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词语造句正文

经典的成语故事

成语2023-01-19 12:56:56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的成语故事1

  【注音】yǐ guī wéi tiàn

  【出处】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国语·楚语上》

  【解释】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听劝告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七慌八乱、胸中万卷、疥癞之患、乱真不辨、秋风团扇、赃盈恶贯、鸟焚鱼烂、日臻完善、白头之叹、神摇目眩、......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公子围篡位成功后,大肆攻打齐国与赖国,对内对看不顺眼的人就处死,还大肆建造豪华宫殿。子张向楚灵王进谏,希望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楚灵王说他的.进谏只能当作瑱塞耳。子张说如果以规为瑱还不如用犀角和象牙

经典的成语故事2

  【注音】shǔ lí mài xiù

  【典故】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 《诗经·王风·黍离》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

  【解释】哀伤亡国之辞。

  【用法】作定语;用于哀伤亡国之辞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故宫禾黍

  【同韵词】空前绝后、搜扬侧陋、宅心忠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东拼西凑、跋前踕后、遮前掩后、明争暗斗、松乔之寿、兄肥弟瘦、......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相传西周灭亡后,周大夫长途跋涉来到西周都城,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黍离》诗一首。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就作一首《麦秀》歌

  【示例】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清史稿·庄元辰》

经典的成语故事3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感悟文中的句子,体会南郭先生的人物个性。

  2、以学生的朗读文中的语言体会出寓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含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还记得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我们说话、做事切不可矛盾,这就是农村中有一句俗话“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成语故事就含有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则成语故事。

  二、学习《滥竽充数》:

  板书:滥竽充数

  师:这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谁能向大家说说故事的大概?

  1、指名回答故事内容。

  2、师质疑:南郭先生为什么开始能蒙混自己呢?而以后又不能呢?

  出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俸禄。

  于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吹。

  1、分析句子

  2、进行造句

  ……总是……

  ……不要……而要……

  师:正因为如此,南郭先生走了,其实南郭先生的逃走给人留下很多启示,你想其他吹竽人会从中明白点什么?

  指名回答:

  假如我们来教育一下南郭先生,你想说什么,南郭先生又会怎么想?

  1、指名回答。

  2、生活中,还有没有滥竽充数的现在呢,你就这词明白了什么?

  3、教师小结。

  三、学习《画龙点睛》

  板书:画龙

  看课文,了解谁“画龙”,画得如何。

  1、学生浏览课文,读句子。板书:奇怪

  2、师:为什么当时张僧繇不点睛呢?板书:不信

  指名回答。

  师:张艺人点了睛后,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指名读。

  出示句子: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飞去。

  (1)指名读。

  (2)齐读。

  3、师:呀!多惊人的场面呢,形态逼真的龙居然活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看看这时游客是怎么样的?

  板:惊叹不已无不佩服

  师:游客们面对这情景,真是啧啧赞叹呀!想想那时他们会称赞什么?

  (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

  师:高,实在是高呀!你本来画龙就逼真,加上这传神之笔,就更显出神入化啦!这样的情景给游客什么样的启示呢?

  指名回答。(谈游客的启示)

  师总结:三则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道理,其实成语中还有很多的知识,请你们课余时间继续去研究成语给我们的乐趣,老师给你一道题,看看能否完成。

  四、作业练习

  写出成语: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经典的成语故事4

  (一)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诲)!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老人责备道:“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老人可高兴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

  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诲。

  (二)知恩图报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经典的成语故事5

  【注音】gēng guǐ zhī hū

  【典故】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三年》

  【释义】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用法】作宾语;指向人告贷求助

  【近义词】呼庚呼癸

  【押韵词】木木樗樗、映月读书、意懒情疏、红紫夺朱、三荆同株、和璧隋珠、街号巷哭、百八真珠、冯谖三窟、强盗挂念珠。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军粮,大家不好直说,只好用隐语代替。鲁国大夫公孙有回答说:“高梁已经没有了,粗粮还有一些,到时登上山高声呼喊:‘庚癸乎!’我们就知道了。”

  【成语举例】储偫委积,师旅无庚癸之呼。 唐·柳宗元《安南都护张公墓志铭》

经典的成语故事6

  【拼音】shì mín rú zǐ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公子僚当上吴王,长子光心存怨恨,他设宴让专诸扮作厨师杀掉吴王,自己成为吴王阖闾。他任用伍子胥为相国,任用孙武为将军,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生活十分俭朴,视民如子,几年后,吴国就成为强国。

  【典故】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

  【释义】把百姓看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形容爱民。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爱民如子、视人如子

  【押韵词】寡廉鲜耻、厚颜无耻、下车之始、同患难,共生死、发踪指使、千夫所指,无疾将死、挥毫落纸、逆知所始、眦裂发指、许友以死、......

  【成语举例】其在军州倾心下士,视民如子,无约而视附,不言而条理。

经典的成语故事7

  引狼入室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只羊。牧羊人渐渐地对狼放松了戒心。后来,牧羊人觉得狼跟在羊群后面有好处,不用再提防别的野兽了。再后来,他索性把狼当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见狼把羊管得很好,心里想,人们都说狼最坏,我看不见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进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应了。狼估计牧羊人已经进城了,就冲着山林中大声嚎叫了几声。它的嚎叫声引来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伪善欺骗了。成语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内部。迎刃而解

  关于狼的成语故事4

  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

  《柯劭忞清史稿卷三二二列传一百零九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秦国大将蒙恬与大臣蒙毅,祖父子三代屡为秦建功立业,出谋划策,深获秦始皇赏识,并委以重任。始皇死后,幼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也。亥轻信谗言,令毅自杀。毅心不服,便列举史上君主误杀良臣之事,及其覆灭与亡国之命运。盼亥能以史为鉴,引以为戒,以免“声名狼藉”,为天下所不齿。胡亥不听,终杀蒙毅。尔后,复以君命迫恬,后恬亦服毒自杀。

  狼藉:据传狼群常于草地卧息,离时常将草地弄乱以灭其迹。后常以此语形容凌乱不堪。

  “声名狼藉”。本据蒙毅之言而改编。以喻人之声望与名誉极其恶劣,或行为不端,不守法纪,常用此语。

经典的成语故事8

  【拼音】wú xiōng dào sǎo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有个美男子叫直不疑,他的兄长因病去世,与嫂子一起生活,招致当时的好事之徒的讥笑,说他与嫂子私通。直不疑听了这些流言蜚语,有理也讲不清,也就不搭理他们。人们以为他默认了,因此就流传他无兄盗嫂的'典故。

  【典故】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

  【释义】指无中生有的毁谤。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同韵词】强食靡角、乡乡而饱、鼠牙雀角、携幼扶老、世事纷扰、出山小草、飞鸿雪爪、贫困潦倒、庸中皎皎、文章宿老、......

  【成语举例】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经典的成语故事9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经典的`成语故事10

  伟大诗人李白(公元701一762)生活在大唐帝国由全盛转入衰落的重要历史时期,他一生创作了1100多首诗歌。他的成就惊动了当时文坛及整个社会。前辈诗人贺之章一见到他就称其为“滴仙人”(其意思被贬到人间的仙人)。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雄奇奔故,是唐代诗歌的一座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天水附近),隋朝末年,他的祖先在战乱中背井离乡,流落到碎叶(现在独联体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我国唐代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李白便出生在碎叶。几年以后,幼年的李白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一带)青莲乡。

  李白到了青莲乡,父亲对他教育极严,让他读诗书,阅史籍。幼年的李白极聪明,过目不忘,凡读过的诗书,都能吟诵。因此,少年时,李白就显露了才华,常常吟诗作赋。

  据说,在一个夏季的夜晚、他同家人坐在院护里乘凉,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就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他梦见自己所用的一支支毛笔,都开出了绚丽的花朵;紧接着一张张自纸,像大雪片一祥,飞落到他跟前。李白兴奋不已,兴致勃勃,抓起笔来,才思如潮,一气呵成,写下了无数佳作。家人也为此欢呼雀跃,他激动地笑出了声。与他一起乘凉的家人将他推醒,睁眼一看,仍是满天星辰。他揉着双眼,方觉自己是做了一个梦。

  他长大后,刻苦攻读,大胆创作,坚持不懈,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人类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他那些美丽的诗篇,是我国和世界文学中宝贵的遗产。所以,李白不仅在中国文学史,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后来,人们根据上述的故事概括出“梦笔生花”这一典故,并用来比喻文人才思大进,文笔秀丽俊逸。此典故出自五代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一书。

经典的成语故事11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

  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经典的成语故事12

  成语名称:鸱目虎吻

  成语拼音:chī mù hǔ wěn

  成语用法:作定语;形容奸狠凶恶的样子。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鸱:鹞鹰;吻:嘴唇。如鸱的眼睛,像老虎的嘴。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成语来源: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成语造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

  鸱目虎吻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鸱目虎吻豺狼的王莽处心积虑,沽名钓誉,以抚育亡兄的儿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博得了“孝”名,被伯父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被封黄门郎,他广泛交际,后来成为大司马以及称帝,一旦掌权就十分凶残,大开杀戒。

  鸱字开头的.成语

  鸱目虎吻

  包含有鸱字的成语

  鸱目虎吻

经典的成语故事13

  【拼音】jī shān zhī jié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小有才气的薛方一度担任郡椽祭酒,朝廷多次想起用他,他都不愿离开。后来,王莽用豪华大车高标准去迎接薛方。薛方客气地谢绝使者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

  【出处】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吕氏春秋·求人》

  【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同韵词】不知不觉、庄生梦蝶、内外有别、口耳之学、赶尽杀绝、竹杖芒鞵、才貌双绝、迟徊不决、惊才绝绝、君射臣决、......

  【示例】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

  《汉书·鲍宣传》

经典的成语故事14

  【注音】zhāo yún mù yǔ

  【出处】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解释】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男女的.情爱与欢会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巫山云雨

  【同韵词】首唱义举、九天仙女、不可枚举、不识抬举、重规累矩、累珠妙曲、祁溪之举、轻动远举、命俦啸侣、仰拾俯取、......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襄王游览高唐地区,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会,在梦中看见一个仙女说:我是高唐人,听说你来了,愿意给你当枕席。襄王临幸了她。临别她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举例】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经典的成语故事15

  【注音】xuán tuó jiù shí

  【出处】《法苑珠林》卷六六记载: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剥皮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上楼磨刀,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

  【解释】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处事愚笨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削足适履

  【同韵词】石城汤池、辩口利舌、心往神驰、含糊其词、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一口两匙、甘言媚词、蚌鹬相持、是非曲直、公平正直、......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他想剥掉骆驼皮但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他一会儿上楼磨刀,一会儿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为了就近磨刀,他并没有把磨刀石搬下来,却费尽力气将死骆驼挂到楼上去剥童话网:提供童话故事,儿童故事和精彩、有趣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