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1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普及读本,茅于轼先生用“家常式”的随笔形式,运用简单易懂的经济学知识,巧妙地解释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他从美国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写出了美国经济如此发达的原因。他的写作风格平易近人,虽有严肃认真的经济理论说明,但又不会长篇大论,让你看得头昏脑胀,不知所云。书中写的都是日常琐事,却往往折射出惊人的启示。
这是本需要咀嚼的书。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甚至能够说收获颇丰。
我们所教的教材必修一是《经济与生活》,但是我们对教材的把握只停留在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中涉及考试的资料,有些问题并不真正理解,甚至模棱两何,因为考试无要求,我们也不去深究,但是透过读这本书,我对很多经济学的理论和术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例举了美国一向以来的一些现象。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比较之下,中国人跨市镇流动比车远远低于美国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者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变动。新能源的开发,工业重心的改变,经济实力的增强,这都促使了人们就业的改变,而选取职业的灵活性使美国的.经济富于适应性,而这一切往往伴随以居住地点的迁徙。因此凡是经济繁荣的地方,招聘的广告比较多,从外地迁入的人口也较多,因而住房的需求也比较活跃。并且,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限制,无需向任何人或机构报告。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居民们更喜欢买房而不是租房。由此证明,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
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城乡二元制结构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教学中常用的一个知识点或者说术语,一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透过读《生活中的经济学》,就是这个事例让我对我国的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对其改革的方向和出路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人们一般都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关,茅先生将经济学中的大理论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展现给读者,其中所讨论的道理既普通又深刻。读完该书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够用经济学中所学到的原理来解释。
颇有感触的是第一篇中的一个话题--环境保护的经济学。
以洗衣粉为例,过去的洗衣粉多半是含磷的化合物,然后这种洗衣粉透过下水道最终排向河道或海域,使水变得混浊。磷是植物生长的肥料,水草和藻类因获得此种营养而超多繁殖。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吸收水中的氧分而腐烂变质,其后果是水果氧分减少使鱼类死亡,变质的水发出恶臭。改善后的洗衣粉不含磷,避免了对体的污染。
对于洗衣粉或肥皂是否含磷真没什么体会,也所谓有无,更没什么研究了,只觉得那是商家为了抢眼球的又一穴头罢了。老在抱怨那些一味追求利益的工厂排放不达标的污水,看完这段才明白,里面有这么大的学问,原先我们也在往下水道里放“慢性毒药”。
茅先生说:“发展中国家环境政策所走的路线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发达国家批评说,先污染后治理在财务成本上不如预先就采取预防措施,不让污染发生。这样的说法简单从财务上看无疑是对的,但是从经济学来看并不必须正确,因为人穷时的一块钱比富有时的一块钱有更大的价值。人在穷的时候先要顾吃饱饭,顾不上环境的好坏。只有吃饱了饭才有可能去治理环境。”他一针见血的道出了症节的所在,所以在感慨发达国家的环境多么好的同时,然后也明白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我们的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环境,也许要到我们的下一代,或者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人的努力才能赶上发达国家。而对于选取无磷洗衣粉或肥皂是举手之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然后告诉我们身边的人,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家都行动起来吧!
除了茅先生在那里告诉我们的道理我自己还有所感悟,一个这样大而复杂的的问题,透过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小例子就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也是茅先生的高明所在。我们的教学也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受,使他们学习理论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感受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就应能让学生更感兴趣,更贴合我们教改的新思路。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经济体制。然后人类或许有些许共同的是非观,例如杀人偷盗是坏事,乐善好施是好事。但是集中到某些细节上,例如在经济体制中的是非观,各个民族就有各自的特点了。书中给我深刻印象的区别就是对于“拾金不昧”的看法。作者去休斯顿开会,因天气炎热,来到一家小杂货铺买饮料,忽然见到地上有一张5美元的钞票。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作者很自然地拾起来交给掌柜的。但是掌柜的拒绝理解,他回答作者:谁拾到归谁所有。再有一次在哈佛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作者见到课桌上留有一支精致的钢笔,肯定是前一堂课的同学遗忘的。新进来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同学随手就将这支笔插进了衬衫口袋,继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将这支笔拿出来欣赏了一番,并用它往笔记本上做记录。其神态之自若,绝不像做了什么不就应做而需要隐瞒他人的事。而与此同时,一个售货员因为少找了顾客30元钱,而花了80元钱登报纸寻找顾客,这种在中国会受到大加赞赏的行为却受到了美国人的批评。在他们的观念中,道德的原则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顾他人的利益,然后如果到头来社会并未得益,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变成了损己不利人。这正是道德上也不值得称颂的事。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与传统观点,有一些细微的,然而又是极
重要的不同。然后这种不同主要是突出全社会的利益。诚实与守信能给市场经济带来整体利益。看到那里我想每个人都会问一句?“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好处的?”我的答案是“为社会创造和增加价值才是最有好处的。”这是我读茅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告诉我的一种道德。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翻开《生活中的经济学》,只需片刻闲暇,就能够读上一两篇短文,使人在简单的不经意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体悟身边的生活。当然,然后读完此书,收获的不仅仅是短暂的惬意和经济学的知识,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研究学问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做学问应当学以致用,再深奥的原理,只有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能应用于分析研究日常现象,然后才真正实现了知识的价值。可见,茅先生普及的不仅仅仅是经济学知识我们更就应学习茅先生做学问的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力争学以致用,不断做好本职工作。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2
很少读有关于经济学的书籍,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种不同于平时所学的经济学。整部书从微观经济学讲到宏观经济学再论述经济制度,最后以作者的访谈煞尾,各章独立,举例平实。作者始终在灌输着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财富并不等于物质产品,交换也能产生财富;替代是经济学的根本,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交换是经济学存在的基础,没有交换也就谈不上经济学;劳动、资本以及自然资源是产生价值的三个来源……
由于是随笔类的文章,能够各章独立地、分散地读,而且十分贴近于生活,容易理解。文章的一大特点是:作者在讲述完美国市场经济的现实特点之后,仍不忘适当地引入相关话题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并对此进行比较、剖析,让读者觉得贴近现实。
在作者眼中,一个社会经济效率的高下,当然不像狭义微观经济学所认为的只是价格作用的结果,而涉及到制度、法律、文化和习俗。全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体会出自己审握的的经济学来。但书中叙述的不仅仅仅是经济学中的关键理论、市场机制等,而是融合了作者个人看待经济学、社会发展的深刻观点,不时地引入商业环境中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根据书中的资料,让我们看到了相同的经济事件不同国家的经济态度。
举例来说: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中,美国人买了住房,会不会把一个人捆死在一地呢?不会。当他想搬家时,能够把房子卖掉。如果这是分期付款,而账还没有偿清,他能够把房子和债务关系一齐出售。但出售的价格和原订的房屋价格会有些出入。如果当地房产价格上升,他还能够从中获利,否则就会亏蚀。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在商业发达的社会里,不但商品能够买卖,债务关系也能够买卖。其实这就是资金市场的一个方面。灵活的市场安排,带给给个人广泛的选取机会,造就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经济要得到发展,要使资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绝各种可能的浪费,都务必透过个人在各种选取中作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能够看到:市场就带给了这样一种机会。而在中国,在大城市购买住房是一件关乎一生的大事,为了买房子,很多人早早地欠下了银行的贷款,月月还贷可能要还到老年期,才能完全地摆脱房贷的危机,还有一些人甚至连贷款都还不起而无法购房,一生都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赌博应不就应禁止?这在美国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只要双方机会均等,又是自愿参加,即使赌场所得乃不义之财,也算不上违法。另一些人则认为即使双方出于自愿,此种财产的转移实无异于抢劫。博引起的人们道德的变化却没有任何统计能够说明,而这正在默默地影响着周围人的行为规范。赌博鼓励不劳而获的非分幻想,怂恿侥幸心理,默许对别人利益的侵犯,结果会降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性,不利于将人的才能引向彼此有利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虽然从宏观经济来看,除掉赌场的经营成本利润,赢的钱等于输的钱;从微观上来看个人赢钱的期望值等于输的期望值,似乎这并不构成对整体经济的危害,或者它并不造成物质的直接损失。但现代经济学的效用分析却证明,赌博从整体上看会降低社会的总效用值。用通俗的方法解释,赢钱时大手大脚把钱花掉,输钱时省吃俭用才能还债,说明赢来一块钱所增加的效用比输掉一块钱所减少的效用低。所以尽管输赢的机会相等,效用却遭到了损失。正因为如此,美国舆论倾向于否定赌博的合法性。在我国,赌博是由法律确认的违法行为,但是公共方面的禁止反而让更多的人对赌博这项活动趋之若鹜,很多人受贿去赌博,也有不少人偷渡到澳门去赌博,不仅仅暴露了经济层面上的许多资金流动性问题,必须程度上还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
在书中,茅于轼将他的富人定义为靠勤劳、创新、敏捷、灵活而致富的人。这种人其实越多越好——这证明了一个人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勇于创新、慧眼识商机而非旁门左道、投机钻营而成为有钱人。这种人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但中国人仇富心理根深蒂固,已经积淀成了我们民族的群众无意识。一提起富人,就立刻联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词。这种情绪稍加挑动,就成为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的政治资本。作者认为,我们需要的是铲除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完全消灭贫富差别。事实上,我们有过几乎完全消灭贫富差别的历史。几十年前尚在计划经济中的中国,时髦的口号是兴无灭资,国家一穷二白,国民一贫如洗(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仗义疏财,去慷慨资助其它的社会主义小弟弟,扯远了)。貌似是公平的`天堂,实则是人间的地狱。此刻没有人再相信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鬼话了。让众人都受苦的社会正义是邪恶的。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坚持按劳分配的,贫富差距就不可能消除——勤劳聪明而有胆识的人总会比懒散愚昧且不思进取的人更富足。这才是社会的常态。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不法致富总会越来越少,诚实致富总会越来越多。这才是一般人的出路。何怀宏是一篇访谈中提出:我主张法治,法治就应优先于民主,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话,肯定也要走向民主之路,透过法治来训练民主的观念、民主的民情。一群穷人如果三餐不继,他们将更多地思考如何果腹,而不是天赋人权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用法治保证他们拥有依靠自食其力而出人头地的机会,或许这比其它更为重要。
公用事业是指公共交通、水电煤气、公路服务,以及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消防、治安等服务。人们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公共事业既然是政府办的事业,就不同于私营企业,不应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公用事业至少就应降低收赏标准甚至兔费。但如果政府办这些事业赔了钱,赔的钱从哪里来?所以,为了持续国家经济正常发展,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应尽量做到政府不补贴,也不多赚钱。但由于缺乏竞争市场这一点很难做到。有一些公用事业带有服务性质,或者为了照顾低收入阶层,收费较低甚至免费,成本由全体纳税人负担。我国的公共事业都由纳税人出钱,虽然存在着政治体制制度上的不同,但是仍应加强具体措施以监督管理公用事业费用支出。
相对于出版的时间,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针对着我国自身的问题不断改善与加强完善。而这本生活中的经济学,如作者在第三版前言中所述:我期望读者们把它当作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工具,并且从阅读中得到乐趣。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理解经济学与我的生活其实无比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