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负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负数》教学反思1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
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我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然后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
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负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0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在这个知识的讲解上我有点忽视,尤其是0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没有很明确的点出。
本节课的情境内容源于实际生活,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零上、增多、高于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零下、减少、低于的意义。
对于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忽视,只是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生活中的负数这个内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片面理解,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可以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可以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缺少和孩子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亲近感,过于严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和孩子交流,融入其中,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
通过这次的上课,可以看出我自身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负数》教学反思3
《认识负数》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关于本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以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负数。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记录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感到新鲜,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 4和- 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体会正数是零上的温度或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比0大的数。负数是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数。这样的回归,能清楚地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二、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去体验。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比较认识的方法,组织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并为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整合到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数)之中打好了基础。对于练习题的运用,我力求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数都大于0 大,负数都小于0,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负数》教学反思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因此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又和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了让学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们乐学、善学。
1、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节课我力求处理好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规定零上16摄氏度记做+16℃,零下16摄氏度记做-16℃”,用讲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加强对负数的认识,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负数》教学反思5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负数》教学反思6
数轴表示数是第一单元中的学习内容,认识数轴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通过直观的视觉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
学生在区分正负数时对整数容易辨认,当出现分数或小数时,学生在数轴右边能够正确找到相应位置,换做左边就容易出错,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负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容易找错位置。所以加强负数的大小比较是突破这个问题的关键。
本课教学内容贴合生活实际,因此围绕着生活展开,用实际例子还原数学形态,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正、负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负数》教学反思7
1 、利用实际生活的情景再现,在实践中找到数学知识及用转移的思维方式来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是在理解整数、分数、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启发学生理解正数、负数是表示两种意义相反的量,这就需要加深对正数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重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把抽象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生活,从中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正数、负数是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2、通过实践活动,手脑并用,帮助学生掌握怎样在直线上表示数。引导学生在掌握负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正数、负数是表示两种意义相反的量,在直线上表示数。尤其注意的是在直线上正数、负数的位置,动手操作,扩大思维范围,帮助学生掌握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方法。
《负数》教学反思8
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开始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电梯按钮,微信账单,存折存取款,食品净含量。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洁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负数》教学反思9
负数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关注学生已有认知和已有生活经验,课前我布置学生自行去了解和收集有关温度和认识温度计,上课时,出示情境中三个城市的温度时,学生已会认读。有的学生还能介绍温度计中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使用情况,在交流读数时互相补充,怎样正确快速读数等。通过这样教学,我觉得学生变得主动起来,我也真正尝到一个组织者的乐在其中的甜头。
练习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生活中关于正负数的例子很多,开课前举出的例子,这时候就被学生拿来用正负数表示,除此以外还有比如电梯的楼层、老师改卷的分数、球场的得分失分等等,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找出生活中有关相反事物的数据,并用正数负数表示。
认识负数,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认识。但是,负数在数学中的应用研究不够充分。
《负数》教学反思10
教材分析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中,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0的特殊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温度》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才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生初识正负数,对正负数读写的指导、练习,对正负数意义的引导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早已知道0表示什么都没有,但在本节课中,0却是一个表示分界、基准的数,这与学生以前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比较、探讨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负数,了解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教学反思11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个游戏都是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在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学习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这节课我能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抽屉原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为了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这个环节。四人小组讨论后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负数》教学反思12
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熟悉温度计?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些: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与重要。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正号可以省略。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这令我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两个名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平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从而引出“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低于海平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习。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5、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练习量,将练习课融入到新课中。
7、及时总结评价
《负数》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
不足之处:
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再教设计: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负数》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生活中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1)“0”的意义。
(2)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
教具准备:
课件、温度计模型(可以手动调节“水银柱”的高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请你说出它的反义词来:
上—下 高—低 大—小 前—后 左—右
师:下面换一种方式,不说词,说一件事。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 飞船升空—飞船着陆(返回)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或相反意义的事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如我班一个同学上课表现好,老师给他加了3分,一个同学午休课的.时候在大吵大闹,被扣了3分,你认为这两个3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两个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2.活动1:课件出示天气预报视频。(结合每个地方的图片,播音员播报)
广州:11~23℃ 杭州:0~10℃
北京:-5~5℃ 沈阳:-16~-7℃
师: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
3.活动2:我当小小播音员,认识温度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谁愿意来做一次小小播音员,给大家播报一下天气?
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来播报天气。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活动1:观察温度计,认识正负数
师:我们已经通过天气预报了解了全国一些城市的天气情况,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 (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温度计,请小组内的同学仔细观察你们小组的温度计,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出示模型)
学生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
生A:我看到有很多的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是刻度线,并说明刻度线与刻度线之间是1度.
生B:我看到温度计上有2个10,2个20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找到0℃所在的位置,并请一名同学动手在温度计模型出拨出0℃,知道0℃以上的温度是零上温度,0℃以下的温度是零下温度。
师:也就是说,这两个10表示的意思是相反的,那你们知道零上10度和零下10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吗? 0度是表示没有温度吗?
师:科学家们把在自然状态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定为0度。
生C:我看到温度计有表示温度的符号℃。
师板书12℃,并让学生抛开温度读数。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小组内的温度计,你能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我们教室现在的温度吗?(教室的温度大约在26度。)
(1)比较26℃与0℃:
师:你发现26℃的点在0℃以上还是0℃以下? 现在你在教室里的感觉如何? 如果我们现在进到温度是0℃的环境中,你又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示0℃时的感觉。) 26℃与0℃哪个温度更低?(一名学生动手在模型上拨出26度)
(2)从温度的情景中提炼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①比较5℃和-5℃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北京的天气情况,北京的温度是-5~5℃,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零下5度和零上5度来吗(指名学生拨。) 零上5度和零下5度哪个温度更高一点,哪个温度更低一点?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进行观察,判断。)
师:如果把这两个温度和0度相比呢? 5度和零下5度相差了多少度? 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往上温度就越高,越往下温度就越低。
②认识正负数
师:人们是怎么表示零下5度的?
生可能会说在5的前面的加一个减“-”号,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说法,并趁机介绍负数的读法,名称。
师:刚才我们在表示零下温度的时候,在5℃的前面加了一个“—”号,那么我们在表示零上温度的时候应该加什么符号?
生会说是“+”号,从而引出正数,介绍正数的读法,名称。
师:我们再看看天气预报的零上温度,有没有“+”号?
师:我们在表示正数的时候通常可以把“+”号省略。
师: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那负数的“—”号可以省略吗?请学生说出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负数,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以外,你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或负数来吗?
让学生说,学生可能会发现正负数是说不完的。此时,老师则可引导学生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可以用“……”来表示。
③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这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图片(课件出示表示-5℃和-20℃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表示的温度要低一点?
让学生说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
A 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判断、结合小组讨论。
师: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5℃和-20 ℃吗?通过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或图片,哪个点离0℃更近作出判断。
B 学生经过讨论能推理出-5℃ >-20 ℃ 。
活动2: 对0的再认识
师: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就用负数表示,是不是用正数和负数就表示了所有的温度了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是,得出还有0℃。
师: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同学讨论。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0是正数。
生2:0是负数。
生3: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对学生来说,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不管学生说出何种回答,都要求他说清楚理由,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最后师生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温度计的再认识
师:现在老师把温度计模型横着放,你还能找到0℃在哪里吗? (指名学生上来拨)
师:现在老师从0开始,向右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师:现在老师往相反的方向拨,回到0,再向左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温度计(数轴)中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正负数。
2.我是小判官。(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0度就是表示没有温度。
(2)零下温度一定比零上温度低。
(3)笑笑的父亲收入2300元记作+2300元,那么支出1200元就记作-1200元。
3.课外作业:小调查
调查20xx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的气温。你有什么发现?
四、引导小结,深化认识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
《负数》教学反思15
例4在设定向东行走2千米记作+2千米,向西行走2千米记作-2千米以后,要在数轴(小学数学称为“直线”)上用点表示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能清楚地表现出非零自然数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负数是与正数意义相反的数,负数比0小;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些知识曾经在例2里已经初步得出,现在呈现在数轴上面,能更加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正数、负数以及0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关于整数的知识结构。教材呈现出一条比较完整的数轴,它是一条标有箭头(方向)的直线,上面有表示“0”的点(原点),以及表示1、2、3等正数和表示-1、-2、-3等负数的点。教学时应该仔细规划出现完整数轴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数轴上已有的数的位置及其意义,初步注意到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顺序。我是将教材这题静态呈现的,不利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和对正负数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修改:首先给出一条箭头向右的直线,在直线上有许多间距相等的点,其中一个点的下面标注数“0”。接着联系例4中向东行走的千米数记作正数的约定,在数轴的“0”点的右边下方依次写出1、2、3、4,表示如果从“0”点出发向东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达的位置,并告诉学生,数轴上的正数一般不写“+”。然后突出例4中向西行走的千米数用负数表示的约定,在数轴的“0”点的左边下方依次写出-1、-2、-3、-4,表示如果从0点出发,向西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达的位置,强调负数的“-”不能漏写。上述的教学设计,给抽象的数以形象的表达,有助于学生体会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再次体验负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着数轴上的数,体会数的排列顺序,可以分两步进行。先仔细观察数轴上“0”的右边和左边分别是什么样的数,明白“0”以及它右边的数是以前就认识的数,“0”左边的数是本单元教学的负数。联系“正数都大于0”体会“负数都小于0”,感受数轴上的数分布的合理性。再仔细观察正数1、2、3、4等,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左到右;负数-1、-2、-3、-4等,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右到左,发现正数的排列方向和负数的排列方向相反,正数和负数以“0”为分界。还可以回忆温度计上的刻度和海拔高度的含义,体会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方向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