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词语造句正文

有关初中成语作文3篇

成语2024-10-13 12:11:48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成语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成语作文 篇1

  “加油,加油!耶!猜对啦!”咦?这是从哪儿传来的一阵阵叫喊声?哦,原来是我们作文班正在举行的一场激烈的成语争霸赛。

  比赛前,老师把我们分为A、B、C三队,每队选5人参赛,身在A队的我有幸被选中。然后老师给我们宣布了比赛规则。

  第一轮是必答题。只见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眉”字,但它的上半部分翘了起来,中间差了一个“气”。哦,对了,这不是扬眉吐气吗?可我们队的杨晋明似乎还没有猜出,他挠了挠头,有点不知所措。最后杨晋明结结巴巴地说:“扬——眉——吐——气……”。“正确!加上5分!”我们队齐声欢呼,兴奋不已。

  第二轮为抢答题。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虎”字,它的左右两侧长了一对翅膀,老师说:“开始抢答!”平日做事慢慢吞吞的我竟然小宇宙爆发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到,并说:“如虎添翼!”“回答正确!加上10分!”我的心里乐开了花,还时不时挥挥拳头。

  经过了一番较量,我们队暂时排名第二。这是第三轮了!抓住机会,这是一局默契赛。我们队由我和搭档赵子旋应战。搭档背对屏幕,我正对屏幕。只见上面出现了一个“呆”字,上面还有好多“鸡”字,这是“呆若木鸡”!我开始表演了,我左手放在头上,右手放在身后,并做出鸡叫的'声音,还在地上走来走去。搭档似乎没明白,接着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当时我真想告诉他:“这是呆若木鸡呀!”唉,但这样会违反规则。5,4,3,2,1!时间到,没有得分!皱着眉头的他转身一看,后悔不已。

  最终,我们A队得了第三名(最后一名)。其实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从未认识的成语。今天我受益匪浅呀!

初中成语作文 篇2

  小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释读】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初中成语作文 篇3

  江郎才尽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出处】 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释读】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文思渐衰竭,本领渐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