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引入,得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此进入分数乘整数方法的计算教学。教学方法时我注重算理的`讲解、注重图形和算式的联系。可以说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但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正确率却很低。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就比较爱出错。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2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前,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
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过程中约分时,我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赛,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这一要点。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
《分数与整数相乘》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的开启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分数乘法。分数与整数相乘在运算意义上与整数乘法一致,因而算法是教学的重点。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这节课教学中努力的引导学生实现以下几点设想:
1、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课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我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了班里同学为教师节做装饰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这里分了两个层次,首先是求三个不同加数的和,只能用加法计算,然后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有了这种对比,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的结果。
2、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教材的例题侧重体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脱离不了加法计算的拐棍,认识停留在用加法计算的层面,对乘的方法没有主动构建的内驱力。我将板书进行了调整,连加和乘写在两个算式,逼迫学生学生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去思考怎么乘?板书对照清楚明晰,学生很容易发现乘的计算方法,并且脱离了沿用分子相加的不合理算法。
由于用不同加数连加导入,再出现相同加数相加,学生可以不借助示意图,很容易运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的经验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就是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示意图的另一个作用是要显示出3个3/10的结果是9/10,由于,我先让学生计算了加法算式,所以示意图的作用就不再必要了。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使用示意图。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通过体验和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过程简便。课程标准倡导我们尊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重视方法的优化。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4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案例》的内容,具体内容: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到大家。范文一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我感触颇多:
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3=?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 =?的练习,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存在不足: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习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5
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
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的练习,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
存在不足:
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习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6
“分数乘整数”在练习中,50%的学生喜欢用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来做分数乘法。学生利用式题,不但总结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且知道了算理(也就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真正做到了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基于这两者天壤之别,笔者有了深深的感触,上述两个案例让我想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之先“备学生”到底备到什么程度?对于学生的知识前测,教师心中有多大的把握?没有对学情准确的侦察”,便绝对不会”打赢”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这一胜仗。很多教师在备学生的时候,是借用别人的眼光来估计自己的学生,看教参上是怎么说的。教参说这时的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教师便坚信自己的学生也定是如此了。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到虽然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但还有诸多不同的因素:也许你的学生是后进的,他的基础没你想象的那么牢固;也许他是绝顶聪明的,学习进度已经超过好多课业了。
如上述案例中,关注学生转化的思想就是本课时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知识有着本身固有的结构体系,往往是新知孕伏于旧知,旧知识点是新知识点的生长点,数学教学如何让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线到面,使知识结构“见木又见林”是十分必要的.。案例1从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想法是可取的,但整数乘法的意义在二上年级就已经出现,而且教材中没有出现整数乘法的抽象表达方式(即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对于五下年级的学生来说,遗忘程度可想而知。而案例2中,以五上年级的分数加法为基础,让学生自由探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才会去尝试。
今天这节课的算理看似简单,其实理解还是有困难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在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如”1/5×3=?”时,学生对算法的兴趣远远胜于算理.因为算法可以直接得到结果。一旦知道算法,多数学生会对算理失去兴趣。甚至为了考试成绩去死记硬背算理,算法与算理完全脱离。那么我们实际上不是教数学,而是在教一门计算程序:不是在培养研究者,而是在训练操作工。这与”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相违背的。
数学思想方法内容十分丰富,学生一接触到数学知识,就联系上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寓理于算的思想就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小学是打基础的教育,有了算理的支撑,算法才会多样化,课堂才会更开放。
课标中,原来讲“双基”,现在变成“四基”,多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笔者认为,只有具备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才能在思维上促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发展。不但教给学生一个表层的知识,更要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与思想。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7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
三堂课上下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可能这样做,还做得不够吧?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不知改进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哪些?是不是只能是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通过不断强化的办法,让他们掌握计算时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8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加法的角度联想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这种顺向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作用很大。在学生研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教师运用新知与旧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认知的最近发展领域自由学习并有所收获,学生的学习是积极有效的。
二、让学生感受,学生才会感悟
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方法没有难度。但是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计算习惯确实在教学中的难点。来自学生的困惑:为什么一定要先约分,不约分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约分的优势,以及不约分计算的弊端,学生才会自发的先约分后计算。先设计简单的数据,学生既可以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约分。因为数据简单,所以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再设计7/22×33这道题,学生先计算后数据比较大,看不出公因数没有办法约分。所以学生中出现两种答案。这时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先约分数据小容易,先计算数据大很难约分。只有经历过这种错误的学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约分再计算,计算更方便。
三、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体现的不多。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计算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这样一节计算课的效果就更好了。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9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我给学生练习的题目是: ×5,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应该将题目改得稍复杂些,变成“13× 5/26”,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0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反思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树立学生自信心,尤其爱护后进生,培养学生口算心算、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并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
2、课前对学生学习效果估计不足,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上课时复习的时候应该安排一些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简便运算,为本课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4、例题6中本来只有前面2道题,但是备课时拔高了难度,多加了2道较难的简便运算题目,在前面复习时没让学生回忆、做做类似的.整数乘法混合运算题,所以学生做题效果不理想。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我认为,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只有做到了让教为学服务,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1
在课前的备课中,我觉得这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计算时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基于以上的目标,我给自己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予以实施,下面想和大家交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部分: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思考题。
(在黑板上板书算式:2×3= 下面的学生本来神情紧张,看到我出的“思考题”是这样一个题目,都忍不住笑了,有几个口快的早已喊出了答案:6!6!…)
师:是啊,答案是6,看来这个思考题难不倒大家!其实,对于这一题来说,不用乘法,用加法我们也可以把它计算出来,知道算式是多少吗?
生1:2+2+2
生2:3+3
生3:1+1+1+1+1+1
生4:1+2+3
(下面有几个同学举手还要说,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嘀咕:这不成凑得数的了吗?我也知道学生开始错误地“发挥”了,我把他们拉回来,让学生思考,如果是用2×3这个算式来表示的,黑板上老师板书的算式哪几个是对的,哪几个是错的?然后在学生的纠错中擦去错误的.算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由于过分的“激动”而忘乎所以,所思所想偏离了我的教学课堂,在学生偏离了课堂之后及时地把学生拉回来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不偏离课堂呢?我真应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师:(指着2+2+2)知道这个算式的意义吗?
生:表示3个2是多少?
师:那这一个呢?
生:表示2个3是多少?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过通过这个题目,我觉得学不学乘法无所谓。(下边的学生一愣)因为我觉得加法计算也行,没必要用乘法来计算啊?
(下面的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几个学生把手举的高高的,要求发言。我请了翟卓起来说。)
生:不对!那要是1000×1000就不能用加法算。
师:不能,怎么不能?我也可以列加法算式。
(于是我就开始在黑板上板书: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写了不多个,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叫了,老师,不写了!老师,不写了!…于是我也装作疲劳状,向学生承认:看来还是乘法简便!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
师: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整数乘法的意义,那分数乘法呢?下面就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出示例1,审题后)
师:你会列式吗?
生1: ×3
生2: + +
师:看第一个算式,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不同,它是分数乘整数。联系刚才回忆的整数乘法的意义,你能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吗?
(生稍思考后)
生:表示3个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第二个算式的。
(师及时总结,沟通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思考: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我兜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有没有必要?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这一个知识点,是教师讲授性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回忆探究中获得?我这样兜了一个圈子之后,学生就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还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中“套”过来的?我觉得,这么一大堆问题,我似乎都回答不了。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后来的练习中进行检验的时候,学生回答的都还是不错的。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2
《分数与整数相乘》是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教者紧紧围绕:理解意义――明确算理――巩固提高――形成技能,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谈谈一些本人听后感想。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实现正迁移。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所以这节课在引入课题时教者设计了下面的一道习题:(1)做一朵绸花要3分米绸带,小丽做4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绸带?通过让学生列式并追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改题呈现例1:做一朵绸花要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过追问这题为什么也用乘法计算?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加强算法的探究。
在学习本课之前,其实许多学生大概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就不清楚了。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时×3的算法时直接问:你知道怎么乘吗,你认为整数3与分数的什么相乘呢?教者重点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乘。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三、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教者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听了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不是简单的.出示一道计算的算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列式,计算结束后,还要让学生回到原题中来理解这样计算的依据,这一点非常重要,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我们再上计算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在探究计算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可以采取个别说说,同桌说说,全班交流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得出分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而不是教师出示法则,让学生去简单记忆。
注重学生的反馈,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让学生的错误资源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示,提醒其他同学在以后的练习中不要再出现这种错误。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3
反思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反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索、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习,以实现"熟能生巧"。"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顾及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更有意义。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思考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知识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课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即可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困惑之处如何关注全体?本课第一阶段研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时,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的,所以全体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的过程。而到第二阶段去验证交
流"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中,除了用折纸法验证交流外,其余的环节几乎都被几名"优等生""占领",虽然教师多次这样引导:"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能再解释一下吗?","用他的方法去试试看。"但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其中,成了"伴学者"。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4
把这次公开课选为《分数乘整数》这一内容,是因为上学年听了冬梅老师讲了若干遍《分数乘分数》,并一举在市名列前茅。我选了《分数乘分数》的前一信息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此类课的教学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觉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课堂上,我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进行着。结果第一环节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就出了问题,我提出:“‘求做一个风筝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其实就是求什么?”。一下子把孩子问在那里了。周折了一小会儿才开始列式计算了。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列式计算,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算式的意义还好。很顺利地进行到第三个环节学习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都用分母不变,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的方法计算的.。我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呢?比比看谁的理由最充分。这时学生们都陷入了思考,带着“为什么”去探索。在课堂上迫不及待。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在理清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总结出法则。这一环节我自己还比较满意。到了第四环节,通过法则指导计算,并学会简便方法约分时,又出问题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约分后的分子相乘分数的大小还不变,一直在那里纠结,足足耽误了将近十分钟的练习时间。
通过评课,同行们给我找明了问题的关键:
1、教师在第一环节的提问绕圈子了,不要问学生“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直接让学生列式解答即可。在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6个相加可以写成×6的形式,从而明白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应当与算理相融合,一位同学探究说出算理和算法以后,应该结合课件再多找几个学生强化一下,这样落实面才会更广一些。
3、当学生提出对于约分环节的不理解时,教师不要急于解释,可让其在练习的基础上验证一下,或告知其下课后继续研究,一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个别学生纠结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教师要有主观能控力。
4、分数的书写顺序要注意标准。
听了大家伙的建议,自己感觉很有道理,不再去邻班讲一次真对不住朋友们提出的这些大好建议。感谢教研组的评课,各路高手就像是一位位神医,帮我查找到这节课的各种病症,只不过要想医治成功还需要“患者”的努力。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
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接触过分数的加减法,六年级的上册开始就完整了分数的所有运算,本节课是分数乘除法的起始课,所要教学的内容,虽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估计有学生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含义,关注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理解和掌握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做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
1、重视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本课我创设了同学为迎接国庆节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的结果。
2、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
导入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3、尝试计算。自主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例1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4、多样。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巩固练习中的习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技能。一定的技能训练是需要的,熟练的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要善于结合实际的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在练习设计时注意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多样性,激励性,生活性,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分数乘法的意义。特别是设计了两个常见的改错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计算方法,已达到算法的自主优化。
存在不足:
1、涂色表示3个米处,由于学生速度慢费时较多;在学生探究×3的算理时的引导还不够简约有效,使本课有前松后紧之弊。
2、对学生约分的格式和规范方面的要求不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真的是件憾事,细细反思起来,总有需要改进的东西。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争取把课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