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描写节目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店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布置。
2、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富有新意的节日景象。
3、为学生自己的节日,设计制作新颖的头饰。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节目的喜庆。
2、指导学生为自己的节日献计献策,描绘富有特色的节日景象(头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及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师生对话:提起节日,小朋友最开心了,春节里穿新衣戴新帽,大街小巷放鞭炮,其实每年除了春节还有很多节日,你知道还有哪能些节日吗?这些节日,你还记得是怎样度过的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揭示课题:我们的节日
三、讲授新课:
1、看课本
(1)欢乐节日,欢迎的办,瞧瞧,他们的节日是怎样的?
(2)这是什么节日?你从哪里看出的?
(3)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的打扮有什么特征?场面是怎样布置的?
(4)他们在节日里开心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2、这样的节日,如果你是节日总策划,你会怎样来布置节日场景,设置节日里节目?
3、你能用画笔把节日中最精彩的场景表现出来吗?
(1)场景中环境怎样
(2)场景中应有的人物形象
(3)场景中应有的气氛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想象大胆。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知识
三、检查作业情况
四、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五、简要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交待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
教学后记:
在上本节课之前让学生收集描写节日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厦或是有特色的地方看看怎样布置,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富有新意的节日景象。有条件的一些班级让学生运用卡纸,皱纹纸,彩带和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多种形式的头饰。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神奇的口袋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神奇的口袋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 神奇的口袋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神奇的口袋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神奇的口袋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神奇的口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神奇的口袋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娃娃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指导学生选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家具模型。
3.引导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完成作业,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效的指导学生收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2.组织、协调好学生合作,利用集体作业的形式发展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将学生们熟悉的“芭比娃娃”的玩具屋和家具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大量范作、各种材料、各种示范、制作工具。
学生:各种小盒子、彩纸、铅笔、水彩笔等制作、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x月x日-x月x日
活动一:
教师播放课件:欢迎大家来到“芭比娃娃”之家做客!操作课件和学生们一起浏览芭比娃娃的玩具屋、家具、电器等。
问学生:“你喜欢芭比娃娃在童话世界里的家吗?你想不想也拥有一个娃娃家呢?”出示课题:娃娃家
活动二:
教师将范作发到四个组,请各组同学玩一玩,看一看,娃娃的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具、电器,他们又分别是用什么制作的。
各组将发现、讨论的结果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牛奶盒子、牙膏、香皂盒子、甚至药盒、火柴盒,都能被改造成娃娃家和家里的家具、电器,而我们也可以利用学过的折纸、绘画、粘贴等形式对它们进行“装饰与装潢”。
引导学生分析范作是如何进行装饰的。小组讨论、回答。
总结:
1.涂色2.彩纸粘贴3.直接利用广告纸上的家具或其他图案装饰。
活动三:
娃娃累了,我们先一起来为娃娃制作一个小床吧。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为娃娃做一个什么式样的床,用什么材料做?用什么办法给她做什么样的床上用品?你们组内准备如何分工?
小组讨论完后向大家介绍一下,老师和同学给予意见。
分组制作娃娃床,教师要求从一件家具的制作中摸索出用废旧材料制作家居用品的方法与规律。
活动四:
各组展示作品,并谈一谈自己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上或材料上的困难,大家是怎样合力改造它的,强调集体的力量。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用具。
美术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 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材料: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四、活动流程
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棗评价——延伸活动 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讨论
(1)观察她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 建议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
(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考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均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覆盖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
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7、延伸活动
建议放在自选活动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儿更能体会到画面的整体美、体验成功感。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鱼是一种可爱、美丽的动物,它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色彩斑谰,使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激发人们爱美的生活。鱼的图形,在中国装饰史上颇为引人注目,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中就出现鱼的图案。后来,鱼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同时能表现出富于抽象意味的视觉之美。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应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法,不能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贴近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欣赏和表现美丽的鱼为主,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感受美、表现美这一主线展开,首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头、尾、鳍形状及色彩和花纹,使学生感受鱼的自然美和装饰美,教材中提供了用民间手法描绘的鱼,用画好的鱼制作的挂饰等基本素材。
二、学生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点,本课运用了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多活动,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对鱼有着浓厚的兴趣,采用绘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亲近鱼、表现鱼,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鱼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学生们想象的源泉,从鱼形的装饰品到现代有关鱼的动画片,从鱼的自然形态到画家笔下的各种鱼的图案,无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创作中渲泻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
要树立学生勇于成功的信念,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大鱼和小鱼,并可以摹仿鱼的动作游戏,通过安排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思路
要顾及学生的能力、经验与发展阶段。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验不足,但却极富想象力,为了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对鱼的美感有较充分的认识,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各种鱼的图片(可以是画的、剪纸、玩具、饰物)来补充课上的学习内容,用于上课时相互交流。
欣赏大鱼和小鱼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感受欣赏美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心理,从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实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标。这一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各种鱼的图片、玩具、饰物引发学生说出大鱼和小鱼美在哪儿。让学生感受鱼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鱼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生活中,有人用鱼做的饰物装饰房间,有人用鱼形的图案装饰在服装上或生活用品上等。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制作鱼的装饰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用直观的、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鱼的表现方法,运用课件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观看动画片中的鱼和民间绘画中的鱼有什么不同。海底中的大鱼和小鱼与艺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不同。允许学生边看边谈论自己喜欢的大鱼和小鱼,这一环节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表现鱼的造型方法,体现一种集体创作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鱼的造型特点,仔细品味艺术家笔下的大鱼和小鱼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乐趣。
操作目标: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大鱼和小鱼的美。
五、课前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各种鱼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纸做的鱼的灯饰、玩具鱼,鱼形的饰物。
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
难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鱼的特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引发思维
课件先出示鱼形的灯饰、玩具鱼、卡通鱼,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这几幅画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新、奇、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活跃思维
演示课件。展示出各种鱼的自然形态,与艺术加工后的鱼对比着出现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地比较欣赏画面,谈论画中的鱼。(设计意图: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鱼的联想画,学生都会兴奋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
(三)变换情境——展开联想——激活思维
课件出示一幅鱼的图片,将此鱼放入不同的情景中(家庭、广阔的天空、无边的宇宙、神秘的海洋),让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鱼的联想。(设计意图:利用鱼的原型,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思维更活跃,创作欲望更强烈)
(四)渲染气氛——手脑并用——强化思维
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
1、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完成。
2、作业要求:可从平面表现入手,采用水彩、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方法进行鱼的联想创作。
3、学生进行创作时,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
(设计意图:多样的创作手法、不同的作业要求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画面的展示渲染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同时也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消除畏惧心理。)
(五)课尾欣赏——延伸空间——拓展思维
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评论谁的作品最有趣,谁的作品最吸引人,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后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鱼的特点与应用。
七、课后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了以往美术课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采用优美的画面来解决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的画面欣赏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原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摆放,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同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个性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美术教案 篇6
课 题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并能根据实际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热爱大自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法学法
欣赏、探索、设计创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境创设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二、预习反馈
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
三、探究方法
1、出示学习要求: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
2、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
四、自主设计
1、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 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交流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
学生举例说说敦煌水资源情况。
各小组讨论分析、推荐人员回答讨论结果。
1、欣赏分析作品,讨论招贴画的组成要素。
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
学生设计制作,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创作。
学生评价交流。
美术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课件。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
(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
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
(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