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范文写作正文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2024-08-20 15:21:34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

  在当前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很多经济上有所余裕的人都不太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整个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在他们看来,这种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着风险。而这种风险带来的惶恐给了许多当代社会学家研究的方向。

  而本书作者尤瓦尔正是这过江之鲫中的一员。在本书中,他力图描绘一个与他所谓之"人文主义"不相干的未来,一个由数据主导、令本书读者耳目一新的的未来。

  但事实上,尤瓦尔所构造的这个未来,根基并不牢固。此类作品常常面对一个问题––作者需要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驾驭书中的逻辑论述。然而,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类个体对它的认识一定会存在片面和不足的地方。以贾雷德戴蒙德之广博尚且会有纰漏。尤瓦尔不如贾氏,自当也是如此。

  作者作为人类史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缺乏理工科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和训练,在讨论科技问题时,暴露出自己对于新兴科技方面理解的诸多短板。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些问题理解比较肤浅,以偏概全,甚至夸大其词,尤其对于很多技术的先天缺陷、理论困难、受制因素(不仅仅是政治)、发展局限等涉及甚不充分。这一切都使他所描绘的未来画卷成为现实的概率打了折扣。

  但以上这些问题其实还是次要,私意以为,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所传播的感情。在我看来,这位历史学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是有些迷茫甚至惶恐的。这种惶恐正与市民大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类似。

  事实上,这种焦虑与无所适从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面对人工智能的现代人的心理与历史上面对工业社会的封建手工业者的心理如出一辙。正如当时的人们不可以想象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身处21世纪的'我们,自然也难以想象下一个时代。但我们应该有自信,我们下一个时代的子孙,一定可以主宰自己智力的造物,正如我们上一个时代的祖先能主宰工业机器,上上上上个时代的祖先主宰火焰和石块。社会环境在变,人需要做的只是换个生活方式,这对于人类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哪怕再退一步,本书描绘的图景真的成为现实,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这似乎不是什么美妙的事。但,请记住: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在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中,个人的得失实在是无足轻重,正如演化从不在意个体的存亡。如果未来真就是"神人"统治,那普通的智人不会被当做奴隶,而是像原始氏族,像封建地主,像薤上朝露一般无法避免的彻底消亡。

  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任何一种价值观与思想也不能逆天而行。在人生走向结束时,我们一般不会感慨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人类长生不老,所以我们也无需过度纠结于历史潮流的走向。毕竟这只能徒增痛苦。

  事实上,无论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是站在风口浪尖,你都无需苦恼于历史潮流的动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环境改变时,尽自己所能去适应,成为所谓“适者”,正如我们祖先数亿年来所做的一样。我们的祖先,本是在海里扭动的、虫子一样的生物。能走到这一步,你、我,以及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很不错了。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2

  之前大禹问我想看什么书,我说:能解决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目前生活现状不能满足我个人追求之间矛盾的书,能让我对未来有所憧憬的书。大禹说:《未来简史》就是一本能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书!

  没想到他居然让我看到了最恐怖的预测:99%的人类将被代替。不过说实话,其中“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是不能刹车的,没有谁能阻止”这一观点,我还是有点认同的。至少我们看得见的是近几年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的诸多便利,如果出门不用带现金都是小事,那么本月中新闻说的'“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这意味着距离未来人类活体头部移植手术又近了一步”,这些成就真的是高明而伟大的。

  虽然现如今面部识别程序辨认人脸的速度和效率都已经远超人类。警方和情报机构现在已经很习惯使用这种程序,扫描监控录像机无数小时的视频资料,追踪嫌犯和罪犯。但是仍有前进的空间,苹果的面部识别还是不能hold住双胞胎的考验,相信有朝一日解决这个bug并不是很难。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3

  历史是在过往中发现今天,探索未来,而尤瓦尔·赫拉利先生在撰写《人类简史》之后,直接将视角转向了未来。未来之事仍未发生,事实上并无历史可言,作者也无意作一真正的预言,只是企图发现人类的真实本性,并以此探索人类未来将行的道路。

  这本书直到第三部分才开始对未来的设想,而大量篇幅实际用于对人类历史上已发生过事件的分析,从而发现人类本质。要论人类是否存在本质,这真的是几千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若说人类有本质,那人类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灵魂?还是意识?作者对此均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这样看来,尤瓦尔·赫拉利先生与其说是一位历史学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哲学家,因为他所思考的,正是人类历史上久久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算是“活着”?“活着”又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世界中,做着看上去理所应当地事情,但是这样的生活与其他动物究竟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或许,我们与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也并不存在什么本质,我们仍旧受生理本能的'左右,而非理智的控制。在现代科学的发现中,我们甚至对自己的自由意志产生怀疑,或许连“自由意志”都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

  在管理学的课堂上,发现管理学的老师都极为务实,有着极强的“工具理性”倾向。除却这样的“工具理性”,则世界无法踏实地推进科技、经济的进步。但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学生,我却始终对此保持怀疑和警惕。人类真的可以在物质的丰盛中获得幸福和满足吗?今天终于实现了物质的丰盛,我们就真的比古人更加快乐了吗?如果这一答案值得怀疑,那我们是否也应当怀疑世界发展的路径呢?

  “文明是副产品”这一郑也夫先生提出的论题,从尤瓦尔·赫拉利先生的两本书中看来,想必他也必定赞同。人类历史发展的路径往往让人始料未及,真正促进世界进步的往往并非精心策划的蓝图。对于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会将人类引向“天堂”?还是将人类引向灭亡?当然,人类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取代我们,或者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宇宙而言,又有什么所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4

  作为《人类简史》的姊妹篇,《未来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信度颇高的人类未来命运的预测。简而言之,我们的未来很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当我读到全书第三部分的时候,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人类每一次面临大革命时,变化都是如此巨大。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工业革命,时间跨度都很大,可是这一次,变化可能无需太久就会到来。

  《未来简史》千字精华:人类未来结局几何?

  饥荒是之前前年来人类的大问题,之后是瘟疫传染病,再是战争。我们有能力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但是历史不会允许真空,一定会有新的问题来困扰我们。比如:人类想要长生不死、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把自己升级成为神。

  数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始终在变,唯独人类本身未变。如果我们能再造人类心灵,智人就将消失,智神将登上历史舞台。

  一、智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1、人类的时代

  相对于其它物种,人类可以说是“神”了,过去几亿年,人类是全球生态变化唯一重要因素,并改写游戏规则,突破地球各生态区之间的阻碍。我们驯化了动物,却给这些被驯化的个体带来了苦难,我们忽视了他们的主观需求。农业革命后,我们已不用与动物们对话,工业革命后,我们不用与神对话,仅剩我们自己的独角戏。

  生物也是算法。哺乳动物的情感,是生存繁衍最关键的生物算法,我们99%的决定都是由这些算法决定,包括感觉、情感和欲望。

  2、人类的`特质

  说人比其它动物优越,可能是因为人有心灵,它是一种脑中主观体验的流动。主观体验重要性在于,让我们感到饥饿和恐惧,促使我们生存下去,能够解释人们的行为。我们判断动物是否也有心灵,就看它是否能与人类建立情感关系。大多数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但是使人类胜出的是合作能力,胜利几乎都属于合作顺畅的一方。而合作,基于一套想象的秩序。

  现实除了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外,还有“互为主体”。它并不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的沟通互动而存在。

  二、智人之前的成就

  1、虚构

  真正问题是生态崩溃。

  4、人文主义

  之前人们信教,圣经是权威。但是人文主义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自由意志是最高权威。我们不仅能提供个人生活的意义,也能为社会和政治程序提供意义。艺术创作唯一来源是人的感受,现代自由市场以顾客自由意志为主导,我们也教育学生要自己思考。

  科学革命无法处理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人文主义提出知识=体验x敏感性。要追寻内心体验(知觉、情绪、想法),并要主要到其影响自己。

  人文主义裂变为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后来,自由人文主义取得最终胜利。

  三、智人的困境与未来

  1、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从科学来看,人的选择不是生物预设就是随机,并没有什么自由意志。如果生物确实没有自由意志,那么用药物、基因工程直接刺激大脑,就能操控人的欲望。科学不相信信念,自由主义的故事就是神话而已。人并不是由什么单一的自我做决定,而是有2种自我:体验自我、叙事自我。体验自我主管意识,叙事自我用来编制故事与计划。生命科学认为,所谓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故事,人只是生化算法的集合。

  2、大分离

  自由主义赋予每个人价值,每个人都很重要。如果智能与意识脱钩,人类可能失去经济价值。实现超级智能可能并不需要意识,如果人类再不强大,迟早变得没有用途。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创意类工作还是会交给人类。

  生物是一种算法,算法不受物质影响,所以机器算法有可能比生物算法更强大。人类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取代人类将会更加容易。财富和权力将会集中在更加少数人身上,激化社会政治不平等。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不断学习。

  社会未来可能还需要人,但不需要个人。社会更了解个人,会为个人做决定,剥夺个人权威和自由。权威将从个人转向算法构成的网络。

  未来,精英阶层与普通人之间的身体及认知差距还将扩大。20世纪医学帮助大多数人,因为20世纪是大众的时代。21世纪则是要让健康的人再升级,针对大众的医学将结束,没必要让大量无用的人维持基本健康水平。

  3、科技人文主义

  新的科技宗教分为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两大类。科技人文主义认为,智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创造智神,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身体和心理升级,可以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算法,甚至可以引发第二次认知革命,让智神接触到目前还未想象到的新领域,成为整个星系的主人。

  医学着重让健康的人升级,而非治愈。从治愈精神问题转向让心智升级。但是最后,我们有可能身体与大脑都升级了,但是失去了心智,因为没有找到心理的完整频谱。这样反而会造成人类的降级。只要我们相信人类的意志和是权威和意义的本源,就永远无法处理和这些科技的关系。

  4、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这样,同样的数学定律可以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各种学科都能统一于单一的理论之下。数据主义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人类无法处理,应该交给电子算法处理。

  民主和专制本质上是两套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专制用集中式处理,民主用分散式处理。民主制度可能衰败。因为在过去,科技进步速度很慢,但是现在科技进步速度超过了政治演变速度,现在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处理大量数据流。

  我们可以把全人类看成是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每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如果人类整体就是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那么其产出就会使一个全新的甚至效率更高的数据处理系统,称之为“万物互联网”,除人以外,每个物体都能参与进来。

  数据主义最高价值就是信息流,要链接更多媒介、事物,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数据流最大化。要追求信息自由,信息自由所赋予的对象是信息,而非言论自由对应的人类。信息流通的权利应该高于人类拥有并限制数据流通的权利。

  对于数据主义,体验不分享就无价值,我们无需从自己的内心里找到价值,我们只要记录自己的体验,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算法会帮我们找到体验的意义,并指示下一步操作。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5

  过去70年间,人类打破的不只是“丛林法则”,还有“契科夫法则”。契科夫有一句名言:在第一幕中出现的枪,在第三幕中必然会发射。

  这种论断未免过于武断。现实不是戏剧,你不知道第一幕在哪里,也不知道哪一把才是在第一幕出现的枪。

  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特制,于是特制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作为范畴的人类必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必定是有某种本质的存在决定了人类的性质,对这个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理论的分野。这个改变的推动力是否是对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追求,这个需要更严谨的论证,而不是宗教式的启示。换一个角度,也可以同样说促使人类改变的推动力是欲望、懒惰和不断的索取,这样结论性的语句还可以列出一长串。

  于是,马克思的预言未能实现。英美法等工业强国并未发生大规模共产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也未在这些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此书对“规律”的把握不足,作出结论过于武断,如认为推动未来经济的是永生的渴望,这种结论与预言何异。

  但历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

  审视历史,是最好的摆脱思维定势的办法。

  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

  既非客观,又非主观,而是依赖于众人相信而存在之物。意义之网,驱动着作为群体的人类。

  民主投票通常只适用于一群有共同关系的人,比如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民族神话。这些人早已有基本的共识,只是仍有某些异议尚待解决。

  那么合理的运用民主投票而避免族群撕裂的方式是不是只对共同体的框架之内的问题进行投票,而对待框架之外的问题,则采取另外的决策方式。

  希特勒向德国选民恳求信任时,只说得出一项对他有利的.论点:他在战壕里学到的,是在任何大学、企业总部或政府部门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人们跟随他、投票支持他,是因为认同了他的想法,也认为这个世界是个丛林,杀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进化人文主义、丛林法则、纳粹。

  科技发展将使人类不再具备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这一点虽然不会从哲学层面推翻自由主义,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想象民主制度、自由市场和其他自由主义制度如何能承受这记重击。毕竟,自由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哲学论证合理,更是因为它赋予每个人价值,这一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大有好处。

  赋予价值,便于驱使。不相信神话、不假设身份的个体,是很难被驱使的。

  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经典的危机是产能的过剩,当代的危机是金融的过剩,未来的危机是人的过剩。

  等到谷歌、脸谱网和其他算法成为无所不知的先知之后,很有可能就会进一步演化成代理人,最后成为君主。

  由人的工具变为人的支配者,这种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而这一次,可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将作为个体的人变成某种联合体,从而导致个人主义的消亡。

  有些人仍然会不可或缺,算法系统也难以了解,而且会形成一个人数极少的特权精英阶层,由升级后的人类组成。这些超人类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及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做出许多世上最重要的决定。他们会为算法系统执行关键的服务,而算法系统既无法了解也无法管控这些人。然而,大多数人并不会升级,于是也就成了一种新的低等阶级,同时受到计算机算法和新兴的超人类的控制主导。

  政治精英、科技精英和金融精英有福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间神。

  在这里,各个高科技大师正在为我们酝酿全新的宗教,这些宗教信的不是神,而是科技。科技宗教同样提供过往宗教的一切旧奖励:快乐,和平,繁荣,甚至是永恒的生命,但方法却是在生前获得地球科技的协助,而不是死后接受天堂的帮助。

  这些新的科技宗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民主和专制在本质上是两套关于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专制使用集中式处理,而民主则喜欢分散式处理。民主在过去几十年里占得上风,是因为在20世纪晚期的具体情境中,分散式处理的效果更佳。如果换一个情境(比如古罗马帝国时代),反而可能是集中式处理拥有优势,让罗马共和国衰落,权力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转移到专制皇帝的手中。

  到了21世纪中期,政治已不再有宏伟愿景,政府就只剩下行政功能,维持着国家现状,却不再能够带领人民向前。

  在现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那些冷酷的亿万富翁和少数利益集团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并不是因为他们更能看清全貌,反而是因为他们的目标非常狭隘。在混乱的系统中,集中视野反而有其优势,而亿万富翁的权力大小又与目标大小息息相关。

  要对数据主义提出批判,可能不仅是21世纪最大的科学挑战,更是最急迫的政治和经济议题。

  科技人文主义着眼于拓展人类的视野,而数据主义则着眼于让互联互通的海量数据接管意义本身。人在其中的地位将逐渐变为一个普通的传感器。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6

  自由人文主义在人类取得现代性力量与丧失意义的契约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是一转眼,进化论却为“自由意志”的棺材钉上了最后一根钉子。虽然直到20世纪,人类大脑依然是全世界最精良的计算工具,但是仔细想想,大部分重大决策的背后其实是充斥着各种认知偏差的“拍脑袋”而已,然后交给叙事自我把一切都美化成“自由意志”。整个过程中真的有自由主义所推崇的那个不可分割的`始终如一的真实的自我吗?这不过是个虚幻的想象。

  曾经的救世主面临崩塌,但是人类终归还是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假设在未来我们都相信个人的重大决策权应该从自由意志转而交给算法更为靠谱,那么当“活出自我”的意义不复存在的时候,生命急需被赋予新的意义。

  作者给出的一种可能性是数据主义。大部分人的幸福感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在世俗的价值观中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世界里,人为了财富的增长和独特的体验而努力,那么在数据主义的世界里,人就应该以对系统信息的生产和流通做出的贡献来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只不过想要在当前的意识形态下去想象未来的价值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怎样,数据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这出好戏才刚刚上演。

  本书从第三部分开始,越靠近结尾就越接近高潮。与人类简史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惬意的地方就是易读,因为观点+举例是赫拉利的标配。

  简史三部曲的内容是赫拉利从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并非因为第一部的热销才有创作后两部的念头。因此从本书的末尾可以感受到他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继续期待今日简史!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7

  关于宗教:

  人类合作区别于蚂蚁、蜜蜂的本质是什么?作者认为是虚构现实。

  什么是虚构现实?比如,我们的国家体系、宗教体系、道德体系等其实都是虚构的,是人类想象出来,流传出来,让大家遵守。

  人类的现实连续现在大都是虚构现实组成的。

  古时候人类相信上帝、佛祖;君主、道德等。

  后来随着认知的进步,人类的宗教转移。相信自由民主、科技、金钱、经济发展等。

  自由民主也是宗教,那么自由民主是什么?人类哪有自由民主?人类是由身体各种基因、激素控制的。

  在《未来简史》最后猜测,人类在宇宙其实就是相当于计算机里的一个个数据,一个个细小的芯片。

  关于幸福感和愉悦的认知:

  幸福感和愉悦来自哪里?

  作者认为来自人体的激素刺激和脑皮层电流的刺激。

  比如性爱、吸毒等,都会通过激素产生一阵的快感,让人类着迷。

  人类的幸福感和愉悦永远不会满足和短暂,比如升职加薪,快感通常只会持续一个小时,然后重新投入下一个目标的.追寻。

  作者认为,现代人的幸福感和远古山顶洞人的幸福感大致是相同的。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8

  断断续续读完《未来简史》,这本书是《人类简史》的续篇,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品味和思考。

  书中开篇立足现状,对未来提出大胆预测。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难题,21世纪人类新议题将是追寻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直至书的尾篇提出数据主义——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很多人并不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包括比尔盖茨,但这些人还是推荐了这本书。比尔盖茨在20××年夏季推荐书单的5本书中就有《未来简史》,而在20××年夏季推荐书单中就有《人类简史》。

  其实这也正中作者的意图,作者在书的开头及末尾也强调,他做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如果做了预测,但什么都不能改变,那就没意义了。所以作者写这本书后,很多人能参与讨论思考,同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甚至另辟蹊径,这才是作者想要的目的。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知识悖论”,很有意思,也帮我解答了一个小疑惑。上学的时候书上有教过,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也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那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存在,看起来也似乎将长期存在。作者写到,19世纪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经济见解,并预言无产阶级将战胜资产阶级,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马克思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随着社会主义苗头开始壮大,资本家也读《资本论》,也采用马克思的观点,例如资本家组建工会、改善工人待遇、让工人参与政治、拥有权力等,工人们就不再想着去推翻资本家了。这就是“知识悖论”,提出了预测,预测反而不会发生。

  书中提到家畜,对此也有所感触。人类开始农耕畜牧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家畜的命运特别悲惨,不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式。毕竟野猪或野生动物也要面临狮子、寄生虫、天灾等死亡的威胁,乍看之下,家畜反而不要担心这些威胁。但就是因为活着,人类用各种方式给家畜带来无尽苦难,同时又能确保家畜永续生存繁衍。家畜仍然保留野生动物的种种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农民往往忽视这些,只追求经济利益。动物被锁在狭小笼子里,角和尾巴被割去剪掉,母幼骨肉分离,甚至有选择地养出畸形。母猪往往是一生待在猪栏里,受孕,产下小猪,对小猪提前断奶,再次受孕,开启另一个循环,母猪经过5—10次这样的循环后,然后轮到自己送去屠宰。

  现在有很多素食主义者,或者不吃某种动物的人,原因各异。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可能会是因为上面的原因。好几年前,看到网易丁磊说要养猪,如今也已成效,他的养猪方式或许值得借鉴。

  书中提到20××年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只有15%美国人认为智人进化全靠自然选择,并无神的介入;32%认为,人类可能是经过几百万年进化的,但这一切正是上帝的精心安排;46%认为,正如《圣经》所言,人是由上帝在过去大约1万年间创造的。就算是大学毕业生,也有46%相信《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的故事,只有14%认为人类进化没有神的'监督。就算是硕士、博士生,也有25%的人相信《圣经》,只有29%相信人类单纯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成。看到这里,我想说:天啊!但这就是《圣经》、宗教、灵魂的观点的在美国的力量。我们惊叹美国人的同时,是否身在自己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对某些中医方法的认同进行调查,结果又会如何,外国人是如何看我们的,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人还是要有大局观,开拓知识、视野和眼界还是很重要的,才不会被禁锢在某种思维局限了,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提到,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几千年来,我们无法用科学推动增长,是因为人类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法老、巫师知晓一些,宗教书籍已记载一切,包括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和未来的预言。人类就没有动力探索新知识了。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资源只有两种:原材料和能源,只能越用越少。事实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而知识是不断增长的,越用越多。正是现代社会的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这种天真的观念,让人类去追求新知,从而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书中后半部分提到,人类真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选择真的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吗?其实是一系列大脑神经的生化反应去“选择”做某事,而我们只能“感觉”到要做某事,再据以行事,这里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意识”。有点像《西部世界》里梅芙意识到自己是机器人,并策划逃跑,她以为是自己选择要逃跑的,其实是被植入了“逃跑”程序。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大脑神经反应,能够预测人的行动,甚至比受试者更早感觉到行动方向。在大鼠实验中,通过在大鼠脑中植入电极,可以控制大鼠左转、右转、爬梯、查探等行动。用于人类的“径颅直流电刺激器”头盔也在一些实验使用。

  人类为何能主宰这个星球?传统观点认为是智力和制作工具,但作者认为,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也是工具制作的冠军,却仍是一种不重要的生物,对周围生态系统也没什么影响。2万年前的一般智人,智力和制作工具的能力可能要超过一般现代人,他们面临24小时生存的考验,需要更会制作工具、头脑更清晰、感觉更敏锐。那究竟是缺了什么关键因素?作者提出,是让很多人团结起来协作的能力。蚂蚁和蜜蜂也可以合作,但缺乏灵活性,经常一盘散沙;大象、黑猩猩可以合作,但是以彼此认识为基础的。只有智人能与无数陌生人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人类能够虚构想象,拥有“想象的共同体”,能够虚构想象出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部独立宣言、一个愿景等,这是虚构想象的力量。我想语言也是促使人类能够灵活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智能时代的到来,过去半个世纪,计算机智能进展迅速,计算机意识仍在原地踏步。但“意识”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或许非生物的计算机不需要通过意识,不必遵循人类进化这条窄路,而是走向另一条通往超级智能的捷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天生就具备协作的优势。就目前而言,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是重要的,意识是不需要的,它只要能安全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即可。

  当未来某个时候,超级智能网络主宰这个星球,甚至星球之外,人类没什么用处了,会是什么情景,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让我们尝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想像一下,智能网络就是现在的人类,人类就是现在的动物。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9

  《未来简史》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由林俊宏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是科幻幻想型的书,但是读下来,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这是一本在现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书。

  在本人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本书预测的未来可能真的是朝着作者预测的样子发展的,所以读起来,还是比较激动、兴奋和震撼的。

  作者在一开始就抛给大家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人类的新议题,未来人类的追求目标将会是永保青春,长生不死。并且有科学,有根据的给出了许多数据,几个世纪之前,人们还在战争、疾病和瘟疫中挣扎,那时人的普遍寿命仅有40多岁,50岁,可是现今人们普遍能活动八十多岁,甚至一百多岁。

  根据科学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在20xx年人类寿命可以延长到150岁。看到这里的时候,计算一下离20xx年还有32年,大部分的人还是可以活到那个时候的,所以自己可能也会沾沾科技的光,可以活动150岁,想想还是非常激动的。

  甚至幻想一下,如果真的还可以活100多年,并且是身体康健的活着,可以干好多好多的事情了。可以去旅行,看遍祖国山川,实现旅行梦想。可以再次进入学校学习,说不定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进入清华北大。可以去画画,可以去学习法语去美丽的巴黎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可以不再为生存而忙碌,可以为了生活而拼搏。总之,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生命不再有遗憾,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完成,真好。

  本来以为,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然后会顺着这个希望继续幻想未来的`样子,让我们在科技的未来里自由的畅游。本书的名字叫未来简史,这样想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作者偏不这样构思,来一个大转弯。

  作者从几万年前的智人进化到当今的人类开始写起,用看待历史的眼光来追忆智人从石器时代进化到工业革命,从工业革命进化到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从社会人文主义、自由从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各个方面来阐述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抽丝剥茧式的来到了数据主义时代。

  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从各个方面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让作为读书的我对作者的观点深信不疑。所以,作者最后预测到,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数据时代,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读来真的是热血彭拜。

  特别是作者从现在的机器人,大数据预测的共享智能汽车。让我这个生活在拥挤的北京,必须摇号才能买车的,但是又迟迟摇不上号的人,真的是无限的向往,并且自己脑补了很多。

  共享智能汽车,将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交通拥堵的模式,就象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不一样的是,共享智能汽车不需要你会开车,你只需要坐上去,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要回家,要到哪里去,汽车自动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可以想象一下,早上起来,拿起手机预约一个汽车,让它在小区停车场等你。你操作完后,汽车自己会开到停车场,当你走了停车场后,上车,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汽车会根据路线找到一个合理的,距离短的,可以快速行进,不拥堵的路线送你上班,在路上,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看书,玩手机,工作,听歌,唱歌,不用想着前面是否有车,有障碍物,是否要撞车了,完全不需要担心安全的问题。到了公司门口,你只管下车,汽车自己会开走,自己停到一个停车位去。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告诉汽车你在哪,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等你自己的个人信息,当这些信息存储的足够多时。人工智能会根据你的喜好,你的出行时间,周末活动规律。在适当的时间,汽车不需要你预约,会自动出现在你需要时间和地点,供你使用,为你提供便利。这些都是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就像今天你去一个购物网站,它会自动显示你曾经看过的衣服,曾经买过这个衣服的其他人员喜欢的衣服、首饰等,供你选择。

  看完未来简史,你会觉得活着真有劲,希望就在眼前,书中描述的未来,你都有可能会遇上,会过上美好的日子,会很激动。这种激动,不会象看《三体》那样的科幻小说,看的时候激情四射,看完之后,冷静下来,知道那只是幻想,不再心心念念。而未来简史不会,他是根据现有的科技进行的预测,是有事实作理论依据的。

  未来简史,还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特别是在心情沮丧,对未来失望的时候来看,那就是打鸡血。但是建议看本书的人,先看看《人类简史》,因为本书里面许多描述的内容,如果没有看人类简史,读起来会有点吃力,看了人类简史,一下子就明白了,觉得顺理成章。

  本书的翻译者林俊宏,翻译的很流畅,读起来不晦涩,很容易理解。本人看这本书,前后看了一星期,大约十七八个小时。看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短,很适合一周一本书的读者来读的。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0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两部重磅作品。问世以来不仅在学术圈反响强烈,更引起大众广泛兴趣,比尔盖茨、Facebook扎尔伯格,还有我们北大怀有鸿鹄之志的林校长都推荐此书。作者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下面是我在听这两本书的时候在一个读书群里的一些支零破碎的分享,或许可以引起你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编年史,甚至很少有关于历史事件本身详尽的描述。作者在融汇了人类历史、科学、文明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归纳、总结、思考,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演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天。

  在思考方式上,我觉得该书更接近哲学,特别是《未来简史》。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尘埃中探索、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这些说到底是对人自身和周围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作用间的思考,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上的问题被科学解开,未来的“哲学”想必会是今日哲学、科学、甚至宗教的融合。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反应了现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性的思考以及推演,其思考的本质更像哲学家,总结历史仅是手段。

  在两部书中,作者反复论证一个贯穿始终的观点: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对一切人类凭意识创造出来的概念的信任和服从,比如金钱、国家、公司、宗教、主义等等)让人类可以大规模合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进化进程。说白了就是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人类其实是一直在别人和自己的忽悠中前行。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书中让我们了解到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如何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种族清洗,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一支。与此相比,在伊甸园里偷吃个苹果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如果人类有原罪,这才是原罪!书中还有个有趣的说法:爱说闲话(gossip) 让智人更聪明,从而灭了其他人类。

  在后农耕时代,人类对记账的要求催生了文字及数字符号的发明,而在计算机时代0、1两个数字又构成了所有数字信息的基础。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最初发明,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但书中说小麦驯化了人类那段就很扯了,好像小麦有意识似的。

  货币、帝国、宗教对人类融合的影响及塑造是非常有趣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宗教部分,更激起人对一些相关话题的浓厚兴趣,比如像基督教这样在早期可以说是充满暴力的一神教,最终为什么会完胜相对宽容的多神教,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必然,甚至是切合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层的东西。

  个人觉得这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它引发人的思考,其知识性的叙述甚至结论性的成果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在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考的.诚意,觉得他是在认真思考那些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和现象,并不是以偏概全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听到近代部分,越来越有趣了。科学和帝国相互助力,终于使西方文明今天能够主导世界,资本对战争及世界格局影响,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对人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真是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人类简史》读后感: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特别喜欢书的后半部,书中很多讨论都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比如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胆的预想:在科学的助力下人类可能最终脱离生物进化的轨迹,走入灭亡或者永恒。听完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使命,会不会就是造出能最终能够替代自己的机器?随着科学裂变式的发展,人类可能最终解开生命和思维(灵魂)的秘密,那时候宗教和哲学是不是就都失去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是一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开始听《未来简史》,那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先是进化成了人,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摆脱了饥饿、瘟疫、战争的威胁,开始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关系。这一章不像是在谈论未来,更多的是回顾农耕时代,人类在封神路上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当作了众生的神。

  后续几章对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联想作者来自以色列,也许对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这本书得真正想表达的吧。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宗教是一宗交易,灵性时一段历程。)它好像突然让我读懂了《少年派传奇漂流》里PEI对不同宗教的尝试探索过程的叙述,那其实就是描写一段spiritual journey,精神的历程。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在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之前,总是会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足够的介绍,让读者可以把握脉络。

  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本主义的阐释。作者把宗教的最终归宿交给了科学,把人类的发展归纳味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并预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互联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上帝)。这样的预言,以及作者对意识、灵魂的阐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

  这是两本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阅读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在于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阅读这两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 spiritual journey.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1

  总体这本书不错,涉及人类相关发展历程知识面很多,虽然有些理解不是那么透撤~到底没有那么专业,但是通过了解学习,中间再回看了一下,学到了此书不少东西是真的。

  在人类发展史上,科学在一次一次的葬礼中进步,谈到人类前前后后的发展,人类本身体验幸福、感觉、反应、算法、以及生活的意义。

  人类从狩猎时代、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到现在的大网络世界~大数据,人们的体验?感受推动人类从人~智人~智神发展!

  将来的社会发展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生理层面来说,人类不管是预期还是幸福,其实都是由我们的生化机制控制的,而不是有经济、社会和政治局势决定的,愉悦和痛苦从来不是对外界世界事件的反应,而是自己体内感觉的反应;事实上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是存在于彼此讲述故事之中,整个宇宙就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充满着各种杂音和愤怒,我们只是在一个行星上占据着在小不过的一点位置,存在着再短不过的时间,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宇宙里不断追求的力量;

  人类的所谓感觉也就是通过进化千锤百炼的复杂算法,能够帮助动物做出正确的决定。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转变并不只是一场哲学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会真真切切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所有真正重要的革命,都会有实际的影响。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发明了上帝”,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有深远的实际影响。同样,数据主义认为“生物是算法”,这同样有深远的实际影响,不容小觑。所有的想法都要先改变我们的行为,然后才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数据主义认为:体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并不需要(甚至不可能)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我们该做的,就是要记录自己的体验,再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接着算法就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2

  赫拉利现在真的是网红作家了,《今日简史》的出版,让我突然想起他来。去年的时候读过他的《人类简史》,想着最近就来补上他三部曲的第二部《未来简史》吧。

  《未来简史》的前两部分在第一部《人类简史》中有或多或少的涉及,有些例如“科学和宗教”,“人文主义革命”也会看到犯困。所以就第三部分:关于未来的人类,写写作者的看法吧。

  这几年的科技爆炸,真的尤为明显,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我们的生活开始与智能、数据等密不可分,我选择哪条路去公司,我定哪一班的飞机,今早我喝牛奶好还是咖啡好。渐渐地发现,其实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不是家人,不是朋友,也许也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机器”。想像一下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由它们来决定,那大多数人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这也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类和机器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是自由的意识吗?

  赫拉利认为,其实人类,或者说有机生物,不过也是算法。而我们活着,或者说生命的意义,不过就是处理数据。而人类所谓的“自由意识”也是经过我们自己处理所得来的。想想确实可怕,身体感到冷了,大脑经过处理认为我们要多穿衣服;胃空了,大脑告诉我们要多吃东西。但这一过程不也是在处理外部获得的数据吗,而现在的大数据储存的.信息,远远高于人类的大脑,计算速度也比我们的思考快上许多倍。

  等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其实人类的自由意识变得不再自由了。因为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决定,都要依靠机器,而它们总是能做出更好的选择。那我们的自由意识是不是就变得没有了用处?那再想想,我们和机器又有什么不同?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无用人”都将失业,而少部分的“神人”将会作为精英阶层统治社会。他们掌握着核心的算法,人类的世界观也从以人为中心变为以数据为中心。

  赫拉利的书写的极为有趣,也颠覆了我的思考方式。但我认为机器可以优化人类的选择,却无法取代人类的自由意识。这并不是人类做出的决定会比机器好,而是我们身为人,有着去“做决定”的必要。例如计算机在围棋方面胜过了人类,柯洁抱头痛哭,我却觉得人类的围棋竞技不可磨灭,人类依旧需要这项运动去超越自我。就像汽车跑得比人类快得多,可我们还是需要田径比赛。只是前者是在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上超越了人类,不过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初看确有点作为人类的沮丧,后来只把《未来简史》当作一个有趣的假想,我认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不会改变,数据只是帮助我们完善生活。作为人类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能做出完美的决定,也不是要和汽车赛跑,和机器下棋,而是能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己。我们设计机器和算法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所以即使机器有能力,我们也不会放弃作为人类的尊严。

  就像克隆技术我们早已掌握,可我们也不会去真的运用这项技术。至于在人文主义面前,机器更为优化的决策将不值一提,否则我们不就违背了“设计这些机器和算法”的初心了吗?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3

  总体感觉本书有点虎头蛇尾。满心期待能看到对未来世界的比较清晰的描述或勾勒,但看到最后并没看到期望的文字。至少前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的内容,都颇觉惊艳。作者从生命、意识、智能的角度对整个大历史的另类解读,一些新的概念的`提出,令人叹服。前面所有这些精彩的分析和解读,都是为了证明最后几个章节所述内容的合理与正确。但最后几个章节,尤其是对数据主义的描述,总感觉怪异和不合理。貌似与前面的论述在逻辑上一脉相承,但这个概念的过渡仍感到一些滞涩和不协调。当然,作者的水平比我肯定是高多了。我感觉到不自然,或许只是因为我自身水平有限,对作者在这一处的的思维还没有完全理解。

  除此外,我相信书中所描述的人类将由智人升级到智神,但对大多数人将沦落为无用阶级不敢苟同。人类活动能力提升,那活动半径也必然大幅度扩展,从地球走向宇宙的过程,必将获得许多资源,同时也需要投入许多人力和物力,各个人类组织也必然需要多多益善的升级后的智人,即智神。而对人体升级改造的技术,研发过程高昂无比,但一旦诞生,实施成本肯定不高,所以,社会和各组织也肯定有能力为大多数人实施身体的升级改造。

  无论怎样,本书都当之无愧堪为神书。会启迪很多对未来的想法和思路,值得一读!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4

  这本书和人类简史一样精彩,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我这么脑袋如浆糊一样的人都能读懂,说明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人文科普读物。

  我的思考范围超不过未来的范围,它给我指出了我未来可能面对的情况,虽然很遥远,但是很现实。我的子孙的那一代可能会遇到,但跟我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了。

  书中把人文主义成为人文宗教,数据主义成为数据宗教。是的,作为没有信仰的中国人,真的很难再相信什么,但是科技革命后,人人都相信自己,都知道生命无价。我们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媒体,但是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只要自己觉得好的,就是好的。

  而在这个时代,数据宗教可能正在打破这个信念,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数据化,到时候人不用考虑别的东西,只要看数据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别人是否喜欢你,那个时候,数据比你的大脑更了解自己,人应该会更相信数据,而不是感觉。

  历史不允许真空。如果饥荒,瘟疫,战争的发生概率不断减小,必然要有些其他事情成为新的人类议题。是啊,人类历史上,饥荒,瘟疫和战争,是人类的大敌,那个时候人为了生存,争夺土地,粮食和劳动力,现在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了,也不必为了吃饱饭大打出手了,那人是不是应该追求长生不死和幸福快乐呢?

  在心理层面,快乐与否取决于你的预期,而非客观条件。愉悦或痛苦从来都不是对外在事件的反应,而是对自己体内感觉的反应。结婚了,我快乐吗?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至少,我比从前快乐。

  从前我有巨大的心理负担,我害怕男朋友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我害怕带男朋友回家去面对我的家人,但是我和我老公在一起后,我都做到了,我终于回归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虽然跟别人结婚也可能会这样的,但是我真的是好不容易迈出去这一步的。这让我的心理非常释然。

  还有,我摆脱了助学贷款的魔咒。我现在可以毫无顾忌的去追求未来的生活,我可以攒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已经买房买车了,我现在活得应该是挺好的`了。

  我的对人生的预期就是,小有成就,生活性福。若要维持现代经济,就要不断且无止境的经济增长。历史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立刻就失去了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的越快,我们的知识过时的越快。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预测未来,单历史研究的重要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家畜命运悲惨的原因,不在于其死的方式,而在于其活着的方式。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在大家共同编织出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

  人类编制出一张意义之网,并全然相信它,但这张网迟早都会拆散,知道我们回头一看,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怎么可能有人会真心相信这件事。这正是历史打开的方式。

  我学世界古代史,真的很难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很难理解当时是怎么样一个生活状况,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相信上帝,相信十字军。这就是我历史学不好的原因,没有办法理解,所以学不会。

  单一人类个体的基本能力,从石器时代就没有多大的变化,但真的要说有什么改变,也只能说是在衰退。但是各种虚构故事的力量在增强,他们推动了历史,让我们从石器时代到了硅时代。

  现代契约给了人类力量,但条件是我们不再相信整个世界有一个伟大的与周计划能让生命有意义。

  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无根据的困境。

  人类必须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意义,而且不仅是自己的意义,更是整个宇宙的意义。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上帝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但人类的想象力一样只是生化算法的产物。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5

  最初听到这个书名,会让人觉得是科幻小说,但其实并不是。大量的论据证明,作者书写的未来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科技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使得改变未来走向具有可能性。尽管作者描述的就是现实,但听起来可能非常刺耳,令人无法面对这一切,但实际上那些科技巨头正在做的事情正如描述。这本书的风格与《人类简史》一脉相承,实际上是可以说对《人类简史》的延续,但是读完这本书,才可以说是体会了赫拉利的思想和愿望(诉求)。天才的作者总是能够从一种极致宏观的角度对最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宏观、宏观、再宏观,不单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颠覆你的思考方式)

  赫拉利通过将人类与动物比较,证明人并不那么神圣,要心存敬畏,体现了赫拉利一种博爱的境界,实际上他并不止爱动物,他更爱人类。全书有对现实与未来本质的揭露,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想象,但其中更有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对现代人类深深的关爱,对人类命运、前途、未来的思考与担忧,内含一种批判哲学。梭罗的《瓦尔登湖》也带给人相似的体验和感觉,但梭罗的年代背景吃亏,所以梭罗只能去追求回到相对原始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们的批判有着类似之处。但生活在现代的赫拉利显然更接地气,更接近现实,也拥有更多的'材料可以引用。(感)

  科技不断追求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去探索人类的基因,无非想让人类活的更健康、生命延续更长,说人类追求长生不死也不为过;人类通过不断地经济增长来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欲望和需求,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为了让人幸福快乐也不为过;人类通过科技获得不断改进的自己的身体和智力,通过生物科技、交通工具、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不断的获取强大的力量,实际上已经获取了以前神才拥有的力量,而且科技的脚步并未停下,人类甚至可以获得比“神”更强大的力量,说是化身为神,获取如神一般的力量其实也不为过。(人类新议题)

  现代人其过得很辛苦,每个人都背负压力,但是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压力来自何处,但这本书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从目前为止,并未看到这个趋势有被逆转的可能。其实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早已签订一份“现代”契约,所有人都身处洪流之中(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要经济增长,就可以满足更多的欲望和需求,就需要更加细致的分工,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先进的科技,需要每一个人去充当促进这个世界加速运转的“芯片”,借此来促进经济增长。(现代契约)

  科技公司太过强大,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拥有最强大的科研团队,看起来异想天开,但那些曾经我们以为的“异想天开”一步一步走进现实,令我们不得不去相信科技改变未来的现实。人类的未来究竟会被人工智能(算法)统治;还是说一小部分人进化为“超人(智神)”,这一小部分人不仅从物质、精神上超越普通人,竟然从生物上(更长的生命、更健康的身体、更高的智商)开始大幅度拉开和普通人的距离,人类从生物上开始划分阶层,智人被“智神”统治;又或者权力到最后直接交给数据主义,人只不过是数据的生产者或者人仅仅是个数据;也有可能这都不会发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可能性,但是当它发生也不要太惊讶,人类同样也有很多方式来避免失去控制权。(智人失去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