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在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的基础上,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并尝试用乐器表现,体验集体合作为乐曲伴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对歌曲节奏规律有所感知·;在区域中个别探索歌曲节奏,尝试创编节奏并用节奏图表示。
2.材料准备
《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幼儿自制乐器(沙球)、响板、小铃。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木瓜恰恰恰》
1.回忆歌曲名称及歌词
T:水果大卖场开张啦,卖场里还有音乐呢,真热闹!你们听是什么歌?(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2.集体演唱歌曲
T:请你们把水果稳稳地、轻轻地运到大卖场。不放错水果,而且保证它们又大又新鲜。(引导幼儿把每一种水果唱清楚,口型圆。)
(二)节奏律动《木瓜恰恰恰》
1、分析律动的节奏规律
T:水果运到大卖场了,现在要请你们把水果摆到柜台上了,次摆几个?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拍手。
2.幼儿集体操作
T:我们一起来整理水果摊。(引导幼儿用第一段拍手,第二段拍腿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3.找出“恰恰恰”的节奏。
T:放好水果要做广告,在“恰恰恰”的时候做广告。(幼儿集体操作用拍腿表示,用语言帮助幼儿稳定节奏,例如:仔细看 轻轻挑真好吃等。)
(三)乐器表现《木瓜恰恰恰》
1、分享交流图谱
图谱一:葫芦型、苹果、葫芦型、苹果、葫芦型、苹果。
T:柜台上放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是怎么放的? (出示一张幼儿创编的节奏图谱。)
T:这个是哪位营业员的柜台?你来介绍一下代表什么? (引导幼儿说明形状的含义,例如:葫芦型代表拍手,苹果代表休息,并请幼儿演示,然后老师哼唱,幼儿操作。分别挑选三四个幼儿的图谱进行分享。)
图谱二:梨、香蕉、梨、梨、梨、香蕉、梨。
T:柜台上放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是怎么放的。(再出示一张幼儿创编的节奏图谱。)
T:这个是哪位营业员的柜台?你来介绍一下代表什么? (引导幼儿说明形状的含义,例如:梨代表拍手,香蕉代表休息,并请幼儿演示,然后老师哼唱,幼儿操作。分别挑选3—4个幼儿的图谱进行分享。)
2.分组合作表现节奏图谱
T:运到大卖场的水果越来越多了,我们一次放两排,你们组负责第一个摊位,按这种办法整理(出示第一位幼儿介绍的节奏);你们组负责第二个摊位,按这种办法整理。(出示第二位幼儿创编的节奏)上半场第一组放(a段乐曲),下半场第二组放(b段乐曲)。请刚才两位介绍的`营业员帮忙指挥。另外再请你们一组负责做广告。(引导幼儿跟音乐,分组分段按不同的图谱合作表现节奏。):
3.乐器合作表现图谱
T:水果大卖场开门营业了,选择什么乐器做广告? (引导幼儿分组在“恰恰恰”的时候用自制沙球表现节奏。)
T:水果不断被人买走,不断需要营业员放,所以还有两组还是负责放水果,按照你们自己柜台的方法放。请两位指挥帮忙。(引导两组幼儿跟音乐,分别按照刚才的图谱,用响板和小铃表现节奏。)
T:还有谁来帮助经理整理柜台。(更换幼儿创作的图谱,再次乐器合作表现,并请创作该图谱的幼儿指挥。)
T:今天水果大卖场真热闹,生意非常好,营业员用了不一样的方法整理柜台,我们回去想想看,还能用什么其他的方法整理,把它记录下来,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帮忙。
操作提示
在回忆歌曲时,幼儿会出现水果名称不清晰的情况,老师可用情景语言帮助调整。例如:买水果的人好多,营业员忙不过来,经理请我们去帮忙!看看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是怎么摆放在柜台上的?帮助幼儿解决歌词中水果排列次序的问题。
在初次分组演奏时,幼儿容易受对方小组节奏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及时提示,例如:刚才有的营业员在整理的时候,这个柜台的水果放到对面柜台去了。你们这个柜台水果是怎么放的?放几个休息?(引导第一组幼儿修正节奏)你们的水果是怎么放的呢?(引导第二组幼儿修正节奏)然后再次合作操作,引导幼儿不受对方节奏影响,边看图谱边操作乐器。
在幼儿进行合作表现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调整,例如:刚才有好几次广告漏做了,听着音乐,别漏做广告哦!(引导幼儿在“恰恰恰”的节奏时操作沙球。)你们柜台用什么方法放水果?(引导操作小铃、响板的小组调整节奏)然后再次给予幼儿修正的机会,再次跟音乐合作用乐器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2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圆圈舞》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分辨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提高听觉分辨力
2.根据故事情境,让幼儿发挥想象,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情境表演
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告诉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引起幼儿的兴趣)
放情境一:背景(森林里,有树,有小山坡,有草坪,有池塘)
播放小鸟的'声音,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马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青蛙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一头狮子,请幼儿说说它的声音。
播放完之后,请幼儿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并请他们也来学学这些叫声。小朋友学得真像,小白兔很高兴,她还想带小朋友到另一个地方去,
放情境二:背景(公路上,两旁有树木,有人行道)
播放飞机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出示各种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他们的声音。并问幼儿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二)分段播放录音声音,请幼儿听听他们在干什么。并进行适当的情境表演。
(三)大自然里的声音还有很多,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
目标:
1、感知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特点。
2、学习借助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准备:
音乐磁带或CD
过程:
悄悄出来的小老鼠
--以话语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大胆想象: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乐曲,讲的是一只小老鼠从草丛中跑出来玩的事情。它是怎样跑的?会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东西?
--我们先来听一听它从草丛里跑出来的样子。教师引导幼儿聆听A段音乐,用手指动作表现小老鼠跑动的样子。
--教师合着A段音乐演示小老鼠出来的样子:瞧,我的两个手指就是小老鼠的小脚。
--小老鼠除了跑到我们的.肩膀上,还会跑到什么地方玩一玩?
--小老鼠除了来到我们身体上,还会来到那里?(椅子上)--幼儿用手指在椅子上快速爬行,表现小老鼠跑动的样子。
--除了用手指,还可以用什么表现小老鼠跑老跑去的样子?(小脚)--幼儿尝试用小脚表现小老鼠跑动的样子。
机灵的小老鼠
--引导幼儿聆听B段音乐,用身体表现小老鼠的紧张,放松,下滑等情状。
--小老鼠听到了什么声音?(可怕的声音)小老鼠会怎么样?(很害怕,很紧张)可能是谁来了?(老虎,狮子,狼,猫等等)有没有来?(没有)小老鼠变得怎么样?(它放松下来,不害怕了)--仔细听听音乐,小老鼠几次紧张?又几次放松下来?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老鼠时而紧张,时而放松的样子。
--提醒幼儿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小老鼠紧张和放松的情状。
--小老鼠放松下来很高兴,就把草丛当滑梯滑了下来。
--引导幼儿聆听音乐,表现小老鼠往下滑行的动作。
--跟随B段音乐,引导幼儿完整表现小老鼠紧张,放松,下滑等情状。
快乐玩耍的小老鼠
--播放C段音乐,教师描述相应情景:小老鼠来到了大草地上,看到美丽的蝴蝶在飞舞,它学起了蝴蝶飞舞的样子。
--幼儿在位子上随C段音乐表现蝴蝶飞舞的动作。
--小老鼠看到一只又一只蝴蝶飞过来,可高兴了!我们像小老鼠那样和蝴蝶一起玩一玩吧。
--随着C段音乐,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和蝴蝶,表现一起玩耍的情景。
--欣赏D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小老鼠天黑了赶紧跑回家的动作。
草丛中的小老鼠
--幼儿坐在位子上,和教师一边听音乐一边完整表现乐曲情景。
--这一次,草丛中的全体小老鼠要到外面去玩了,妈妈有点不发不放心,你们说说大家一起到外面玩耍要注意什么?(安全,不要碰撞)--幼儿四散和教师一起扮演小老鼠,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游戏,教师在旁边给予提示,指导。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买菜》。
2、投影仪,空白纸4张。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投影放大幼儿用书《买菜》画面或者本活动附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歌词。
教师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教师出示图二、图三,引导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
教师出示图四,帮助幼儿理解"装也装不下"。
师:出了什么事啦?(教师用幼儿说的内容提炼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两遍,幼儿倾听并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
师:我先来唱一唱这首歌,请小朋友们帮我听一听,你们刚刚说的好听的词有没有被我唱进歌里,有没有唱错。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伴奏,听听看,是哪里?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听的时候有两个任务。第一,听我有没有唱错。第二,猜猜图上两种标记分别表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请幼儿放慢速度,在心中默唱。
教师请幼儿以正常的速度出声学唱歌曲。
师幼共同玩"藏图"游戏。
教师用白纸盖住图谱中的一种菜,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师:我现在用纸藏住一种菜,考考你们在唱的时候能不能记住。
师:谁也想上来藏菜呀?你准备藏哪一种菜?
师:我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
师:没有图片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
4、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策略。
师:今天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住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了。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
2、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3、体验,分享和交流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
活动难点:
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树林背景图、小鸟、小兔、小孩、熊图片;熊的头饰;录音机、磁带。
2、经验准备知道熊的习性。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熊的头饰:小朋友们,它是谁?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伤害小孩,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对了,只要小孩一动不动地装木头人,熊就不会伤害我们了。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熊和小孩》的歌吧。
二、学习歌表演并创造最后不动的造型
1、熊没有来的时候,小动物和小孩在干什么?
(1)幼儿即兴表演小动物和小孩
(2)相互学习和模仿伙伴的动作
2、熊来了,小动物和小孩怎么办呢?
(1)幼儿自编不动的造型
(2)相互模仿和学习
3、熊来了,看到都是石头人,它会怎样呢?
(1)学熊走路
(2)学熊寻找食物的样子
三、感受和欣赏完整的音乐,体会ABA的音乐结构
1、欣赏第一遍音乐:
(1)音乐有几段?
(2)它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二遍音乐:
(1)什么地方是小孩和小动物在一起玩的音乐?
(2)什么地方是熊来了的音乐?
四、幼儿合作玩《熊和小孩》的游戏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教师扮熊玩游戏。
3、幼儿扮熊玩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合着节拍用优美、轻柔的动作表现孔雀婀娜多姿、美丽动人的姿态。
2.感受傣族舞蹈抒情、优美的特征。
3.乐意在傣族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杨丽萍《雀之灵》录像,《金孔雀轻轻跳》歌曲音频、舞蹈视频,葫芦丝。
2.活动前经常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做鸟飞动作进教室。要求做出小鸟飞翔的各种姿态。
二、欣赏舞蹈《雀之灵》,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知道杨丽萍阿姨跳的舞蹈表现的是哪种动物吗?哪个民族孔雀最多?我们也来学一学孔雀舞。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我们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的孔雀的。
3、教师边唱歌边舞蹈,幼儿欣赏。
三、学习歌曲。幼儿跟唱歌曲。
四、学习舞蹈中的'重点动作孔雀步、孔雀开屏比美、孔雀展翅。
1、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学习表演舞蹈。
2、感知傣族舞蹈的柔美、抒情。
教师:你觉得这个舞蹈动作怎么样?和《娃哈哈》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感受傣族舞蹈动作的美丽、轻柔。
3、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创编歌曲中的情节和动作,如:孔雀喝水、在湖边梳洗、照镜子等。
4、多种方式熟练舞蹈动作。
(1)在音乐的伴奏下请个别幼儿舞蹈,其他幼儿评价。
(2)幼儿选择喜欢的伙伴几个一组自由表现。
(3)教师与幼儿一起翩翩起舞。
五、欣赏葫芦丝演奏《金孔雀轻轻跳》。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9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0
活动一:唱歌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欢快地歌唱这首新疆民歌。
2、学习F调2/4拍曲子,能唱十六分音符。
3、培养幼儿乐观愉悦的情绪。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风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孩子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可能有的爸爸妈妈就在那里打工,那里有许多许多的棉花和牛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们也很快乐、活泼、友好,他们还能歌善舞。今天老师就教你们一首新疆儿歌《娃哈哈》,一首比较快速活泼的歌曲。
(二)主体部分:
1、教师范唱歌曲两遍,幼儿听音乐,闭眼用心情去感受其中的欢快情绪。
2、熟记歌词:教师教幼儿念歌词三遍,达到比较熟悉歌词。
3、音乐教唱:
①、清唱教唱歌曲两遍;②、教师用风琴教唱两遍;③、幼儿合风琴歌唱两遍。
(三)结束部分:全体幼儿手拉手儿,在音乐伴奏下歌唱着离开教室,入厕。
活动延伸:
回家后锻炼扭脖子,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活动二:舞蹈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手脚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对民族舞的'认识及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娃哈哈》mp3.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娃哈哈》,幼儿列队入操场。
(二)动作分解教学:
①、挽花教学;②、托帽转圈;③、扭脖子;④、移步摆手;⑤、提裙位手脚动作。教学时注意正确手形的规范,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形和动作。
(三)清唱音乐,做舞蹈动作,熟记歌词与舞蹈动作的配对。大概做三遍,教学时视情况而定。
(四)合mp3音乐舞蹈。
中间间奏可做移步摆手、托帽转圈两个动作。
活动延伸:
将学到的新疆舞回家跳给家长观赏。
活动反思:
1、对于提问,要事先精心的设计、有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得到真切感受后再作回答,这样才会真正引起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不至于迎合教师的感受。此外,还应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2、在学生学跳新疆舞这一环节时,要更大胆、放心地让他们自己实践,相信他们的能力,比如: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新疆舞或跳跳会的新疆舞,然后再来学习几个舞蹈动作,自己编排一个新疆舞。这样既可以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状况,也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音乐学习心理,随着音乐跳一跳,把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出来,把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向深入。
3、我在歌曲的艺术处理方面有所忽略了,学生是能用准确的节奏、活泼愉快的心情演唱,但缺少了一点点感情。
课虽已结束,但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理论上有一个更高的飞跃,来指导我的教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恰当地表现乐曲的其止和衬词。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创编反映其他违反正常生活现象的滑稽事情的唱词。
3体验歌曲的幽默,诙谐感,学习协调合拍地接唱衬词,衔接自然紧凑。
二、活动准备:袜子一只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倾听
教师出示袜子提问:1袜子该穿在哪里?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歌,你们听听歌曲里面把袜子穿在了哪里?
演唱后提问:1你们觉的这首歌有趣吗?为什么有趣?
2小结为什么叫胡说歌。教师:刚才老师唱的是跟平时生活不一样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胡说歌”。谁知道胡说歌是什么意思?
教师:胡说歌就是把平时常见的事情颠倒着说,本来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可现在袜子穿在了耳朵上,真有意思。
(二)幼儿学唱,教师唱,幼儿用动作伴奏
教师:1现在老师把这首有趣的歌再唱一次,请小朋友在每句的末尾的时候替我拍手伴奏。
2刚才小朋友是用拍手为老师伴奏的.,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有趣的动作为我伴奏?
3前面两次小朋友都是用有趣的动作为我伴奏,下面请你们想一想能不能有趣的声音来为我伴奏,比如我们学小鸡叫”叽叽“我们来试试看
4谁还能想出更有趣的声音来为我伴奏?
(三)教师伴奏动作,幼儿唱
1下面我们来反一下,你们唱,我来问你们伴奏。(伴奏2"3次)
2刚才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最后一句特别长,特别难唱,你们能不能把他唱好,我们来试试看。
(四)教师示范仿编歌词
现在我们来编个不一样的,把袜子穿在脖子上,我们来试试看
(五)幼儿自由创编,并想出有趣的动作或衬词
还可以怎么编?谁来想个滑稽的动作或声音?
(六)活动结束
刚才小朋友都编的许多有趣的歌词跟动作,等下下课的时候可以唱给自己的朋友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海螺》,进一步感知乐曲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对大海不依不舍的依恋和赞美。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小海螺、音乐《小海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佳宾,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通过谜语,引出贯穿全课的线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没脚又没手,住在大海里,背着屋子走。
师:小海螺多漂亮啊!它还为我们带来了大海的声音呢!(老师将海螺放在个别学生耳边感受海风)。
二、欣赏歌曲(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及肢体语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师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学生提出邀请:同学门,你们好啊,我是小海螺。你们去过大海吗?今天我来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大海作客,你们愿意吗?
2、提问:请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里?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吗?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教师鼓励性总结评价)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学生闭眼聆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快乐、喜悦)(小朋友在海滩上拾贝嬉戏)
4、复听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点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明亮、欢快)
5、再听歌曲,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已喜欢的动作伴随小海螺的歌声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跟随老师简笔画的步骤,较合拍的演唱歌曲。
2、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3、体验爱妈妈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蜡笔人手一份,白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妈妈,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妈妈。
2、幼儿讨论。(谈妈妈的外貌特征、性格、工作单位等)
3、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把妈妈的样子唱着歌画出来好吗?老师先来画一画我的妈妈。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边根据歌词内容朗诵儿歌边画图。(步骤如下)
(1)拿出小蜡笔点两下(唱:小蜡笔,咪里咪)
(2)画一个圆的头(唱:画呀画,咪里咪)
(3)画妈妈的头发(唱:画出我的`好妈妈)
(4)画眼睛(唱:咪里,咪里,画出我的好妈妈)
(5)画耳朵(唱:好妈妈,咪里咪)
(6)画嘴(唱:笑哈哈,咪里咪)
(7)画胸前的红花(唱:胸前开朵大红花)
(8)画肩膀(咪里,咪里胸前开朵大红花)
2、提问帮助理解歌词。
师:我拿什么来画妈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妈妈的表情是怎样的?胸前怎样?
3、引导幼儿跟随老师边朗诵边徒手画妈妈。(二遍)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画一画妈妈。
4、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有音乐伴奏)师: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长得都不一样,特别是头发有明显的不一样,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大班的小朋友画的妈妈。
5、幼儿跟着琴声演唱。师:我们也来画一画自己的妈妈。提醒幼儿注意唱好休止符和附点音符。(三遍)
(三)分角色交换演唱。
1、先请男小朋友画,女小朋友唱。再交换。
2、请个别幼儿演唱。
(四)复习歌曲:《好妈妈》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根据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画妈妈。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附:
歌曲《画妈妈》
1=F
3550│1330│3550│1.36?│116??6?│332│
小蜡笔,咪里咪,画呀画,咪里咪,画出我的好妈妈
好妈妈,咪里咪,笑哈哈,咪里咪,胸前开朵大红花
530│530│1.133│13│6?─║
咪里,咪里,画出我的好妈妈。
咪里,咪里,胸前开朵大红花。
活动反思:
妈妈是幼儿每天生活在一起,最亲近的人,所以在设计《画妈妈》活动时,我一开始把目标定位在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妈妈正、侧面的形象特征。但在活动开展的前一天准备时,我仔细又想了一下,幼儿进入中班后,接触人物画的机会不多,在上学期幼儿对人物正面画掌握还不够理想、且对人物各部位的比例把握也不够理想,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进行了调整:
调整一:以画妈妈的正面为主,第一重点落在人物的五官与身体的比例上。鼓励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画妈妈的侧面。
调整二:根据幼儿现在对人物画时动作都较为呆板的现状,我先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接着请幼儿边描述边用动作展现妈妈的动态,教师则向其他幼儿对部分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进行重点范画与讲解,最后提出装饰与涂色要求。
在本次活动教学后,发现:幼儿对人物的动态如何去捕捉,如何用笔来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物的身体比例也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打算,在进行《我和我的朋友》绘画教学活动中,加强绘画要求:画出人物的正、侧及背面的形态。
我的思考:幼儿的绘画技能的提高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在掌握了一样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绘画难度,相信幼儿更容易接受并掌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学习三拍子的'不同节奏型,培养节奏感。
2、使幼儿能用节奏乐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准备:
1、三角铁、小铃、木鱼、沙球、2、节奏卡: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停乐曲《春天》,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特点。
2、让幼儿听音乐拍节奏,请个别幼儿先拍出几种不同的四三拍节奏型。
3、出示三张节奏卡,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1)三角铁节奏
(2)木鱼节奏
(3)小铃节奏
4、分声部让幼儿徒手练习,分组练习四种乐器的节奏型。
5、每组请一位幼儿领奏,全班幼儿持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合奏数遍。
6、师指出不足之处,继续练习。
7、放录音,幼儿伴随音乐合奏。
8、小结幼儿上课情况。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5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题活动,我设计了一节节奏训练课。发展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打肢体节奏,从简单的一种肢体节奏到每小节一至两种节奏,培养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欣赏乐曲:大灰狼,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1)、X X X XX X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2)X XX X要求:费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幼儿自由练习。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五、结束、律动《节奏拍拍》。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小百科: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