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散文随笔正文

教育的效果随笔

随笔2024-09-02 20:19:02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效果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效果随笔1

  上学期一直教小托班的孩子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就是看他们怎么也走不好。这学期刚一开学,我又带小朋友们出去玩,诶,他们居然一个跟着一个,走得很好了。是他们长大了吗?就会了吗?我想这只是一个方面。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教了,而且是不止一次的教了。如果说,当初我们没有教,现在他们虽然长大了,能做到一个跟着一个走吗?我想是不会的。

  所以,我们说教育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是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出现的,这是有道理的。它在很多时候不能立马见效果。

  又比如,我们教托班的小朋友学习拼拼版,上学期怎么也拼不好,但是我们还是会经常地教他们,今天我又让小朋友玩拼版,也没有告诉他们怎么拼,但是,我发现孩子们有点会拼了,有几个小朋友还拼得挺好的。所以,他们还是能把以前老师教的东西记在脑子里,到其他的条件(比如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间长了等)成熟的时候,他们就能做好这件事情了。

  因此说,我们教育小朋友不能急于求成,要相信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是能够教得会的。当然也是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也要因材施教。

教育的效果随笔2

  玩具是孩子心目中的无价之宝。特别是那些他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即使是上课时他们也会不停地用手摸一摸,拿出来看一眼。这样,不仅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还影响了周围的小朋友。

  一次,佳睿小朋友在课堂上摆弄变形金刚,周围的小朋友都把目光投向他。我一气之下,没收了他的玩具,他哭了。第二天课堂上,佳睿小朋友竟又把电动狗摆到小桌上,小狗汪汪叫,全班乱成一团。这一次,我很冷静,没有没收电动狗。我走到佳睿跟前,"佳睿的小狗真好玩,让老师看看好吗?"佳睿递给我玩具,眼里带着疑虑。我说"佳睿小朋友能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跟大家一起玩好不好?""好的"。小朋友都自发的给他鼓起了掌。看到这里,我又及时问孩子们:"还有带玩具到幼儿园的吗?如果有请把玩具放在老师这里,下课后老师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通过及时教育,从此以后,孩子们总是把带来的玩具到幼儿园后都交给我。课堂秩序再也没有因为玩具被打乱过。而课后,我会好好的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分享快乐。

教育的效果随笔3

  前几天去科技大学参加电大考试,我们几个人组车去,其中一位老师因为家中有事误了发车,大家都开玩笑的责怪起来,女教师本来就善于健谈,于是借题发挥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不知不觉便到了。迟到的老师说:“今天多亏我迟到,要不大家那来这么多高兴的话题”。大家哈哈大笑。我恍然醒悟,是啊,我这人急性子,不管干啥向来守时,这次到点人不齐我确实又急又气,经过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开心的不得了。哪还有啥烦恼。如果没有迟到的也许大家没啥话题,一路平平淡淡。人生在世由于性格、职业、人生观……等不同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有的甚至无法解脱。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前几天发春节福利,大家一看比公办教师次一点,非常不高兴,有的教师又提到中秋节公办教师发苹果,幼儿教师啥也没有,感觉到幼儿教师不被重视,情绪非常低落,由于和小学在一起,大家也非常尴尬,我赶紧逗大家:管它孬好,不都是茶吗,大家虽然不情愿一听也顺势开起了玩笑。回到家客人来玩,我便将茶叶送给他,客人还很高兴呢,自己也很高兴,今天的福利发的正是时候,要不我还没现成的东西送客人呢,客人高兴我也高兴何乐而不为!如果一直考虑公不公平,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徒增烦恼。人们常说快乐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那我们就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巴!

教育的效果随笔4

  最近一段时间,我为了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们在园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经常布置“作业”,让幼儿同家长一起来完成。可是每次布置“作业”总有几个小朋友一次也不做。每次我都狠狠地批评他们,可他们就是不完成。为此,我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谈话,他们都说孩子从来没有回家说过有”作业”。了解情况后,我改变了以往的批评,在检查完“作业”后,把回家做完“作业”的小朋友每人发一个小礼物。这回,没做“作业”的小朋友都傻眼了,眼巴巴看着别人发的小礼物。

  这效果可真不错,在以后每次的“作业”中,全班小朋友都把“作业”完成的非常好,小小的礼物效果可真大。

教育的效果随笔5

  每天早晨入园后,孩子们一见面,都喜欢把自己在家做的事情讲给大家听。瞧,今天的演说又开始了,亚萱说:“昨天晚上我跟妈妈去跳广场舞。”一鸣说:“昨天晚上爸爸开车拉着我和妈妈到佳乐超市,买了好多玩具,可好玩了。”怡欣说:“妈妈昨天晚上和我用橡皮泥捏了一个小房子,可漂亮了……”看到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交流个没完,我在旁边却束手无策,所以,在点名前不得不用“命令”的口气来制止这乱糟糟的场面,为此,“请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老师要点名了。”这句话便成了点名的前奏曲,可时间一长,孩子们把它当成了耳旁风,不管我怎么“命令”,还是照说不误。

  这天,我刚要开始点名,忽然看到浩浩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很小的玩具汽车,于是,我灵机一动,便讲了《马路上的汽车》,孩子们对车非常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我的声音不大,孩子们的注意力却非常集中,接下来的点名活动,也在孩子们的安安静静中结束,而我惊奇地发现每天必奏的前奏曲今天却没用上。

  于是,在以后的每天点名前,我都讲一件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有时给孩子们讲个故事,说个笑话,有时领着孩子们数数,有时讲电视里看到的有趣的事等等。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成了孩子们百听不厌的前奏曲,同时,还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也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

  为此,我的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找到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的方法,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多用新鲜、好奇以及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找准教育方式,才会收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教育的效果随笔6

  妍妍是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她聪明敏捷、动手能力强,但是她有着男孩子般的性格,在教室常坐不住,午睡时也喜欢乱动和讲话,任老师怎么表扬或批评都不奏效,每每值午睡班都为她很是头疼。

  一次看书我发现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常不明白表扬与鼓励的区别,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鼓励就是表扬一下。其实鼓励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我决定变一变对妍妍的教育方法。

  妍妍也是一个“爱管闲事”和乐于助人的小女孩,我发现每次午睡前她都喜欢帮助别人整理衣服,于是我不再向她强调午睡时的纪律要求,而是请她每天帮小朋友们脱和检查衣服、鞋子,并摆放整齐。妍妍高兴极了,工作得特别认真,她的举动也赢得了小朋友们的赞扬。因为妍妍多了一件工作,所以她会比小朋友们晚一点上床睡觉,每次她上床时都会蹑手蹑脚地,生怕吵着了小朋友,好事做到底嘛!这样一来,妍妍的午睡问题解决了,好不再故意闹腾,有时还能很快入睡呢。我只是为妍妍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她感到: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能力做好,我可以帮助小朋友,为大家做出贡献,我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于是她就变了。

  通过这件事,我也再次领悟了鼓励与表扬确实不同。会鼓励是教育孩子的基本能力,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鼓励是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向自己证明她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她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发展。对于像妍妍这类“宠辱不惊”的孩子,鼓励就比表扬更有效。

教育的效果随笔7

  每一节活动的亮点,不在于你设计的活动时多么的丰富,或者说你活动的亮点多么的吸引人的眼球,这些东西只可以是人们用眼球看到的表面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只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而真正的.一节活动课所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是这节活动结束后幼儿所真正掌握了多少东西。对于一节体育活动来说,如果说这节体育活动结束后,幼儿只是一味的出了一身汗,或者是放声打笑了几声,那么这节体育活动应该是失败的。

  我们从一节简单的体育活动本身来讲,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整个活动面对的是一个集体而不是某个个人,其次明确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那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对游戏的设计就应该使其具有层次性,设计前应该把本班幼儿的能力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游戏设计就应该设计为难、中、易三个层次。

  这样的一节活动才可以使我们每一个幼儿都有所收获。例如:在中班的体育活动中有这样的要求,幼儿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以上达标,在这节体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从场地上进行分析设计平面(水泥地)、粗糙面(草坪)分别设计上障碍物,达到一种层层递进,然后对幼儿进行短期时间幼儿能力训练,从而达到幼儿技能的提高,达到的目的是每一名幼儿都有所收获,最终使个体的进步促进集体的提升。

  一节体育活动看似简单,实际它所考量的是一个老师的组织、设计、判断、改善、应对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一节成功的体育活动应该是面向每一名幼儿,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教育的效果随笔8

  在幼教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糊涂艺术”不仅使教师避免陷入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而且能够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广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借鉴学习,提高自身的幼教教学能力,切忌生搬硬套,照样画葫芦。 从事幼教多年,发现有的教师十分强调教育的清晰性和程式性,认为只有给幼儿灌输一种确切的、心满意足的答案,才算是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不然,因为在某些特定场合,对于那些具有模糊性、随意性特征的问题,教师非要给孩子们以明确解释是没有必要的,也不利于幼儿素质的提高,如果此时用糊涂理论的方法,让幼儿通过思考、感悟自行解决,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幼儿教育之——在解答孩子问题时“糊涂”

  幼儿时期的孩子思维活跃,善于提问题,常常要找老师寻求正确的答案,但有些问题对小朋友的知识水平而言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此时不妨“糊涂”一下。有个小朋友看到天上的鸟儿在飞时就问我:“老师,小鸟会在天上飞,我怎么不会飞?”回答这个问题要牵扯到人的结构、重力、浮力等诸多知识,对幼儿来说教师如果从纯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故意装作“糊涂”转移问题:“你不会在天上飞,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天上飞呢?天上除了鸟飞之外,还有什么在飞呢?”小朋友会想到飞机会在天上飞。通过这种“糊涂”式的幼儿教育方法,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扩展了孩子的思维空间。

  二、幼儿教育之——在幼儿偶尔犯错时“糊涂”

  幼儿一旦有过错,最怕的是老师的直接点名批评,尤其是对偶尔犯错的小朋友不能把他们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讲深讲透,分析得头头是道,要知道过犹不及。最好是有意识地对他们所犯错误装着不懂,让他们自己去反省、去思考,这样既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启发他们的自我教育,激励他们自觉改正错误。 例如:班上有个小朋友纪律观念很强,从不迟到早退。然而,一天早上不知为什么竟然迟到了。按照惯例,老师肯定会在班上点名批评,但是我却没有批评。活动后,小朋友们议论老师不公平,结果那位小朋友自己主动来到老师办公室,很内疚地说:“老师,我……你忘记批评我了”。这时老师只要平心静气地说:“哦,我忘了,因为在老师的记忆里,你是从来不会迟到的。”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故意装着自己忘了,让孩子们去议论,去自我教育,自我改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幼儿教育之——在处理幼儿矛盾时“糊涂”。

  小朋友之间相处,矛盾在所难免,其中很少有大是大非的问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当你冥思苦想寻找解决幼儿矛盾的方法时,却发现他们自己又和好如初了。所以对于那些很难说明是非,又不至于影响大局的矛盾完全可以运用“糊涂艺术”去处理。

  例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跑到办公室说:“老师,XX和XXX打起来了。”我说:“你们两个快把他们拉开!”随后我走到玻璃窗前注视外面事情的发展,只见二人飞快地跑出去,边跑边喊:“老师说了,不让你们两个打了。”他们站在XX和XXX中间,把他们拉开,从而制止了打架。这时办公室的同事问:“孩子打架,你怎么不出去?”我说:“我知道这两位同学平时很好,肯定是在玩耍时有点小矛盾,如果我出去,他们就会互相指责,在追究谁是谁非,还可能伤及二人的感情,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就派两个小朋友前去拉架,而我站在玻璃窗前注意看事态的发展,如果实在拉不开了,我再去也不迟。”正说着上课铃响了,我装作糊涂,好象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走进教室,讲起课来,全班孩子包括刘晓伟和张晓梦也好像没发生任何事情,认真听课,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四、幼儿教育之——在征求幼儿建议时“糊涂

  幼儿园开展教室墙饰评比,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建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墙饰。在过去的此类活动中,教师们总怕取得不了好成绩,往往以教师为主,不敢给小朋友实践的机会,压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次我先给孩子们宣布了幼儿园的要求,然后装出一副江郎才尽的模样,耸了耸肩说:“唉!我知道小朋友想在全园评比中取得好名次,但我确实没有了好主意,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拿第一,小朋友给老师出个好主意吧!”此时全班幼儿顿时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最终得出一个最佳方案。由此可见,从表面上看,老师自己都显得十分这几大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时老师可以“糊涂”一下,装作很困惑,而真正的用意是让孩子们的智慧代替老师的“糊涂”,给孩子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满足们自我表现的需要,又给集体活动增添色彩,使活动更具有吸引力。

  五、幼儿教育之——在给后进生奖励时“糊涂”

  在实施奖励中,大多老师习惯于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奖励这是必要的,但相对来说,对后进生则视而不见,他们被惩罚的多,而得到的奖励微乎其微,这使得后进生越来越后进。老师在幼教教学活动中切不可对后进生的缺点斤斤计较,看得一清二楚,而要模糊一些,糊涂一点,对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则要看得非常清楚,哪怕只是点滴的进步就要及时予以鼓励,这样会极大地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教育的效果随笔9

  《家》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诗,作者巧妙地运用白云与天空、小鸟与树林、鱼儿与小河、种子与泥土等依恋关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画面。这首诗歌结构工整,语言优美,可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引发他们认识世界的兴趣,并初步了解事物间的联系,很适合中班幼儿欣赏和创编。这个语言活动我组织过多次,对选择不同材料会产生不同教学效果的体会颇深。

  记得第一次组织这个活动时,我使用了现成的教学挂图。设计精美、色彩鲜艳的挂图很快就引发了幼儿的兴趣。结合我的讲解,幼儿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但在学习完整朗诵时,幼儿必须借助挂图和教师的指图。在事后的反思中,我感觉到使用挂图对于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改用了贴绒图片。我先绘制了蓝天、树林、小河等背景图,将小鸟、白云、小鱼等制作成贴绒图片,我在讲解时通过提问一一将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幼儿更容易理解、记忆诗歌内容,易于幼儿朗诵。但后来我发现幼儿在完整朗诵诗歌时,还是需要教师指图。如何让幼儿更自主地学习呢?在积极探究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后,我决定将贴绒图片改成“一一对应式图片”。如,蓝天的图片下排白云的图片,让幼儿更加明确一对一的依存关系,突出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联系。我通过提问一一出示(或请幼儿贴出)相应的图片,使幼儿通过图片的展示自主地理解、记忆诗歌内容,我则根据情况给予帮助或提示。最后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虽然三次使用的都是“图”,却体现了从静到动的发展状态,每一次的改进都使教具更具操作性,也更加注重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师幼互动。这让我认识到,材料不一定要花哨、艳丽,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以促进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