、“盐梅”等表示治理国家的才能。

  用典形式

  【为霖】 宋·辛弃疾:“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作霖】 宋·范成大:“作霖岂必求商野,召见谁能右汉庭。”

  【版筑】 宋·王安石:“说穷且版筑,尹屈犹烹饪。”

  【盐梅】 唐·玄宗:“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调羹】 元·朱晞颜:“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梦相】 宋·黄庭坚:“卜师非熊罴,梦相解靡索。”

  【梦说】 明·李东阳:“商家如梦说,物色总堪凭。”

  【高霖】 清·归庄:“商霖当暑渥,赵日入冬暄。”

  【筑岩】 唐·武平一:“筑岩思感梦,磻溪想垂纶。”

  【傅岩】 唐·王勃:“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操筑】 唐·薛稷:“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尔惟盐】 宋·柳永:“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板筑臣】 唐·李白:“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

  【明王梦】 清·顾炎武:“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

  【梦傅野】 唐·杜甫:“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坏。”

  【傅说霖】 宋·苏轼:“久苦赵盾 日,欣逢傅说霖。”

  【傅说羹】 唐·李商隐:“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

  【入天子梦】 唐·杜牧:“好人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岩下藏名】 元·耶律楚材:“岩下藏名思傅说,林间谈道谒丰干。”

  【和羹傅岩】 唐·刘禹锡:“受赈新梁苑,和羹旧傅岩。”

  【说筑傅岩】 宋·陆游:“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商岩有梦】 宋·张孝祥:“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商岩有梦。”

  【殷宗惜济川】 唐·岑参:“蒙叟悲藏壑,殷宗惜济川。”

成语典故2

  典源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陈) 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释义用法

  古代春秋两季乡里间祭社神 (上地神),祭神之后大家分享祭肉。陈平曾主持社祭,分祭肉特别平均。 乡里父老称他,陈平说:“如果让我主持天下,我也能像分祭肉这样。”陈平后仕汉,封曲逆侯。后以此典称人办事有能力,说明有大的才干。

  用典形式

  【临俎】 清·赵执信:“户牖殊闲暇,临俎有远意。”

  【割肉】 清·黄鷟来:“那复纳肝传卫演,真谐割肉笑陈平。”

  【陈平社】 清 ·李俊民:“谁能宰似陈平社,那免悲如宋玉秋。”

  【曲逆宰肉】 清 ·计元坊:“曲逆方宰肉,一乡已称善。”

  【社肉必均】 唐·张祜:“岁储虽自乏,社肉必均秤。”

  【陈平分肉】 唐·杜甫:“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

成语典故3

  道德高,声望重。语出《晋书·简文三子传》。

  东晋时,皇族司马道子和其子司马元显位高权大,傲慢专横。为宣扬自己,获取更大的权势,司马元显让礼官写奏表称自己品德高尚,声望庄重。就这样,司马元显先后当上了中书令、尚书令等官,总管朝廷要事,宫廷内外群官众吏都要听其吩咐,并要对他表示敬仰。399年,司马元显伙同他父亲司马道子征调江南诸郡已免除奴隶身份的佃农,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服兵役。这种随意征兵的做法激起了佃农反抗,从而爆发了孙恩(佃农的头领)起义。司马元显和其父司马道子于402年被荆、江二州刺史桓玄派人杀死,此时,自称“德高望重”的司马元显才20岁。

  原为“德隆望重”,现多用作“德高望重”,一般用来称颂人品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声望。多用于老年人。

成语典故4

  成语名称:画虎类犬

  成语拼音:huà hǔ lèi quǎ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成语来源:唐·刘知幾《史通·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成语造句: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24回:“倘若风声走露,贼人逃窜,岂不是画虎类犬!”

  画虎类犬的成语故事

  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被封为“伏波将军”。

  画字开头的成语

  画影图形 画虎不成 画鬼容易 画饼充饥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画虎类犬

  包含有画字的成语

  画虎类犬 画蛇添足 指手画脚 画龙点睛 刻画无盐 画饼充饥 画鬼容易 画虎不成 画影图形 刻画无盐

成语典故5

  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豫,门庭若市。

  释义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多。

  故事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成语典故6

  成语名称:天衣无缝

  成语拼音:tiān yī wú fèng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周密完善。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成语来源: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成语造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这一番话说得多么天衣无缝,又多么干净利索。”

  天衣无缝的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细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天字开头的成语

  天涯海角 天翻地覆 天罗地网 天花乱坠 天真烂漫 天女散花 天衣无缝 天经地义 天下无双 天之骄子

  包含有天字的成语

  无敌于天 挟天子以 以天下为 暗无天日 感戴二天 鸡犬升天 别有天地 囊血射天 贪天之功 天低吴楚

成语典故7

  典源出处

  《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引三国吴 ·谢承 《后汉书》 曰:“孟尝为合浦太守,郡境旧采珠,以易米食。先时二千石贪秽,使民采珠,积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孟尝行化,一年之间,去珠复还。”《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传》亦载,文有异。

  释义用法

  后汉孟尝任合浦太守,合浦地临南海,旧产珍珠,民以采珠为生。前任太守贪得无厌,将百姓所采珠都掠为己有,因而珠蚌都迁移走了,从此不产珍珠。孟尝到任,兴利除弊,郡中大化,珠蚌又渐渐迁徙回来。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政绩; 也用以指美好的人或物去而复还。

  用典形式

  【还珠】 唐·钱起:“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

  【珠浦】 唐 ·杜甫:“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

  【珠徙】 清·赵执信:“远海忽传珠徙日,高梧长忆凤栖晨。”

  【浦珠】 清·黄景仁:“算浦珠初孕,岚黛旋收。略似一鸾新月,初生也,即便难留。”

  【合浦珠】 南朝梁·沈约:“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宋·陆 游:“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

  【还珠守】 唐·杜牧:“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还珠浦】 唐·刘禹锡:“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孟尝珠】 清·丘逢甲:“孟尝去后珠仍海,宋璟来时瓦此州。”

  【珠还浦】 宋·苏轼:“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三郡还珠】 唐·李白:“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合浦还珠】 宋·苏轼:“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官廉珠返】 明 ·徐渭:“官廉合浦珠仍返,鹏在南溟县正临。”

  【珠抛月浦】 宋·钱惟演:“珠抛月浦空涵泪,琴到兰堂漫寄心。”

  【浦寒珠泪】 宋·杨忆:“浦寒珠有泪,岩回树生风。”

  【暗珠还浦】 宋·张炎:“休赋。王尊别后,老叶沉沟,暗珠还浦。”

  【明珠归合浦】 唐·王维:“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官廉蚌蛤回】 唐·韩愈:“风静⑷ィ 官廉蚌蛤回。”

成语典故8

  终身大事成语何来

  尤三姐便知其意,酒过三巡,不用姐姐开口,先便滴泪泣道:“……终身大事①,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终身大事成语解读

  ①终身大事:关系一辈子的大事,多指婚姻。

  尤三姐就知道了他们的意思,酒过三巡,不等姐姐开口,先落泪哭着说道:“……人由出生至死,也就这样一件终身大事,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自新,安安分分,但要找一个我平日里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去。如果任你们选择,即使是富

  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不喜欢,也是白活了一辈子。”

  终身大事成语故事

  尤三姐是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尤二姐的妹妹。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她又偏爱打扮得出色,自有一种万人不及的妩媚风情。尤二姐嫁给贾琏后,尤三姐也随她一起住,贾珍、贾琏、贾蓉等好色之徒,对她颇为馋涎。但尤三姐不愿像

  姐姐那样遭人玩弄,且她性格火爆、手段老辣,把贾珍等人折腾得不行。尤二姐于是催促贾琏和贾珍商议一下,把尤三姐嫁出去,免得生出事来。

  这天,尤二姐备下酒,贾琏也不出门,到中午请尤三姐过来,与她母亲上坐。酒过三巡,尤三姐不用姐姐开口,便先滴泪泣道:“姐姐今日请我,自有一番大礼要说。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从前丑事,我已尽知,说也无益。既然如今姐姐得了好地方安身,妈也有了安身之处,我也要自寻归结去,方是正理。但终身大事,一生至死不过一次,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拣一个我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不喜欢,也白过了一世。”

  贾琏问这个人是谁,尤三姐哭着说道:“姐姐知道,不用我说。”

  贾琏笑问二姐是谁,二姐一时也想不起来,还是尤三姐自己揭开谜底,说非柳湘莲不嫁。

  后来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说到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得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虽素行不端,却是个刚烈的女子,为此竟自刻而亡。

  终身大事成语史例

  唐嘻宗时,有一个叫于佑的年轻人到长安赶考。他偶然漫游到皇宫后墙小憩。有一条小溪自宫中流淌出来,许多红叶随着水流向远方。忽然,他发现一片红叶上有字迹,就从水中捞出来看,原来竟是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他细细品味,觉得这诗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回到住处后,他把红叶晾干收藏在箱内。

  十年后,于佑科考中榜做了官,恰逢朝廷下沼“退宫”,遣散三千宫女,可以给官员们做家眷。于佑有幸和一名叫韩翠萍的宫女结为连理。花烛之夜,他想起御河漂叶之事,便将自己拾得的红叶取出,问翠萍可认得是宫中谁人手笔。

  韩翠萍赫然发现那片红叶正是自己所遗,惊讶之余,感慨万千。想不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在冥冥之中竟有定数,天下竟有这样巧妙的姻缘!

  韩翠萍回想当年宫中之寂寞,不禁叹息:“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夫君这里。”她有感于此,又写下一首诗:“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鸳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成语典故9

  成语典故:刻舟求剑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典故10

  典源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晋书·隐逸传·陶潜传》:“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南史·隐逸传》、《宋书·隐逸传》亦载。

  释义用法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他不懂音律,但准备一张无弦之琴,每当酒酣兴至,就拿来抚弄一番,寄托自己的情怀。后用此典称人旨趣高雅,怀抱不俗,得天和之乐。陶潜曾为彭泽令,世号靖节先生。

  用典形式

  【无弦】 北周·庾信:“有菊翻无酒,无弦则有琴。”唐·李白:“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清·黄鷟来:“孰谓陶公懒,无弦趣最深。”

  【陶琴】 宋·陈师道:“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

  【无声琴】 唐·杜甫:“瓮余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无弦琴】 唐·白居易:“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清·王夫之:“蹑险拟看没字碣,涉园聊对无弦琴。”

  【没弦琴】 元·耶律楚材:“白雪阳春寡和音,谁人解听没弦琴。”

  【琴上趣】 宋·苏轼:“彭泽漫知琴上趣,邯郸深得枕中仙。”

  【琴无弦】 唐·白居易:“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宋·苏轼:“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

  【靖节琴】 宋·曾巩:“客来但饮平阳酒,衙退常携靖节琴。”

  【抱琴归去】 宋·张炎:“荷衣制了,待寻壑经丘,溯云孤啸。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好。”

  【空抚余徽】 宋·辛弃疾:“知音弦断,笑渊明空抚余徽。”

  【寄陶令意】 宋·苏轼:“无弦且寄陶令意,倒载犹作山公看。”

  【彭泽横琴】 宋·杨亿:“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意在无弦】 宋·黄庭坚:“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

  【陶琴不要弦】 唐·白居易:“陈室何曾扫,陶琴不要弦。”

  【惟蓄一素琴】 宋·陆游:“所以栗里翁,惟蓄一素琴。”

成语典故11

  典源出处《世说新语 ·赏誉》:“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注引 《卫玠别传》 曰:“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绝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 《晋书 ·卫玠传》 亦载。

  释义用法晋卫玠 (字叔宝) 善讲庄、老义理,阐发精妙,王澄(字平子) 每次听后,都要“叹息绝倒”,非常佩服。绝倒指身体倾侧,不能支持,惊叹的样子。后用此典表示言谈令人叹服。

  用典形式

  【三倒】 宋 ·陆游:“就令觌面成三倒,未若冥心付两忘。”

  【谈绝倒】 宋·黄庭坚:“何言谈绝倒,茗碗对炉熏。”

  【玄谈绝倒】 唐·崔宗之:“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

  【令君绝倒】 宋·陆游:“可怜对客忧自矜,谈道能令君绝倒。”

  【玄言卫叔宝】 明 ·陈子龙:“玄言不数卫叔宝,讲议时夸支道林。”

  【阿平应绝倒】 宋·陈师道:“过与阿平应绝倒,世间能有几人知。”

成语典故12

  亡羊补牢的意思

  [释义]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语出]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正音] 亡;不能读作“wànɡ”。

  [辨形] 补;不能写作“朴”。

  [近义] 知错就改

  [反义] 知错不改

  亡羊补牢的'成语典故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用亡羊补牢造句

  1) 亡羊补牢,并非为了弥补以往的损失,而是为了减少或杜绝以后再发生类似的状况。

  2) 亡羊补牢固然是好,但诱饵明显,还是会引狼入室的。

  3) 今天你没背书,但只要现在背书那样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4) 墙虽然坏了,但只要及时补,就能做到亡羊补牢。

  5) 虽然损失了一些财物,但是你现在作出决定,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6)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授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7) 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8)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

  9) 虽然你以前做错了事情,但只要你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10) 谁没有失误,只要之后知道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11) 虽然你已经犯下了错误,但是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12) 我第一单元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通过总结努力学习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3) 我想大家都明白“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的道理,只要你还想学习,任何时候努力奋起直追都有希望。

  14) 好在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只要明事理、懂切割、惩包庇、动真格,重塑公信力,尚可期待。

  15)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同一事物,各有各的看法很正常,可是我们的感情谁看了都会说:铁!

  16)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找到破坏的自然,“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17)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如果当你知道自己犯了错,而不去补救那才真的是晚了,就算真不能补救,也要将损失降到最低,又有何可畏惧的呢?拿出。

  18)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现实中我们还是应知错就改,我知道你一直是那勇于承担的好公民。

  19) 女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想着如何守住大门,却放任男人打开窗户干着眉飞色舞的勾当,一辈子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却不知道亡羊补牢。方莹

  20) 现在普查甚至追责,可谓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21)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原标题:太兴铁路工程潜藏质量问题。

  22)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不能成为一种卸责心理的自我安慰,甚至是不痛不痒的对外托词。

  23)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见兔顾犬,犹未晚也。

  24)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晚也。俗话又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以在一个地方摔倒一次,但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错误不可避免,但总结经验可以防止重倒复辙。

  25) 窗前明月光,原来催债荒;举头四目望,只见大水缸;皆愿儿时不努力,一天到晚打游戏,要想翻身挺腰板,亡羊补牢还未晚!

  26) 不是每一起事故发生后,都能用“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来安慰自己。

  27)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羊亡之前补牢最好,羊如已亡,补牢是必须的啊!

  28) 我父亲死在长江三峡大坝蓄水之前。要不然,他又会再多一个永不能退休的“科研”工作。我父亲说:“面对不懂人类语言的野外生物,我们这些教授,做的只能是亡羊补牢的工作。”。袁劲梅

  29)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30) 虽然面临挑战,但马晓光表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两岸应抓紧时间。

  31) 本着“篱牢犬不入”的精神,还是从“亡羊补牢”入手,才有可能逼退境内外赌博势力的搜刮热情。

  32) 记住,亡羊补牢,犹为未晚.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33) 问题不是出在亡羊补牢阶段,而是第一根栅条松动之时。

  34) 也许现在谈论这个,还不是时候,毕竟现在天还有几许蓝,空气似乎还不呛喉,但真到那时才动手,就不知道是不是“亡羊补牢,于时未晚”的故事在重新上演。

成语典故13

  量体裁衣的本义是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出自《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御史大夫认为这个裁缝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样,而且善于把握对象的特点,从中悟出"短长之理"来。

成语典故14

  典源出处

  南朝宋·檀道鸾 《续晋阳秋》:“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南朝梁 ·萧统 《陶渊明传》、《宋书 · 隐逸传》、《南史 ·隐逸传》亦载。陶潜 《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释义用法

  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他曾因无酒,而坐于宅边菊丛中,采摘菊花,正逢刺史王弘派人送酒至,于是马上饮起来。后用此典表现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亦用来咏菊。

  用典形式

  【东篱】 宋·京镗:“谁会得心驰北阙,兴寄东篱?”宋·张炎:“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还似东篱。”清 ·侯方域:“无心凭短棹,日暮过东篱。”

  【晋菊】 宋·张炎:“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陶篱】 宋·钱惟演:“撷芳多楚 泽,得地胜陶篱。”

  【东篱菊】 唐·杜牧:“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宋·刘克庄:“节序催人,东篱把菊,西风吹帽。”

  【陶令菊】 唐·温庭筠:“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陶潜菊】 唐·杜甫:“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菊花期】 宋·辛弃疾:“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

  【菊姓陶】 唐·孟郊:“清诗即名朓,金菊亦姓陶。”

  【渊明菊】 宋·辛弃疾:“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

  【彭泽菊】 明 ·刘基:“篱下旧存彭泽菊,林间新长首阳薇。”

  【篱菊老】 清·傅山:“悠然篱菊老,可不咏荆卿。”

  【东篱把酒】 宋·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陶令】 宋·范成大:“落英楚累手,东篱陶令家。”宋·朱翌:“旧日东篱陶令,此窗正卧羲皇。”

  【黄花东篱】 宋·范成大:“乌帽不辞欹短发,黄花终是欠东篱。”

  【菊无元亮】 元·张养浩:“诗有少陵难著语,菊无元亮不成秋。”

  【把菊见南山】 元 ·耶律楚材:“悠然把菊见南山,畅饮东篱醉重九。”

  【陶令篱边色】 唐·李商隐:“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成语典故15

  【成语】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u mo

  【解释】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出处】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4.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典故】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者带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对使者说: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身体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