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
案例背景;当前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太理想,在很多的场合,学生不敢大胆、大方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这就给学生的交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怎样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了当前教学语文,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中重视情景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交流状态,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为求在课堂上达成主动交流,互劲交际,尽可能地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口才。
教材说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奇妙的动物世界》是根据本单元“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专题而安排的。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交际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设计理念:努力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师、课本”三中心的封闭教学模式,融看、听、问、查、画等活动为一体,从课内到课外,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构建立体开放的口语交际课活动模式。重视情景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交流状态,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为求在课堂上达成主动交流,互劲交际,尽可能地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口才。在交际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趣事,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后反思:
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既强调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重视了道德情操的陶冶,是一节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精神的能够给人以启示的口语交际课。有以下几个特点特明显:
1、注重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在这一节课里,我利用孩子喜爱童话,愿做童话人物的特点,利用简单的头饰,巧妙地将孩子带入童话世界。第二个情境是“介绍我自己”,让孩子们也成为了小动物,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交朋友,然后互相介绍自己。第三个情境是“我的本领大”,引导孩子描述动物的可爱,动物的特有本领,以及动物的一些非凡“智慧”,这后两个童话情境中,一个情境教师先示范说话,让学生可以模仿着说,而第二个情境我只是提了要求,让学生主动地说,创造性地说,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自由交流的碰撞中激活思维。这样由易到难的教学设计,还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奇妙”和“有趣”这两个关键词,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紧紧围绕这两个话题逐层展开,基本体现了教材编写意图,主题比较集中,选村注意贴近生活,对口语交际内容的剪裁比较精当。不散、不漫、不假,学生有话可说,且能够交流起来。
2、注重双向互动,快乐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阶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提出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而“奇妙的动物世界”也正是学生极感兴趣的话题,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相吻合,只要老师立足于教材,稍加激趣,就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因此,这一节课上,第一个情境“猜猜我是谁”,我首先利用动物的声音唤起学生对动物的感觉,又用《动物世界》的录相使学生对动物产生亲切感。最后,当学生戴上头饰,老师也成了一只“燕子”的时候,学生已感受到了课堂上的快乐,再没有过份的拘谨存在。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将自己介绍给别人,也听别人介绍自己,互相做朋友,然后更进一步,让学生争着说“自己”的能耐,比比谁的能耐大,其实也就在比谁说得好。就在这种人人积极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场景中,让学生说得自如,说得快乐。
3、注重生活实践,立体开放
就像我在“设计教学理念”中所提到的那样,这节课既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让语文教学走进社会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构思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言,发展交际本领,锻炼学生的即兴交际能力和胆量。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比上眼睛听枪声和鸟叫声,发挥想象编故事,劝说猎人,将保护“奇妙的动物世界”这一思想深深种在了幼小的心田里。同时,教师在语言设计上注意了生活化的要求,简洁而生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注意了导向性和激励性,这对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性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探究、去发现吧。”教学语言很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通过这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口语交际的无穷魅力。让童心在交流中飞翔吧,那将使我们感受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将永不枯竭。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2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散文,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让他们说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词。通过欣赏图片、观看视频,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风光。在学习日出及日落的部分时,通过观看视频,真实的再现了天空色彩的变幻,通过再次朗读第三和第七自然段,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天空中颜色变幻多端,也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的仔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云彩的千变万化。理解“飞行”一词时,让学生想象云彩在天空中飞行时,会遇到谁。学生展开想象,说出了很多的`事物:小鸟、飞机、卫星、太阳、月亮、星星………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有趣,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
在学习天空和大地的珍藏时,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抓住了哪几个方面来写出了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这些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再读再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不管是写天空还是写大地,作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这样的写作顺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天之内,天空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一年之内,春先秋冬,四季轮替,大地也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在这种不停地变化中,世界才如此的奇妙,有趣。
本课中破折号出现了五次,而这五次的作用,都是解释说明。这么集中出现在一篇文章中不多见,所以我把这个知识点做了补充,希望学生重视标点符号,学会运用。
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朗读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3
神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从小一直接触的文学形式。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品读神话,在读中有所感悟;如何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是我课前深深思考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课堂主要交给了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紧促。先精读课内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归纳出学习方法,再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外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神话故事,最后,总结神话特点,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其间贯穿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力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知识相融合。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学习积极性很高。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这节课我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如“天塌地陷”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少见,因此我出示配了声音的图片,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再现故事情节,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学习表达方法。
各种方式的读,目的是欣赏画面,感受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神奇的画面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无痕中实现积累语言的目标。
《后羿射日》是与《女娲补天》同类的一篇课外阅读。我引导学生运用上面学的的方法来学习本文,首先让学生运用方法自读,完成《后羿射日》自主阅读单;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品质。
展现学生自己收集的神话故事,不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和习作打下了基础。
神话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它的正义神奇故事和美丽的语言征服了世人。所以我个人认为神话教学最终要回归神话。要向孩子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神话。用语文教语文,让孩子学会学习,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本节课中我结合有声媒体动画,从听觉、视觉总结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真正做到围绕主题增量阅读。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较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这节课的遗憾之处是因为赶时间,给学生的练读时间较少,学生的朗读感情不足。如在学生朗读描写灾难的句子时运用赛读的方式,并及时进行评价,孩子们的朗读会更好些,也不用浪费那么长的时间。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给学生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设定教学环节,这样使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4
本文语言生动,将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物,描写得充满诗意和画面感。整节课我做了以下思考和尝试:
1.注重语言的积累。
本文中要求识记的生字多以词语的形式出现,但较为分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将识字写字教学穿插在课文学习中,并将易错字词比较分析,使学生加深记忆。本课朗读的重点,在于读好关键词句。在课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奇妙”;随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世界的奇妙之处正在于“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在指导朗读描写天空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朗读,找出朗读重点,为后面学习大地部分的内容提供范例。学生在读写的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2.体现朗读的层次感,由扶到放。
文章的自然段较多,但是每个自然段都很简短,而且结构清晰明朗,描写天空和大地的层次类似。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重点指导天空这一部分,为学生提供迁移运用的`范本;同时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注意提炼关键词句。在每一次朗读时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重点。由指导朗读,到抓关键词句朗读,再到小组比赛朗读,每次朗读目标明确、指示清晰,体现了朗读的层次。
3.在感悟课文中,学会表达。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难点在于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在这里,我设置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具体事物,并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事物的奇妙之处。在课后“小练笔”中,分层帮助学生理解例句,先找出事物,再总结作者表达方式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5
《这个奇妙的世界》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编排的一篇写景文章。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的,是极普通的事物。可是作者却用一双寻找的眼睛发现了它的美丽。看来,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通过具体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篇幅不长,但文字兼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搜集自然界的图片,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的云彩形状展开相像,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想像丰富,有的说像凶恶的老虎,有的说像一对深情相拥的母子……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在教学中进行写作的指导和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很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多种修辞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而且引导学生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课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们把你眼中的奇妙世界画下来,再动笔写一写这个奇妙的世界。
但是上这节课时,由于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朗读时体验感情不足:所显示的美图与学生朗读配合不上。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说、听的能力。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6
在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时,我采用自己口述的形式创设情境:有一次,一只母鸡上了家里的二楼,它在走廊上徘徊,走得很不自然,看上去好像找不到来时的路,有点迷惑。这时我从卧室出来,使母鸡有点不安。我想把母鸡往楼下赶,可是母鸡不配合,它很惶恐:一边叫一边到处乱闯,甚至试图从楼上飞下去,可是又很害怕。看到这里我有点不忍心,于是不在赶它,回了卧室。过了一会儿,没了动静,我悄悄出去,不见母鸡的踪影。或许是它顺着楼梯下去了。
接着我说,这就是发生在老师身边与动物之间的有趣的事,相信同学们家里养过,或者在亲戚、朋友家里看过一些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吧。可以说说它们的样子、可以说说它们的生活习性、还可以说说与动物之间的有趣的事。老师的口述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打开了话匣子。
我让学生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自己在一旁留意他们的神情,看上去他们很放松,面带笑容,都能说一些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仔细一听他们说的没有条理,一会儿说猫一会儿说鸡,东拉西扯。有一位同学甚至不厌其烦地学起了母鸡“咯咯咯、咯咯咯”的叫声。大概过了5分钟,我组织课堂示意他们安静。一边表扬他们能说一边说刚才有些同学很兴奋,学起了母鸡“咯咯咯、咯咯咯”的叫,这是为什么呢?你们喜欢母鸡这样叫吗?为什么?母鸡什么情况下会这样叫呢?这时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说的更具体了。
学生的良好表现很容易被老师认可、表扬,而学生的负面表现则很容易被老师认为捣乱、不用心等。有时候,老师也会太主观,判断错误。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儿童心理,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进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而不至于误了一个很好的机动的教学资源。我们的课堂是灵活的,可能会生成许多问题,正如:这位同学一边笑一边学着母鸡“咯咯咯、咯咯咯”的叫,也许很多老师会觉得这位学生不上进、爱捣乱、但是如果你换了思维,站在儿童心理上去想:她为什么这样开心的学呢,还不厌其烦,是喜欢还是讨厌,还是好玩。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迸发出智慧和创造的火花。此外,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针对他们交际时出现的紧张、畏惧等不良情绪,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加以调节控制,让学生在潜意识总认定“我能行”,学会以放松的心态、自然的表情、流畅的语言大胆交流,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乐趣。才能真正互动起来。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7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现在我们进入网络口头作文的第一环节“动物真奇妙”。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略)
二、多向互动,多方交流
1.初步交流。
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二环节“动物奇妙知多少”。(播放大象吃东西的录像片断)
师:你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大象的鼻子像人的手,大象用鼻子卷地上的苹果,卷树上的香蕉来吃。
生2:我发现大象的鼻子能吸水喷水,像水管一样。
生3:我发现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绳子。师:谁来评一评?
生4:我来评,这些同学用了很多比喻句。
生5:他们说出大象和人不同的地方。
生6问:大象长得那么大块,它吃肉吗?
生7:大象是吃素的,不吃肉。
师:有问有答,好。谁能把大象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略)
师:大象的外形很特别,有一只神奇的鼻子。你还知道其它动物的特殊本领吗?请各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
2.网络课件提供关于多种动物的图片、录像、动画片、文字资料、歌曲等,让学生自由学习。
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三环节“动物王国漫游”。你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动物的资料,有你喜欢的动物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赶快去看看吧。
3.学生进一步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师:现在我们进入第四环节“我的收获”,谁来说?
生1:我看到了自己喜欢的金鱼的`图片,金鱼全身是金黄色的,两只眼睛鼓起来,好像两只小灯笼。金鱼的尾巴像两把大扇子,一摇一摆,真好玩。我看见资料上说,金鱼没有眼皮,所以睡觉时不会闭眼睛。
师:你很注意观察。这个同学说出了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会用比喻句,我们表扬他。我们可以给他的这段话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吗?
生:美丽的金鱼。鼓眼睛的金鱼。睁眼睡觉的金鱼。
师:“睁眼睡觉的金鱼”比较好,因为它能概括出金鱼与众不同的特点。谁像这个同学一样,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奇妙的地方呢?
生2:我看了动画片《勤劳的蜜蜂》。蜜蜂喜欢跳舞,它用舞蹈来和同伴说话。它跳圆圈舞,意思是在附近发现了花丛,叫同伴们出去采集。它跳8字形的摆尾舞,是告诉同伴花丛的方向,指出与蜂巢之间的大概距离。我说话的题目是《爱跳舞的小蜜蜂》。
生3问:你能告诉我蜜蜂跳的圆圈舞和8字舞是什么样的吗?(生2模仿蜜蜂舞蹈动作)
生4:我想补充。我想告诉陆明明同学不要那么害怕蜜蜂。我知道蜜蜂是不爱蜇人的。因为蜜蜂的刺针和内脏相连,蜜蜂蜇人后刺针收不回来,内脏也收不回来,就会死的。我们不惹怒蜜蜂,它就不会蜇人。
(陆明明:谢谢你告诉我。)
生5:我会唱一首歌叫《小蜻蜓》。小蜻蜓,是益虫,飞到东来飞到西,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我还看了资料,说蜻蜓一小时可吃蚊子50~100只,真能干。我们要保护蜻蜓。我说话的题目是《捕蚊能手小蜻蜓》。
4.学生继续交流,相互补充。教师从观察、倾听、表达、合作四方面进行小结评价,规范学生的口语。(略)
三、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资料。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8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彼得·西摩。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先总写这个世界很奇妙,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每个方面分别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最后又总写我们这个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说象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奇妙。随后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这样学生对文本有个清晰的感知和概括。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各个学习活动的推进,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些设计都完全针对学生的疑问之处,毫无疑问,这是本堂课最成功的地方。
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学生还未能充分朗读出世界的奇妙。在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这方面的教学还是有待提高的。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9
这是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描写的细致生动,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搜集自然界的图片,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的云彩形状展开相像,学生说的很多,而且相像丰富,有的说像凶恶的老虎,有的说像一对深情相拥的母子……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大自然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不足之处
上这节课时,由于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朗读时体验感情不足:所显示的美图与学生朗读配合不上。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说、听的能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1)让学生提前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并且和家长进行交流观察体会。
(2)提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搜集一些世界奇妙的图片和相关文字。
2.谈话导入,展示成果。首先和同学平等对话,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表示信任和期待,请他们谈谈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结合展示资料加以说明。
3.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和学生探讨以怎样的形式读课文,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有不同的语气,这一环节,教师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放而有度,有层次的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合作探究、了解写法。学生经认真听——自读——自悟——讨论,完全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从两个方面天空和大地分别展示了哪些财富,是怎样抓住事物或景色特点来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通过给课文中的“……”补白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5.练习巩固课外延伸。关于作业设计,立足以读到写,以写到用,首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默读到背诵最后到积累下来,引导学生继续探寻生活中的发现。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0
上完《奇妙的动物世界》这一课,我感觉很轻松,从学生兴奋的脸上我知道这节课学生一定有所收获。这节课我主要创设听音辨动物—介绍小动物—挑战解说员—设计宣传语四个环节进行闯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主动说好。
在课前我让学生作了大量的准备,收集动物的图片和资料,这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因为许多二年级学生已会从百科全书、电视、网络中获取大量有关动物的信息,他们不仅熟悉身边的.小动物,还对地球上的珍禽奇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这节口语交际课可以说是为学生搭借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
在听音辨动物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觉得很有趣。一开始,我本想播放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什么动物,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让学生自己模仿动物的声音呢?一来学生更感兴趣,二来也了解学生对动物的熟悉情况。这下好了,没等我说完,学生争着举手上台,我叫了七八个同学上来,每个同学模仿一种动物的声音,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简直就是模仿天才,学狼、猫、羊、狮子、鸭子、老虎的声音简直是惟妙惟肖,把我和下面的学生逗得特别开心。
气氛活跃起来,我再接着趁热打铁进入下个环节介绍小动物,一开始是讨论,各小组成员每个人讲一种动物,学生议论纷纷。到挑战解说员的时候,学生很大方地上台来发言,把动物的名称、样子、习性、趣事说清楚,说句实在的,平常口语交际还真没有这次这么热闹过,要是没点到他们发言,他们还不高兴呢。最后一个设计保护动物的宣传语学生也很踊跃,大家集思广益,设计保护动物的宣传语,算是为这次口语交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这节课上我深切感受到,只有我们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种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通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奇妙的动物世界》综合性学习课的准备中,我先确定主题,拟定计划,按学生的个人喜好将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是飞鸟,陆地和海洋。再把三组搜集的资料逐步简化,挑出最有代表性的动物,并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一个大的主题就被恰当的缩小范围,学生易于把握,但又不失全面性。孩子们在这个阶段不仅体会到了团体合作的乐趣,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展示课上,基于主题的性质,我设计了一名导游,学生的展示全在导游的指引下得以完成。通过小组表演,开火车说词语,动物知识抢答赛,绘画展示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这节课也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应让学生多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的自评能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而学生之间的互评,能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参与程度,同时它也是一个相互学习与借鉴的过程。在这节展示课上,教师的评价占了主体,没有更多的体现学生间的评价,在分享他人的成果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拘泥于成果的展示,更要让学生在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时,有自己的想法与收获,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但是在本节课里,拓展的部分由于多方面原因,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导致课堂未出现高潮,实在是个缺憾。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2
我所教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是: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是: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在教学本文时,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回顾课文整体结构,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天空和大地的珍藏。方法是:
一、先找天空和大地的珍藏,再收集动词,组成四字短语,让学生初步感知,给事物加上一个动词就使得事物有了生命力,变得鲜活起来。
二、让学生通过比较,从而发现书上的句子比短语表达效果更好,激发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和动力。
三、通过细品课文句子,学生会发现作者通过对事物颜色、形状、动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并且加上了自己大胆的想象,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各种事物变得鲜活有生命力。四、探究作者会把普通事物写的生动有趣形象的原因,得出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寻找,自然地总结了全文。
五、在学习了作者写法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模仿写法加以运用,对身边的普通事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六、课外延伸小诗——《大自然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世界的奇妙不光可以用眼睛去看,而且还可以用耳朵去听。只要你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能遵循以上思路,并且实现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能做到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其写法对自己熟悉的普通事物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去描写。不足之处是,感觉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太到位,次数有点少,也缺乏润物细无声式的指导;设计的读书方式不够多样化,应减少齐读,尽量凸显个体读,增加学生之间的对抗竞争;对学生关注的面不够广,应针对大部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表扬学生的语言比较简单单一,应学会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总之,每节课我们都在力求完美,追求更好!相信自己,今后我会更努力!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3
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让我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很重要的。带着我对文本的理解,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感受世界的奇妙,也是很奇妙的……
课堂上先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填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神奇。
无论是“天空”一段,还是“大地”一段,都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教学时,我教学生用圈画的方法,找到“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厘清作者的表达顺序。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时间段里写了哪些事物,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在“天空”部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感受到文中“太阳、云彩、雨点等生活中常见事物有什么奇妙之处。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都是和“天空”相关的,都是作者从“我们看见”这个角度写的。作者看到同一个事物在一天里有什么变化呢?比如,“太阳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正是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着戏法,才让“天空”这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充满了奇妙,课文就是通过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天空的。
在“大地”部分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在找到所写的事物后,从“我们能看到”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入手,概括出植物在生长,水果颜色各异,冬天水会结冰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平常所见,为什么能称其为“奇妙”。联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还是妙在变化一四季的轮回。课文择取了众多的事物,通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来写大地,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本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更加觉得世界是奇妙的。
在学生体会了天空和大地“有生命”后,根据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此处的难点不是缺少具体的事物,而是怎么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于是我启发学生借鉴课文进行表达,如流动的小溪、鸣叫的蝉、不断跳动的秒针、被压在路面上的铺路石、被风吹动的风车……
在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发现,再写一写。
3个例句所写的事物分别是水注、群星和大树,在生活中都是极其常见的。课堂上,我先指导学生从哪里找普通的事物,让学生明白要写的东西一定是极常见的,比如草上的.露珠,湖上的涟漪………
接着指导怎么写,利用例句从两个角度指导,水洼“像有趣的镜子”,群星“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些比喻瞬间便让极普通的事物美了起来;大树看起来不起眼,却给我们带来“绿荫”,让我们清凉,从给人带来的好处来看,大树是“美”的。
课堂总结,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激发学生热爱世界、观察世界。
不足:学生缺乏积累,仿写时语句不够优美,尽管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普通的事物,但是学生写得不够好,在仿写上下功夫。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选自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世界”,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课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天空、大地的奇妙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前,我先让学生搜集自然界的图片,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初步感悟。
2.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发现的奇妙事物,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忆看到的云彩形状,展开想象,学生想象很丰富,有的想到童话故事,有人想到后羿射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展开,从而为后面突破本课难点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做铺垫。
三、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学生较为紧张,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
四、改进措施
学生上公开课、录课时紧张是很正常的反应,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因为这是课堂氛围活跃的前提,更是学生思维迸发的前提。消除学生课堂紧张的方法有很多,如:课前良好的沟通、课上老师语言的引导、评价语的鼓励……下次录课时,我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富有实效。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5
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让我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很重要的。带着我对文本的理解,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感受世界的奇妙,也是很奇妙的……
课堂上先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填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神奇。
无论是“天空”一段,还是“大地”一段,都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教学时,我教学生用圈画的方法,找到“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厘清作者的表达顺序。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时间段里写了哪些事物,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在“天空”部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感受到文中“太阳、云彩、雨点等生活中常见事物有什么奇妙之处。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都是和“天空”相关的,都是作者从“我们看见”这个角度写的。作者看到同一个事物在一天里有什么变化呢?比如,“太阳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正是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着戏法,才让“天空”这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充满了奇妙,课文就是通过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天空的。
在“大地”部分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在找到所写的事物后,从“我们能看到”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入手,概括出植物在生长,水果颜色各异,冬天水会结冰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平常所见,为什么能称其为“奇妙”。联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还是妙在变化一四季的轮回。课文择取了众多的事物,通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来写大地,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本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更加觉得世界是奇妙的。
在学生体会了天空和大地“有生命”后,根据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此处的`难点不是缺少具体的事物,而是怎么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于是我启发学生借鉴课文进行表达,如流动的小溪、鸣叫的蝉、不断跳动的秒针、被压在路面上的铺路石、被风吹动的风车……
在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发现,再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