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副图的意思。
3、专心的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螃蟹
2、数字卡1、1、2,符号+、=。
3、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小螃蟹吐泡泡。
1、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
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
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2、启发幼儿思考:
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来表示?
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来表示?
3、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又吐了1个泡泡,
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4、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2、看分合式写数字。
仔细观察分合式,在空格处天上正确的数字。
3、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的加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巩固对整点的认识,能辨认半点和整点。
3、结合日常生活知道时钟的用途,初步建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小时钟人手一只(12只),大时钟一只。
2、情景操作题12份。
3、水彩笔12支、篮子3只。
4、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猜谜语的游戏吗?
幼:玩过。
师:大家都玩过啊,那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
幼:好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藏在这个谜语里面,请你们来猜一猜它是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哦~
滴答,滴答,
会说没有嘴,
会走没有腿,
它们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师:这个神秘的朋友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猜猜它是谁?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幼:小时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小时钟说既然你们猜出来了,那我就出来和你们交个朋友吧!
二、巩固认识整点
师:(出示一个时钟)小朋友们,我们和小时钟成为了好朋友,那你们对这位朋友了解多少呢?看,这里就有一只小时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幼:有数字。
师:看看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1—12的顺序。
教师和幼儿按顺序读一读数字。
教师小结:数字是按1—12 的顺序排列在钟面上的,12在上面,6在下面,3和9在左、右两边,还有什么呢?
幼:有时针、分针。
师:那时针长什么样子?
幼:短短的,粗粗的。
师:分针呢?
幼:细细的,长长的。
师:秒针是不停地走动的。
师:那你们知道这三根针走过的一个面,叫什么吗?
幼:钟面。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师:谁快谁慢比比不就知道了吗?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 !(教师操作实物钟表)
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师:原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三、巩固认识整点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时钟,那你们会看时钟吗?
教师出示整点的ppt四张,请幼儿讲述。
师:分针指着什么?
时针指着什么?
现在是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向12就是整点,这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现在是几点整?
师:学会了看整点,那你们知道怎么记录整点吗?
教师出示时间记录卡,告诉幼儿时间用“:”表示,“:”前面记录时针的位置,后面记录分针的位置,整点时,分针记录为00,12点整记录为12:00。
四、初步认识半点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看整点,那你们会看半点吗?
教师出示两张半点的ppt(7:30,8:30),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
师:分针指着什么?
时针指着什么?
现在是什么时间?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向数字6,就是半点,这是看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师:那你们知道半点该怎么记录吗?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半点时,“:”前面记录时针的位置,后面记录分针的位置,分针记录为30。
五、听指示,拨时钟
1、教师报时间,幼儿集体拨时钟。
2、你说我拨:2位幼儿合作游戏,一幼儿先发口令:某某某请你拨到几点,另一幼儿拨好后给发口令的幼儿检查,正确后交换游戏。
六、操作活动:观察情境图连线
师: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那你们想知道小学里的哥哥姐姐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吗?(出示图片)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
师:(出示情景操作图)小学生明明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时间表,可他不小心把时间表打乱了,想请你们给他重新排一排,观察前面小时钟上的时间,想想这个时间该做什么事?给它连一连线好吗?
幼儿分小组操作,全部完成后请一两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操作图,共同讨论操作结果。
七、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时钟,学会了看时间,那你们知道小时钟有什么用吗?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时钟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
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师:时间过得很快,过去了就回不来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实际数目。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群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目的:
利用挂图和教材,请幼儿说说看:
1、观察巴士上人数变化,做加法练习;
2、数数在荡秋千的人数变化,做减法练习;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图片讲述,使幼儿简单了解荡秋千时要注意哪些安全。
教学准备:数字卡、动物头饰、蝴蝶卡。
教学过程:
(一)欣赏挂图,讲述图片内容
目的: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在讲述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巴士上的人数、秋千上的小动物们数量有什么不一样?
(二)游戏
目的:
1、锻炼幼儿的多想法、多方法;
2、培养幼儿创造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看手指写算式
二、看算式说句子
三、看图列算式
(三)操作手册
请幼儿完成F2-17评价练习,教师按数学评价中的提示语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