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散文随笔正文

中秋节随笔(集锦15篇)

随笔2023-02-13 14:40:04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随笔1

  “又是一年中秋夜,月圆之时寄相思”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身在异乡的我仰望夜空,嚼一口月饼,细细的慢慢的品尝,不由的想起了儿时的中秋节日。

  记得那时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日子十分紧巴,父亲虽然常年在外工作但对于我们这七口人的大家庭还是难以糊口,所以那时我们就盼着过节,因为到了过节就有点好吃的了。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八月十五,母亲总是笑着对我们说:省时不省节,平时再省也得过节,然后从柜子里取出用纸包了很多层,而又寥寥无几的零碎钱,从中取出一些给我,我一溜烟飞奔去代销店,买了月饼跑回家。

  母亲早已洗干净的.手,小心翼翼的将月饼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簸箕里,谁也不许动,我们那时都紧围在旁边看,搀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母亲端着月饼来到院子里,找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地方,跪下来献上月饼,再对着月亮说一些祝福全家平安的吉祥话,然后才端着月饼回到屋里。还没等母亲放下簸箕,我们早以一拥而上,每人抢一个又大又好看的月饼。

  母亲笑着对我们说“看不你们急的,谁都有份。”

  虽然我们都拿到了月饼,但是谁也舍不得先吃,只是久久的地双手捧着它,宛如捧着一块宝贝似的,生怕没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直到母亲先开口吃了,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慢慢的咬上一小口,再咬上一小口……

  这些儿时的事虽已过去多年,但那时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如今每每想起,我都会觉得十分甜蜜。

  如今我为了梦想奋斗拼搏,但每一个中秋之夜,我依旧会仰望明月,心系故乡,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时虽然很,却快乐,有意义,耐人寻味……

  中秋佳节,月圆之夜,我好想问候远方的母亲:妈妈,您现在身体还好吗?祝您节日快乐也想问问身在异地的姐妹:你们在他乡还习惯吗?一切还顺利吗?

中秋节随笔2

  曾几何时,飞马扬鞭,奔腾万里长河,只为追逐。今夜,此时,月圆人静,闲敲棋子,期盼化身凤尾蝶,碥跹花丛之间,倾醉月光之下,缓了流年,慢了岁月。

  遥相思,多少次欢聚与离别,兰舟催发,来不及尽述惆怅;故知偶遇,叙不尽悲欢迷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人有悲欢离别,月有阴晴圆缺”,期盼着,遥望着,不可忘怀,终不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曲悲歌,多少个痴情男女,无休无止,等待着一个又一个失落,如这般“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又何必,只是默默祈祷,等待,任岁月冲洗了漫漫的愁绪,淡化夜以继日的煎熬,如此便好,只是苦了中秋,苦了曾经倾尽的年华。

  月正圆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远离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任凭寒气充斥着。今夜,此时,多少位古代骚人为之倾倒,望月兴叹,狂歌痛饮,留下了千古绝句,然而,这不正是倾诉的好时机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

  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是第一个被这唯美的'夜景驯服的人,而后子键,太白,东坡等等都为之相继倾倒。或痛哭,或惆怅,或狂放,总之,这夜,注定是诗人们的夜,月,亦是诗人们的月,这一夜,属于他们。

  中秋的月,更为清晰,更为纯洁,然而,这一天月也如往常一样,但总会平添那一丝丝的哀怨,这一天代表着团圆,远在他乡的自己于远在天边的故人,是否也想到了团圆,想到了自己呢?“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半圆时的月给人以安慰,而今晚的月,又能给人什么呢?不过是一阵凉意,一阵伤感,一阵心酸罢了。

  中秋的月永远都是那么的不同寻常,有人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也只有在那种远离尘世的角落里,才能感到清净,真正回到了自然。千年前奔月的嫦娥,想来应是无憾无怨,应为每一个人都会和嫦娥交谈,用心,用诗词。她,嫦娥,永不寂寞!中秋也是她一个人的节日。

中秋节随笔3

  人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一点不假。这天晚上正是人们观赏月景的最好时辰。

  晚饭后,我们一行三人,沿着一条小河缓步漫游。清清的河水像一匹青纱笼罩在河里,慢慢地向东南方向流去。偶尔在水中有一、两块障碍物,还会使流水发出轻轻的潺潺声,甚至还会出现几缕不太明显的波纹,看上去犹如鲤鱼戏水一般。岸边的绿柳成行,正是枝繁叶茂的时候。绿绒条似的柳叶把那细长的枝条坠得微微下垂,成为一个个弓形,给微风一吹,左右摇曳。远望好像一条条绿色的巨蟒,摇头摆尾、张牙舞爪;近看,恰似一把把巨大的梳子,梳理着太空……。

  夜幕渐渐降临了,大地上出现了一时的昏黑。我们静静地凝望着东方。不一会儿,一轮明月从那儿冉冉升起来了,圆倒是挺圆的,就是还带着些红晕,洒的光也不够皎洁。停了没多久,那些红色便慢慢的消逝了,一轮玉盘似的明月挂在了东边的天空之中。这时,它的光是那么的明媚,柔和,又是那么的皎洁,雪白。在它的照耀下,整个太空一片洁白,星光烁烁。低首鸟瞰,月光与河水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岸边柳树的倩影投射在水中,更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使人仿佛置身于琼台仙境一般,实难分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哪里是月,哪里又是水……

  一阵秋风吹来,身上稍有凉意。但我们赏月兴趣正浓,谁也不想错过这次观赏奇景仙境的机会,便各自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踏着撒满月光的小路,登上了岸边那个最高的土峰,翘首观月。乍一抬头月亮如同一面明镜:雪亮、光洁;若果细看,就会发现,在它的中间有一团虚无缥缈的阴影。我的心不禁一颤:呵,难道连中秋之月也有她的美中不足吗?真是太令人遗憾了!继而又使人想起老人讲过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心里才算得到了一点安慰。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看,那个阴影大概就是广寒宫吧!”。我们中间的一个忙问:“什么广寒宫?它能住人吗?”我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把我听来的那些美妙动人的神话故事讲给了他们。

  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后羿的天神,因为用神箭射落了天上的九个太阳,被天帝罚入人间做了凡人。为了长存人世,他从西王母那里弄来了一包“不死药”。他的一个学生听说后,便乘他出去打猎之际,威逼他的妻子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想到丈夫为弄到它历尽了千辛万苦,自己不能唾手交给别人,便将药一口吞下,向外逃去。他走出门后,身子就像给一块软绵绵的白云托住一样,直往上飞。但他一心恋念着丈夫,便决定到离地面最近的月球上去。当月球上的广寒宫里平添了这样一位美女时,它放的光变得更加温柔,更加皎洁了。与嫦娥同住月宫里的还有一只终年捣药的玉兔--它是因为偷吃了仙草,受到天帝的惩罚,被驱赶到月宫来的。后来月宫里又添了一个叫吴刚的人,他是因为学仙时犯了过错,受到惩罚来砍桂树的。天帝命令他什么时候砍倒才放他回去。但那株五百丈高的桂树是永远也砍不倒的,因为每当他砍第二斧时,第一斧便弥合了。就这样可怜的吴刚终年不停地砍着,砍着……

  回忆这些激动人心的传说,面对这明光雪亮的月亮。我们似乎看到了窈窕、艳丽的嫦娥在翩翩起舞;矮小、可爱的玉兔正在辛辛苦苦的捣药;魁伟而又可怜的吴刚正使劲地举起斧头,汗水淋漓地砍着桂树……

  月亮上究竟有没有广寒宫?有没有嫦娥、吴刚和玉兔?古人无可得知,只好凭着美丽的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而这些美丽的神话也只不过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祈盼跨上月球的美好愿望罢了。然而,今天这些愿望终于实现了。有人已经跨上了月球,并带回了它上面的土壤和矿石,而且也证实了月亮里那虚无缥缈的阴影并不是什么广寒宫,而是月球上的山川、河流;并测定了月球上的气候十分干燥,甚至没有空气。动、植物都是无法生活的,那么也就不会有什么嫦娥、吴刚和玉兔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对整个宇宙的认识将更加广泛、深入。人们不仅可以登上更远的星球:水星、火星、土星、木星、金星……而且还可以将地球上的植物种子运送到地球上,经过月球的.“孕育”,再次返回地球,就会使植物种子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为人类实现粮食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的发射了“神六”;目标更远、任务更大的“神七”、“神八”也相继问天。更让人欣慰的是长征五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填补了航天探月史上的空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携带了20个不同任务的卫星试飞成功,都为人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特别是月球的奥秘添上了光辉的一页。

  我们怀着流连忘返的心情,走下了这撒满月光的土峰,依依不舍地向驻地走去。就在这时,我的心里蓦地升腾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来,竟情不自禁地感慨道:“那些登上月球的人可谓幸运之至、捷足先登;而那些利用月球上的资源为人类造福的人,又是多么伟大、高尚、令人敬佩呀!”。

中秋节随笔4

  关于中秋节起源说法较多,一种是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这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古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一种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农作物和各类果实恰逢这个季节成熟,又恰逢秋天的一半,农民为了表达这种喜悦的心情就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作为“秋报”来予以庆祝,并将这一活动方式一直延续下来。还有的一种说法是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这天,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现在咱们所吃的食物“月饼”,以此作为军饷解决了大量反隋义军的粮饷问题,为了纪念这一天一直延续到现在。不管是哪种说法吧,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古人们在这天的活动各式各样,有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各民族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蒙古族,他们喜欢做追月的游戏,热情奔放的蒙古族人们跨上骏马,在月色皎洁的星空下奔驰在草原上,圆圆的月亮自东而升,自西而下,骑手们就这样执着的追逐着。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之夜各寨的人们相继而出,手执芦笙与各寨寨民赛哥赛舞,彻夜长欢。朝鲜族到了这一天也有他们的`方式,中秋节对朝鲜族来说也叫“秋夕节”,在这天他们会祭拜祖先、给祖坟除草扫墓,还会进行其他一些活动,穿上漂亮的朝鲜族服装,戴着象帽,挎着长鼓,尽情的展示本民族的歌舞。

  吃月饼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到了如今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形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着天上的明月,品着一壶香茗,吃着手里圆圆的月饼,它象征着一家人的美满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后就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杨光辅写到“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来当时的月饼已和现代的十分相近了。中秋佳节云稀雾少,月明星稀,可对于远在他乡的朋友们来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又到佳节时,在此借助苏大词人的一首千古佳作来表达一下远在他乡他国的朋友们的一种思念。

中秋节随笔5

  中秋节放假三天,为了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用心体验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我布置他们以“中秋节”为话题写一篇生活日记。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写好这篇日记,布置作业时,我作了简单的提示,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体验:

  中秋节这一天,家里或者街上气氛与平时一样吗?大街上、超市里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行人、商品、车辆等方面具体观察)你们家里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做了哪些菜?吃饭时的气氛怎么样?观看中秋联欢晚会了吗?节目怎么样?你印象最深的节目是什么?你赏月了吗?中秋节的月亮怎么样?这一天,你过得怎么样?……

  简简单单了为学生罗列了这么多之后,我告诉他们可以从中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来记述中秋节这一天的生活和感受。

  同学们会写得怎么样呢?在我的心里还是个未知数。

  中秋节的晚上,全家都休息了。我躺在床上不禁想起了留给学生的这篇日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接触作文,我知道这项作业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我进行了简单了指导,他们是否认真的`领悟了,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吗?我不敢有过高的奢望,我想只要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文通字顺、真实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我们一定要遵循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向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他们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千万不能盲目提出各种各样的过高要求,让他们对写作望而却步。

  想到这些,我提醒自己:在假期开学评讲日记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孩子日记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真实的想法,只要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赏识,体验到习作的自信和成功,我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

  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要耐着性子,慢慢来,在等待中定会欣赏到不可预约的精彩!

中秋节随笔6

  中秋节是向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机,幼儿园紧紧抓住这个契机,于9月30日组织全园幼儿开展了“迎中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在节日体验中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

  本次“迎中秋”活动分为班级活动和全园活动两部分,上午,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美妙的神话故事中,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在对月亮的添画中,加深了月亮圆缺变化的`认识;在创意盘中月饼的制作中,锻炼了动手能力……

  下午,由全园幼儿共同参与的“做月饼”活动拉开了“中秋传统文化大餐”的序幕。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制作月饼的劳动中:把面团放到手心里揉一揉、压一压、捏一捏,让香喷喷的红豆馅乖乖地躺到面皮里,然后放到模具里用力一压,一个个月饼便做好了!间餐时间,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格外香甜!

  一天的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在劳动中体验了节日的快乐,更感受到了浓浓的团圆氛围。此次教育活动的开展,契合了《指南》精神,加深了幼儿对中秋佳节多元文化的认识,感受了祖国文化的丰富性,萌发了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中秋节随笔7

  又是一年中秋节,浓浓的节日气氛,填满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中秋佳节——是团圆的时刻!我和妈妈、外公、外婆在家一起吃了顿团圆饭。瞧啊!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看来外公为了这顿团圆饭可是下了血本功夫的啊!我望着桌上香喷喷的'手撕包菜,绿莹莹的凉拌黄瓜,热腾腾的猪爪汤,还有极其美味的夫妻肺片,垂涎欲滴。我拿着筷子连忙夹菜,这么好吃的的饭菜怎么能浪费了呢?三下五除二,满满一碗饭就被我消灭了。“再来一碗!”我边说边跑去厨房盛饭。呵,不一会儿,我这个吃货足足消灭了两碗饭!还打了一个漂亮的饱嗝。

  时光飞逝,饭后才一会儿工夫,夜幕就降临了,我和妈妈跑上天台赏月。漆黑的夜空中我找了个遍,也没见着月亮。只有东边那片云周围发出淡淡的银色光芒,我想大概是今年的月亮有些害羞吧!我坐下来仰望东边天空耐心等待。终于,月亮冲破云层,慢慢地露出了脸蛋儿,稀疏的星星三三两两地散落在空中。一阵风吹来,吹走月亮四周的浮云,掀起了她神秘的面纱。今夜的月亮如玉盘般皎洁、明亮。我连忙大叫:“妈妈,妈妈,快拍照,快拍照!我要用手托住月亮!我要顶着月亮!”妈妈点点头,笑而不答。手机不断闪烁出亮白色光芒,我的眼睛都被闪得模糊不清了,我查看手机,一张张错觉图片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是我和中秋月亲密接触的见证。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完全呈现在夜空中。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朵一朵轻烟似的云朵,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月色是那样的柔和而透明,轻盈而飘逸。

  八点,中秋晚会准时开始了,谁知晚会主办地广东下起了阵雨,不过雨中晚会也分外精彩。听着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望着窗外皎洁明媚的月儿,我渐渐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中秋节随笔8

  一年一度的中秋来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千里共婵娟”等千古名句使这个时刻庄重和神圣起来。远远近近的亲人会聚集在长辈的身边炒鸭肉蒸莲藕、品月饼赏月亮,大人忙碌地劳作,小孩尽情地嘻耍,那浓郁的亲情让人每根汗毛都透着幸福和满足。

  这种感受,好象有年月没有了, 是什么原因呢? 亲情淡了吗,年纪大了吗,细细想想又觉得不是,是什么呢?应该说是时代的变迁已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内涵。记得小时候,一年到头难得有几次美味佳肴,过了端午就盼着中秋,哪来那么多“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呀,只盼着那一顿丰盛的晚餐。你说那刻骨铭心的想念终于实现能不激动能不幸福吗?!大人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高兴就高兴了,大家一高兴气氛就浓了就幸福了就满足了。试问,今天的孩子哪天不是山珍海味,用得着为一顿粗糙的晚餐兴奋吗?孩子不兴奋不激动能有气氛吗?没了。满足感淡了、幸福感也就淡了。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说社会进步了是好事,可希望的事少了又失去了许多原始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再说中秋团圆,原来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一年半载难得聚集一次,所以约定俗成了一个月圆人也圆的日子。现在世界变小了,想念亲人了,飞机、高铁,要不了片刻就见到了,用得着捱到中秋再相见吗,还不把人整出相思病来?因而中秋团圆只剩下了一个概念,没有了实际意义。 再说网络如此普及,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视频相见,还可手机相见,满足的方式多得是。社会发展了,原始的习俗就作为遗产保留下来,剩下了概念和外壳。

  中秋放假,只不过是不丢掉传统而已。原来是赶回来团圆,现在是趁放假旅游,意义已然有天壤之别。这倒不是坏事,放假乐乐有益健康。然而最占便宜的却是商家,鼓动你重亲情大掏腰包,他好兜售天价月饼和情感商品,黑你没商量,还在数钱之余偷偷笑骂你。他却没有情可讲,“情”不过是赚钱的道具而已。

  往事如烟,静坐在电脑前一片一片闪过往昔的欢笑,中秋的感觉能找回来吗?父母去了,早没有了孩童般的欢乐和激动;前几天大哥又走了,走的匆忙没等到中秋。茫然的思絮中似乎感到有一股热潮在涌,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我是多么留恋那时简单而幸福的欢乐啊,我再次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不就是幸福的唯一源泉。

中秋节随笔9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故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美丽的月亮总是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少年,并将不离不弃地陪我们走下去。

  月圆人团圆,自古是多少漂泊异地之人所想,但那多数是海市蜃楼,只是幻影。

  看那月亮洁白无瑕,温和似雪。和太阳相比,它是文雅的,不似太阳脾气火爆;和星星相比,它是宽容的,不一手遮天。因而古往今来人人写她,赞她。

  中秋到,月最圆。这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围在一桌,共度这屈指可数的团圆日子。热闹的场面不亚于过年。众人赏月,月亦看众人。

  有谁想到,月亮是孤身一人。

  当我们苦闷时,我们对月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苦于表达时,“月亮代表我的'心”,当我们“花前月下”时,可曾想过,月亮是那样孤独。

  她无声,以至于我们忘了她也有感情,也会孤独寂寞,我们成群结队,她却孑然一身。她为我们默默奉献,以至于我们以为那是理所应当。

  中秋节到了,在过自己的节日时,也多想想月亮吧,中秋月是她的节日。让我们也祝她节日快乐!(文/小小)

中秋节随笔10

  中秋在即,眼下学校要放假。据说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紧挨着。很多人都在规划着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对于一个经常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这次的家是必须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为团圆节。我们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回哪个家。按照往年的惯例,先是回我家,因为我家离单位比较近。学生一离校,我们随后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亲访友,历来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节回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随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马虎。除了月饼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里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相传元末时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欲联合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于是命王昭光制造饼子,饼子里藏入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这才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东北地区至今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究竟月饼是否源于那个时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对家乡的思念,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可见中秋节作为一种传统佳节已经深入民间,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而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更是一种绝美的人间享受。那么,为何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呢?或者说,为何八月十五要赏月呢?据说八月十五成为固定节日始于唐初,“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书太宗记》)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事实上,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难怪中秋节要赏月。从季节这个角度讲,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是中间月,而十五又处于八月的中间,故八月十五就称之为中秋节。从农业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秋天显然是收获的季节,收获之后,那些东西总不能束之高阁,还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于是就拟定这样一个节日,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后的收获。该吃吃,该喝喝,不亦乐乎?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过了中秋节,这一年也算是过了一大半。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时光如电,说的一点不差。月圆之时,渴望一家人聚一聚,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就借着这个传统节日,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那份牵挂和思念一并寄回家。每逢佳节倍思亲,真的是这样。不信,你去异乡住上一两年,举目无亲,你就知道什么是思乡之情,什么叫想家,何谓乡愁。

  记得上大学那会,八月十五是不让回家的`。学校给发月饼。五仁的,枣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应有尽有。吃着他乡的月饼,就是吃不出家乡月饼的那种味道来。我后来才明白,那些月饼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谁吃。你那时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里边的亲人,就跟闹钟定了时一样,不自觉的。月饼,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种氛围。

  他乡的月亮不能说不够圆,也不能说不明,可就是缺了家乡月的那种亲切、可爱——你觉得它离我们是那样的接近——你可以说,那就是你一个人的月亮。你想要拥有就能拥有,因为那是你独有的感觉,可在外面就不一样,实在没有那种感觉。任何人都可以说,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归根结底,那不是你我的家乡。难怪说,月是故乡明。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乡,故连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乡。多么美的语言,多么悦耳的词汇!

  也许在外面住惯了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内心的撕扯,而是习以为常了。若不是因为扎根在外多时,恐怕就是一种麻木。这显然是很可怕的。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就是因为你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个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里的胡同,人家,对你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在心里舍弃它们,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脑海里。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话音乃至血液里,都有它的存在。那里显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与家的那份亲切感慢慢就会淡化,刚开始可能没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觉。如果中间一下子没有了,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谓的根。久而久之,内心的那种惶恐和寂寥就会席卷而来,顿时感觉一切都跟空了一样,连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飘在水上,没有了着落。即使该有的都有了,心里也会隐隐觉得缺了点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没有了根,幸福就会离我们远去。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都是一样。并且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家乡的,所谓叶落归根。

  鉴于以上种种,我极力鼓动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当时应允了。可最后竟说,那也得看家里的意思。天哪!这叫那档子事啊!回家还得经由老家人的同意,说好听点,家里邀请我们,我们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话里的意思——近乡情怯。我想也是。这么长时间没回去过了,都不知道家里的具体情况。好在,他信奉一句话: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老公的心里是有家的,只不过被现实的表象掩盖住了,或者说是他自己故意这么做,为的是不让别人觉察出他的儿女情长来,免得被人说成是脆弱。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感觉不出自己有回家寻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给骗了。这就是所谓的惯性,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需要有人从旁提醒,否则会看不清真实的内心,无异于失去自我,岂不令人担忧?

  无论如何,中秋节,我们要回家。带上月饼,带上祝愿。

中秋节随笔11

  中秋节到了,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周末,我们放了假,心情非常的高兴。

  听妈妈说: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为处于秋季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吃月饼、赏月,我们家也不例外、吃完丰盛的晚餐,妈妈端来了一大盘月饼,有花生的'、五仁的还有我比较爱吃的额蛋黄的,我们来到阳台上边吃边赏月。这时,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真美呀,我觉得今天的月亮比较漂亮!

中秋节随笔12

  今天是中秋节,中午我们一家人相聚在母亲家吃饭,享受着团圆,感受着家庭的温暖。由于我们的工作都很忙,中秋节的聚餐的准备工作,完全由78岁的老母亲来完成,我们一再强调就是团聚,尽量简单,但老人还是做了几个传统的,也是我们最喜欢吃的老菜:粉蒸肉和板栗烧鸡,再准备了几个炒菜、凉菜和青菜,简单而实惠。

  早上10点钟,我就赶过去帮忙,老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菜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到了中午,弟弟和弟媳拿了鸡蛋和饮料来了,女儿和女婿也拿着进口的奇异果来了,我赶紧“抢功”炒菜了……

  大家吃着老人准备的美食,谈论着生活中的故事,其乐融融,吃完饭,我们帮妈妈收拾完东西,弟弟还有事,女儿还要上班,我们告别的母亲。在下楼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前天出院的.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这是一个67岁的男性病人,今年7月,在某医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脏多处转移,而没有做手术。今年9月1日,肿瘤科请我会诊,病人已经是肠梗阻了,只能做急诊做肠造瘘手术了,但病人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术前与家属沟通,家属非常理解手术的风险,他们说:我们知道父亲的病情很重,就是下不了手术台,我们也理解,绝不会与医院扯皮的。

  有了家属的充分理解,经过短时间的准备,2日,我们给病人做了手术,手术前,病人家里来了40~50个家属,看来是准备为病人送终的。手术中发现病人的肠管已经高度扩张了,直径达到7~8厘米大小了,有成人的手臂那么粗了,肿瘤已经和骨盆后壁紧密粘连了,肠系膜上都是芝麻大小的转移灶,肝脏已经成菠萝样改变了,手术别说切除了,就是造瘘都非常困难,我们只有切开小肠,放出了大量气体和液体,这样才能游离乙状结肠,我们大量的时间在忍受着粪便的巨臭和反胃,为病人清理肠管里的大便,清理出的大便装满了7~8弯盘,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当病人安全出手术室的时候,家属沸腾了,连声感谢。

  在后面的治疗中,病人又出现了血糖增高、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一系列问题,我天天都在病房里,甚至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处理病人,病人的这些异常都被我们一一纠正了,正在逐渐的康复中,但上周病人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变化,坚决要求出院,我问其原因是,其老伴将病情全部告诉他了,他认为自己没有救了,坚决要求死在家里。11日晚上,病人的家属30多人,又来到病房给病人做工作,仍没有说服病人,值班护士只有给我打电话,我跟家属说,病人的病情是稳定的,尽管病情很重,还没有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家属说,我们知道,但我们无法说服他。最后我要求他们等到第二天我上班后处理。

  第二天,我跟病人和家属谈话,仍无法让病人回心转意,最后,我只有给病人换了药,检查了造瘘口,并教会家属回去后如何护理,如何处理伤口。在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我才发现病人出生的月和日和我是同一天,更加深了我的遗憾。

  今天是中秋节,我突然想到,病人回去三天了,他还好吗?他最后放弃治疗,执意要回家,是不是想过最后一个中秋节呢?我慢慢地理解了老人的心事。

  一个医生为什么会如此牵挂一个普通的病人,我想心系病人的安危的,绝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做的,每位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是职业的行为,生命之托,岂能懈怠,正是这样的一种职业精神,让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应该感谢这位病人的几十位家属,正是因为他们的理解,让我们敢于救治这种危重的病人,正是他们积极的配合,让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这样的家属,我们付出的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们希望病人在家里能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随笔13

  有关中秋的记忆,很淡。有关月饼的记忆,很深。

  记忆中的月饼,总是很硬,很硬,硬得一不小心,月饼便会硌了呀。

  可即便硌了呀,渗了血,那硌牙的月饼,也没见谁舍得丢手。因为,那是我们难得有的零食。即便硬,牙齿慢慢磨,一点一点的,也是甜的。

  那月饼原是软软甜甜的,可收藏的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变硬。自然,月饼放在外面也不会变得硬如石头,因为等不及变成石头硬,就会被我们姐弟几个一天一小口地偷偷掰完。或是被鼻子比我们还灵的老鼠发现。那月饼,是因为收藏在奶奶的石灰坛里,逐渐的干了水分,才变硬的。

  那时我们家是很少买过糖果零食的。因为经济拮据。也因为物质的匮乏。但中秋,回家过节的父亲一定会带回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月饼。有时还有一两只橘子,或是几颗硬糖。月饼是那种只有冰糖和橘子皮馅的、有时表皮上还占有点点芝麻的月饼。一个足有一斤重。

  厚重的月饼,给节日里的我们姊妹,带来的是心底的笃定:今晚,我们又有得月饼吃了。月饼需在晚上赏月时才能给吃的。但从月饼带回家的那刻起,就连最贪玩的弟弟也变得乖顺起来,守在房里不再出去疯跑。

  好不容易盼到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到天井里赏月,听父亲给我们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刚结束,嘴馋的弟弟就会欢呼起来:"吃月饼喽,吃月饼喽"。妈妈便会微笑着装有月饼和那两个橘子或是糖粒子的盘子端出来。父亲早已用菜刀将月饼切成六等份。我们姐弟三个,父母和祖母三个,各人面前放上一份。再将橘子拿来,选一个稍熟的递到奶奶手里。说是奶奶年岁对大,做家务最多,应该吃一个。剩下的一个,剥皮,数了数了瓣数后再分给我们三个。说他和妈妈牙齿怕酸,就不吃橘子了。那时的我们,也只是信以为真。欢欢喜喜的拿走了自己的一份。

  妹妹拿到自己的一份,只是将橘子或硬糖吃了,求奶奶保管好月饼,好东西她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要留着明天再吃。食量大的弟弟,则是一口气将自己的一份全部吃掉,才会心满意足地爬到床上去睡觉。守财奴的我,会将自己的一份月饼、硬糖用白纸包好藏在书包里或是口袋里。留着日后慢慢品尝。那橘子,不能收藏,却也舍不得一下子吃掉,只将橘瓣的一头咬破,轻轻吮吸着,那微酸带甜的水汁便慢慢渗过牙齿渗过舌根,甜到心底。

  奶奶和爸妈的那份,自然并没有吃掉。归拢起来,奶奶就将它们收进了她那宝贝石灰坛。中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零嘴,就是奶奶从石灰坛里摸出来的、硬硬的月饼。每次,奶奶拿出一块,用刀背敲成几小块,分给我们解馋。于是,有关零嘴的记忆,最多的自然就是这硬硬的月饼了。

  工作后,每年中秋,学校也给教职工发放月饼。依然是那种冰糖橘皮馅月饼,依然是一斤大的一个。老师开玩笑说,这一个个大月饼,可以和体育室的.铁饼媲美。不再要切而分之。学校的月饼,在镇里的食品加工作坊定制,够量。每人五斤,我和老公整整十个大铁饼。厚厚重重的一大叠,顶着下巴抱回家。

  第一次领到大月饼,和老公孩子样的高兴。当晚也不做晚餐,就一个大月饼,掰成两半,两人各拿一半猛嚼,吃得舒心,笑得开心,甜得腻心。第二天一早,给自己留下一个,然后按人头分配,我家五个,他家三个,高高兴兴提着月饼和水果,回家给父母送中秋。

  大月饼的历史持续了十来年,对这种传统的月饼也逐渐缺少了感觉。这时,有在外工作的家长送来了一盒金属盒包装的小月饼。盒子上嫦娥奔月的漂亮图画,便先引发了食欲。打开盒来,四个小巧玲珑的月饼,静静躺在盒底,月饼身上的花纹,精致清晰。忍不住拿出一个,慢慢掰开,里面包裹着黄黄的蛋黄。散发出从没闻到过的香味。唾津漫溢口腔,于是和老公分而品之,觉为人间美味。舍不得再吃。盖好盖子。坐在老公单车后座上,赶忙回了娘家,将这珍贵的月饼送到了奶奶手上。 看到漂亮的包装盒,奶奶喜欢得很。说她有这个盒子就行了,月饼她就不要了。要我们给爸妈送去。最终,她留下了一个月饼,将另两个给了弟弟和妹妹。以后的几年,这样包装的月饼越来越多,每年中秋,都要给奶奶挑一盒有漂亮图的月饼。奶奶收藏的月饼盒就多了,也因此羡煞了队里的老人。奶奶便会慷慨地将其中的一些盒子送给他们,用来当针线盒用。

  现在,月饼的品种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豪华,走进超市,月饼专卖柜上那琳琅满目的月饼,让人眼花缭乱,自然,那价格,也让人咋舌。吃月饼的那份心情,自然是再也寻觅不着。

中秋节随笔14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上午天气不是很好,妈妈一直担心下雨,晚上就看不到月亮了。想不到下午天空放晴,妈妈开心地说:“晚上可以赏月啦!”

  等我们吃好晚饭,月亮已经升空了。于是我们一家人拿着凳子坐到阳台上看月亮,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是今年的`月亮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这是爸爸从新闻上提前知道的。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我只知道昨晚的月亮真的又大又圆,像个洁白的玉盘悬挂在天空,可漂亮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妈妈说:“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话家常。”我问爸爸中秋节都吃些什么?爸爸想了想说:“每个地方都不太相同,上海这边的习俗是要吃毛豆、芋艿、月饼等,而我们老家那边的习俗是用月饼、藕饼、柿子、苹果等祭月光,还放烟火庆祝中秋……”

  电视里播放着中秋节的晚会,赏月之后,我们一家人又坐到了电视机前观看中秋晚会。

中秋节随笔15

  “家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这是漂泊在外的所有游子赋予月的使命。月圆了,人也就团圆了吧!千百年以来人们赋予中秋无限的憧憬,也让身在他乡的游子平添了更多的思念......

  异乡之月少了一份回忆和柔情。暮色黯然,夜拉下了帷幕,一轮明月冉冉升起,让夜不再孤单。薄雾轻纱下,月光如水般清亮,那张圆圆的脸带着羞涩与妩媚,在散碎的云朵里,时隐时现,朦胧灵动。深邃的夜空下,万家灯火已然点亮,与闪烁的繁星相互辉映,装点着这个浅浅的南国之秋。

  伴着渐深的夜色,歇下一身的疲惫,独享一个人的世界。喜欢安静地站在阳台里,静静欣赏着月色下的南国。俯瞰着高高楼宇间穿梭的人影,奔放的广场舞在音乐声的此起彼伏声中,沸腾在楼宇间。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音乐传入了耳鼓,愉悦了身心。看着广场上孩子们的追逐奔跑,老人们茶余饭后坐在古榕树下的低语,游泳池内的喧哗声,心里便涌动出一股暖流,舒缓了一天的疲惫。

  伴着清浅的月色,远远望去,目光迂回处,小区内新添加的一处风景也映入了眼帘。古榕树的枝蔓上,中秋的红灯已经高高挂起,透露着商业的人性化和民族节日的重要传承。人潮涌动中,那一串串红灯如同

  一簇簇跳动的火焰,在清凉的月色下跳跃着,勾起了太多的思绪......

  夜色深了,伴着最后一曲广场舞的结束,人潮散去,周遭回归了平静。仰望天宇,月色旖旎,与繁星和云朵窃窃私语,述说着季节的变迁。圆月秋思,欣赏着月,便融进了情感,叠加了思念。人潮散去,就预示着各奔东西,也许明天不再相聚吧!此刻的夜,那样的沉静、清凉、少了喧闹,多了孤单。

  时光无情,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了最美的光阴。秋来了,冬就不远了吧?月圆了,人真的能相聚吗?时常在月圆的时刻,一个人独处,静静地感受夜的静美。遥望远方故乡的方向,喃喃自语。月圆了,中秋就到了,故乡的月是不是也圆了呢?是不是也一样的清亮,一样的柔情万千呢?思绪飘飞,无法阻断心中的思念,感慨油然而生。望着云朵中时隐时现的圆月,轻轻叹息一声,你的美竟被我亵渎。人长大了,心境也就随着变化了吧!如今,当偶遇闲暇能静下心欣赏月色时,人却不是了当初的人,月也不是心中的月了。许是在异乡他地漂泊的久了吧!或许是为了生活整日奔忙的脚步,才无限欣赏此刻的月色吧!

  每到这个时候,家乡的月都是那样的圆,那样的美。金灿灿的秋,是家乡最美的风景。父老乡亲顶着秋霜下地,伴着月色归家,春华秋实满载着他们的收获和希望,淳朴的脸庞也时刻洋溢着笑容。那月色中,那秋色里,都融入了祖祖辈辈的汗水,凝聚了对那片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依依深情,也浓缩了我苦涩的童年岁月。情与月,自古不可区分,为了一个团圆的企盼,月守候了千年,而人却永远在变化,环境也在人长大后的不断迁徙中便没了昔日的画面。现在,房子空了,人散了,零落在天涯海角,对于那些守候在家中和漂泊在外的人们来说,中秋佳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竟成了奢望。

  回想起儿时的中秋,心底有说不清的情绪,挥之不去。记得每到中秋,父亲总要去集市买来几块月饼,尽管家里拮据,但也会挤出些钱来给我们解馋。那个时刻,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欣喜地等着父亲的分配,来过一个自认为幸福的节日。理所当然,在父亲一个个月饼送到手里时,那种幸福感得到满足的同时,最小的我也就得到最大的“照顾”了。月饼圆圆,人团圆。小的时候,那么的喜欢吃月饼,总是贪婪地和哥哥姐姐们霸道地抢月饼,来特殊化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时至今日,每逢中秋,依旧能接到哥哥姐姐们的电话,“吃月饼了吗?什么时候回家啊?在外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我们盼你回来。”那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触动着敏感的神经。每每放下电话总会泪水溢满眼帘,心头揪着地痛。长大了,为了生活,各自忙碌,亲情渐渐地疏远,没有了昔日的温情。商场里买来琳琅满目的月饼,清亮高悬的圆月,为什么吃不出当初的滋味?到底缺了什么呢?许是美食吃的多了,条件好了,对月饼没有了太多的喜爱?家里的月饼堆积在一起,放得变质了,也想不起来吃,兴许是抢来的月饼才好吃,滋味与众不同吧!

  月圆月缺漂泊之路竟然惧怕团圆。人随境变,物是人非,好多的回忆成了过去,好多的人成了故人,那些萦绕于心的念想多出来的却是伤感。我老了吗?怎么开始怀旧,旧的人,旧的照片,旧的岁月,旧的感情,都是那样的深刻。年华是一次旅行中的记录表,感情是一种莫名的情绪,人生况味的晴雨表。总是在节日里,想家,想故乡,想亲人、朋友、往事历历在目,却也飘入昨日的旅途。

  渴望相聚,却害怕相聚,更难以相聚。回味过去与兄弟姐妹争抢月饼的时光,那份童真和美好永远珍藏在心底,一生难以忘怀。吃月饼,是为了解馋吗?不是,我想,吃出的是情,目的却是为了团圆吧!岁月流逝,中秋陪伴自己也过了几十载了,那些陈年旧事早就成了沙漏,所剩无几了吧!

  记忆是时光的沙漏,总能留下一些不可忘怀的东西。四十载光阴过后,浓缩的记忆中,仍记挂村东头住的疯大叔,心里念念不忘。每年的中秋来了,他总会一改常态,不再疯言疯语的瞎跑,而是安静地坐在自家门口,等着天黑看月亮。月亮升起的时候,也是大叔最安静的时刻。那时不懂世事的我,时常偷偷地躲在他家断了土墙边,探着小脑袋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我想,当时他是知道我存在的,可依旧安静如初,不被我的出现所扰。

  望着圆圆的月亮,他用干裂的手伸进怀里,拿出一块硬梆梆的月饼,放到眼前,仔细地看着,仿佛是在欣赏着艺术品。这个时刻,自己禁不住偷偷笑他,还有些恶心他黑漆漆的手。心想,不就是一块月饼吗?用得着那么看吗?然而,他自顾自的欣赏,丝毫不在意我的真实存在。良久,观赏够了,他才将还带着体温的月饼送到了满是胡茬的嘴边,用舌头津津有味地舔了舔烧得糊糊的外皮之后,才放到嘴里,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下。看着他细嚼慢咽的样子,我禁不住笑出声来,也惊扰了他的情绪。

  每每此刻,他总会温柔地站起身来,对我笑笑,踉跄地走到我眼前。伸出那双我最害怕看见的手,再次伸进怀里,拿出一块同样糊的月饼偷偷塞给我,挤个眉眼暗示我藏起来吃,别让人看见。然,年幼的我总是傻傻地站在原处,也不致谢,也不拒绝,不喜不悲,表情木讷,一点儿不领情,对他给我的月饼没有

  丝毫感动。看着他笑眯眯转身进院的.样子,心里还是疑惑不已,总也找不到答案。大叔怎么了呢?为什么会在中秋这样呢?后来,乡亲们告诉我,大叔是因为妻子急病死了,女儿远嫁了外地,一个人受不了亲人离去的打击而精神崩溃才疯的。其实,对于一个疯子而言,人们各忙各的,时间久了,谁也无暇过问他的冷暖和心思了。时间让我懂得了许多,我在无数个中秋夜慢慢长大。昔日的大叔渐渐驼背了,眼花了,可每到中秋,我依旧会收到大叔带着体温的月饼,温润着那段值得珍藏的童年时光。

  人到中年,日子瘦了,年轮也就增长了。随着心境的成熟,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读一些心中的疑惑了。细细回味,大叔的行为不是怪异,而是出于一种人对情感渴求的本能。他赏月,是因为渴望团圆,但妻子的离去,女儿的远嫁他乡,都让他无能为力。手中拿着的月饼,是他期盼团圆的唯一愿望。

  然,世事无常,谁又能左右亲人离去的身影呢?而今,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的情感开始淡漠。父母亲无暇过问,打个电话便已完成了孝心,丈夫、妻子、儿女、朋友,一条短信一句群发的祝福,便算过了节日了。中秋到底赋予了我们什么?留下的是美好的记忆,咽下去的却是心灵的凄苦。

  不敢过节,害怕过节,过节没了开心,只有一种无法言表的伤感。许是母亲不堪病痛走了,留下的阴影?还是父亲灯尽油枯后散手人寰后,给予的打击?亦或是大姐的突然早逝,让我感到了骨肉离别之痛?还有妹妹的离散天涯,不知所踪,让我对“团圆”二字产生了抵触?让心灵深处产生了恐惧呢?或许每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都应该是命运安排好的,并无法改变。也正应了苏轼水调歌头的那句经典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能将月圆人不圆的情绪发挥的淋漓尽致吧!

  独自行走于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体现自我的价值,犹如一只候鸟不断地迁徙,不断地放弃与故乡和亲人相聚的机会。感情再深,也怕疏远,人心再近,也怕别离。时间让我们从幼年、少年、青年、乃至中年的一路走来,聚聚散散,纷纷合合不断地上演,品尝了人生的千般滋味。

  夜静悄悄,仿佛听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习惯地打开手机,回放着微信群中同学们的对话,心底涌动着温暖。二十五年的分离,二十五载的同学情谊,虽未曾见面却感到了那份感情的纯真。聚在一起不容易,不要轻易分离了。在一起没有别的想法,没有任何的利益纠葛,聚在一起,只为了一份至真至纯的感情,能在有生之年,给彼此之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将那些关于童年的纯真记忆封存在时光的缩影中,不能迂回。当一切一切的回忆重新拾起,心中感慨万千,泪水模糊了眼帘。曾经的伙伴,曾经的朋友,同桌的你,那份纯真的友谊埋藏在内心深处,从来不曾遗忘。

  此刻,脑海里依稀又浮现了过去的点滴,一幕幕涌上心头!朗朗的读书声,追逐在校园中的欢声笑语,毕业照上稚嫩的面庞,离别的路口依依惜别的样子,无不将人带回到过去的时光中,久久不能走出。

  曾经年少,曾经懵懂,曾经的青春年华,曾经最美好的记忆,连同一份温暖叠加在心海,并激荡不已。如今,再次重逢,欣喜之余,却增添了更多的失落。青春已悄然溜走,只有沧桑的容颜沉淀了一份份真挚的情怀。禁不住轻轻问一句,朋友,你们还好吗?原来时光分开了我们的距离,却不曾将我们的心隔离开,因为那份情感的纯真一直在,并日久弥香,不是吗?

  今天,当再次重逢,内心充满着感恩。感谢你们,还记得我,还记得那个曾经喜欢哭鼻子的小丫头,

  还记得我们曾经相伴的岁月,还记得让“团圆”二字当成礼物,送给我一个别样的中秋,别样的南国之月!

  他乡明月缺少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暖。久居他乡,漂泊不定,自己犹如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微风一吹就飘散在天涯了。茫茫大地,皓月当空,天涯何处才是我的根?哪里才是我心中的家?生根发芽,零落海角,与亲人相聚的愿望,阻隔在万水千山之外,那昔日的挚爱亲人,今何在?那饱含我无尽乡愁的明月,又给我捎来了什么样的消息?情,远在天涯,不远不近,却也温暖。月,恒古不变,不惊不扰,却也唯美了这一季秋。与我,没有喜悦,没有奢求,却只有叹息和说不清的离愁......

  夜深人静,冷月星空,月追逐着云的脚步在苍穹曼舞,渲染着此刻的安宁。一袭秋风掠过楼宇,吹进了狭小的空间,瘦弱的肩膀感到了丝丝的寒冷,风吹动着飘散的长发,感动弥漫在这个南国之秋。

  今夜依旧无眠,仰望他乡明月,遥寄情思。极目远方,故乡有你们的方向。发自心底轻轻呼唤:我的挚爱亲人,我最牵挂的朋友们,距离永远隔不断想念,想念不会有距离。但愿“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在想你的时候,你也一样邀月寄相思。他年他月,旧相识,请一生谨记,让此刻中秋的明月见证这份弥足珍贵的情谊,并留下永恒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