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范文写作正文

神奇的红房子教案

教案2023-03-07 07:50:02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奇的红房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神奇的红房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种子、蝌蚪、毛毛虫等动植物成长变化的过程,增强对自然物生长变化的探索兴趣。

  2、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在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旋律的基础上学习创编歌词,并能大胆地演唱。

  二、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在春天主题背景下已陆续开展了有关种子、春天里的小动物等活动内容。

  2、已熟悉《我爱我的幼儿园》歌曲旋律。

  教具准备:

  1、小葵花子指偶、红房子(纸箱制作)、故事背景图。

  2、葵花子——向日葵生长变化图、蝌蚪——青蛙生长变化图。

  3、作画用纸、笔。

  4、食物种子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红房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可是一幢神奇的红房子,为什么说它是一幢神奇的房子呢?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个发生在红房子里的故事。

  (二)讲述故事,了解物体生长变化的过程。

  1、了解“葵花子——向日葵”的生长变化过程。

  (1)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边演示葵花子住进红房子,出来变成向日葵,提问:“谁住进了红房子?”“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2)出示图(一),根据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逐步丰富图(一)的相关内容。参考提问:你们猜小葵花子陷进了哪里?从体内拼命往上窜的是什么?神奇的红房子里肯定有哪些东西会让小葵花子发芽?小葵花子睡的时候,它其实在怎样的变化呢?(在该过程中,教师根据与幼儿的共同讨论,逐步完善图画)。

  (3)唱一唱:我是一粒葵花子,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向日葵(结合肢体语言的表现,引导幼儿感受种子的`不断生长)。

  2、了解“小蝌蚪——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猜一猜: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小客人住进了神奇的红房子,(出示小蝌蚪)它是谁呀?(小蝌蚪)这次小蝌蚪住进去,出来的时候会变成什么呢?小蝌蚪在红房子里又是怎么变的呢?(幼儿自由猜测讨论)

  (2)请一幼儿上来试着画出蝌蚪小蝌蚪在红房子里的秘密(因为是分阶段画,教师需适时指导,让幼儿了解分解画图的特点)。

  (3)唱一唱:小蝌蚪变成青蛙很高兴,它会怎么唱歌呢。

  教师带孩子一起编唱:我是一只小蝌蚪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小青蛙。

  3、了解“毛毛虫——蝴蝶”的生长变化。

  (1)猜一猜: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客人住进了红房子,(出示毛毛虫)毛毛虫住进了红房子,它出来的时候又会变成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难看的毛毛虫怎么会变成漂亮的花蝴蝶?你知道毛毛虫在红房子里的秘密吗?(幼儿相互讨论)

  (2)老师根据幼儿的讨论画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再引用故事语言完整描述。

  (3)唱一唱: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也很高兴,他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唱歌呢。

  幼儿编唱:我是一条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花蝴蝶。

  (4)讨论:现在你知道红房子神奇在哪里了吗?

  师:红房子里一定藏着神奇的东西,因为动物植物在里面可以快快长大。(协助幼儿简单了解动植物成长需要的一些条件。)

  (三)运用(迁移)已有经验,加深对其它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了解。

  看到葵花子、小蝌蚪、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后,出来都变了一个摸样,它们的好朋友非常羡慕,它们也想住进神奇的红房子里去变一变,看看都有些谁呀?

  1、出示实物种子,说说、唱唱其变化过程。

  2、出示蛋,引发思考:它住进红房子会怎么变。

  3、请幼儿自由想象自己是一粒小种子(毛毛虫、小蝌蚪、蛋等),在唱唱、玩玩中巩固对动植物生长现象的了解。游戏2—3遍。

  延伸活动:问题探究——还有谁会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幼儿可用创编歌曲或绘图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神奇的红房子教案2

  设计意图:

  前不久,当孩子们观察到自然角中水培的洋葱头、大蒜头上面长出了绿绿的叶子、下面长出了细细长长的根须的时候,他们兴奋不已,特别是在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种子发芽的实验后,他们更是对种子前后的变化充满了兴趣,有幼儿带来了有关蝴蝶等昆虫成长变化的书籍。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兴趣,适时开展了生成性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变化”,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了解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变化现象。为了让幼儿对此有一个深刻、系统地认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完成对已有成长变化知识的梳理过程,同时融入新的知识要点。在形式上,我尝试将语言、艺术、科学三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种子、蝌蚪、毛毛虫等动植物成长变化的过程。

  2、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在歌曲《苹果》旋律的基础上学习创编歌词并能大胆地演唱。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在秋天主题的背景下,已陆续开展了有关果实等活动内容;

  2、幼儿熟悉歌曲《苹果》的音乐旋律;

  物质材料准备:

  1、《神奇的红房子》故事大书

  2、葵花籽、小蝌蚪、毛毛虫指偶;

  3、操作图片及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东西,看我把它变出来,变呀变呀变变变,是什么?(幼儿回答)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是一座神奇的红房子,它有魔法,每个住进去的.客人,都会马上长大。是真的哦,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讲述故事,了解物体生长变化的过程。

  1、了解“葵花籽→向日葵”的生长变化。

  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边演示葵花籽住进红房子,当故事讲到“等它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房子外面了,”

  2、了解“小蝌蚪→青蛙”的生长变化。

  出示“小蝌蚪→青蛙”的生长变化图,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唱一唱:小蝌蚪变成青蛙很高兴,它会怎么唱歌呢。

  教师带孩子一起编唱:我是一只小蝌蚪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小青蛙。

  3、了解“毛毛虫→蝴蝶”的生长变化。

  难看的毛毛虫怎么会变成漂亮的花蝴蝶?你知道毛毛虫在红房子里的秘密吗?(幼儿相互讨论)老师根据幼儿的讨论出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再引用故事语言完整描述。

  唱一唱: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也很高兴,她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唱歌呢。

  幼儿编唱:我是一条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花蝴蝶。

  三、运用(迁移)已有经验,加深对其它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了解。

  看到葵花籽、小蝌蚪、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后,出来都变了一个摸样,它们的好朋友非常羡慕,它们也想住进神奇的红房子里去变一变,看看都有些谁呀?

  1、出示实物种子,说说、唱唱其变化过程。

  2、出示蛋,引发思考:它住进红房子会怎么变。

  3、请幼儿自由想象自己是一粒小种子(毛毛虫、小蝌蚪、蛋等),在唱唱、玩玩中巩固对动植物生长现象的了解。游戏2—3遍。

  活动延伸:

  问题探究——

  还有谁会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明天告诉朱老师。

  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的是立体式教具,给幼儿创设一个情景,就好象在演童话剧一样。本来这个故事就是要让孩子来进行角色表演。刚开始,幼儿被我的精美的教具吸引了,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与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学说对话的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很高,都很愿意表现自己,在提升问题中,孩子已经能理解整个故事带来的含义了。

  附故事:神奇的红房子

  秋天的一个早晨,一粒葵花籽从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醒过来,它悄悄挣脱了妈妈的怀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天气真好啊!小葵花籽走着走着,咦!前面有一座房子,大红色的屋顶,粉红色的墙,“好漂亮的红房子!我要进去看看!”小葵花籽拉开门,呀!里面好黑啊,什么也看不见。这时,门关上了,小葵花籽突然觉得自己在不断地往下陷,身体渐渐地开始膨胀,体内有股力量在拼命地往上窜,一会儿头开始晕起来,就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等它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房子外面了,看看自己,咦!碧绿的叶子,金黄色的花盘,太阳公公正对着自己眯眯笑呢。它忍不住问:“我是谁啊?”

  圆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快活的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它先长出了两条后退,慢慢地长出了两条前腿,四条腿长齐了,尾巴没有了,换上了绿衣裳,最后就变成了一只呱呱叫的小青蛙了。

  毛毛虫在红房子里面吃了很多很多的树叶后,身体渐渐长胖,原先的衣服已经穿不下了,于是它就从嘴巴里吐丝,准备给自己编织一件新衣服,它吐了很多白色的丝把自己紧紧的裹起来,慢慢变成了蛹,当它从蛹里钻出来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啦。

神奇的红房子教案3

  活动背景:

  自然角是个缩小了的自然世界,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发现许多奇妙的科学现象。前不久,当孩子们观察到自然角中水培的洋葱头、大蒜头上面长出了绿绿的叶子、下面长出了细细长长的根须的时候,他们兴奋不已,特别是在我和他们一起进行了种子发芽的实验后,他们更是对种子的前后变化充满了兴趣,与此同时,有幼儿带来了有关蝴蝶等昆虫成长变化的书籍,班中正悄悄地掀起一股谈变论化的热潮。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兴趣,适时开展了生成性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变化”,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了解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包括成长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有趣的变化现象。动植物的成长变化作为其中的重头戏,自然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让幼儿对此有一个深刻、系统地认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生动的童话,完成对已有成长变化知识的梳理过程,同时融入新的知识要点。在形式上,我贯通整合课程的新理念,尝试将语言、、科学三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借助生动的情节,在《苹果》的旋律基础上学习创编歌词。

  2、了解种子、蝌蚪、毛毛虫等动植物成长变化的过程,增强对自然物生长变化的探索兴趣。

  3、能大胆地演唱和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的变化,发展想象力。

  二、教案准备:

  1、红房子(纸箱制作),葵花子—向日葵、蝌蚪—青蛙、毛毛虫—蝴蝶的生长变化图,葵花子、青蛙等小图片,操作图及相关小图片,记号笔若干。

  2、幼儿学过歌曲《苹果》。

  三、教案过程:

  1、出示红房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一座神奇的红房子,为什么说它是一座神奇的房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红房子里的。

  2、演示讲述,了解物体生长变化过程,学习创编歌曲。

  (1)生动讲述一、二两段,了解葵花子—向日葵的成长过程。

  教师边讲述,边演示葵花子住进红房子,出来变成向日葵,然后提问:葵花子怎么会变成向日葵的呢?

  教师出示在红房子里拍的照片(图片一),请幼儿看着图片来说一说葵花子在泥土里发芽了,慢慢长出根和叶,小苗长高结出花蕾,开出漂亮的花,结出黑黑的籽就成了向日葵。

  (评析:幼儿对葵花子变向日葵的经验不是很丰富,但借助图片,幼儿马上明白它其实是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联想自然角种子发芽的实验,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获得了经验的提升。)

  师:葵花子变成了向日葵,心里可真高兴,听,它在唱歌呢。(师唱):我是一粒葵花子,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向日葵。

  (评析:《苹果》的旋律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借助情节,教师进行了第一遍的示范创编,使幼儿对创编的结构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替换歌词做好了准备。)

  (2)猜测讲述第三段,了解小蝌蚪—青蛙的过程。

  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小客人住进了神奇的红房子,(出示蝌蚪)它是谁呀?(小蝌蚪)这次小蝌蚪住进去,出来的时候会变成什么呢?

  幼A:会变成青蛙。

  幼B:变成一条鱼。

  幼C:小蝌蚪会变成鲨鱼。

  师:它到底会变成什么呢,(师从房子里拿出青蛙),

  (评析:这时候,幼儿屏息凝视,当发现出来的是青蛙的时候,猜对的幼儿显得非常兴奋。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能力强的幼儿已从葵花子的变化中得到启发——红房子是帮助动植物生长的,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将兴趣点落在红房子的神奇上,此时教师要做的是逐渐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红房子的成长功能上。)

  (出示图片二)师:小蝌蚪在红房子里到底是怎么变的呢?

  幼A:小蝌蚪的颜色先是黑的,慢慢变的有些淡了,后来又变成绿的,就成了青蛙了。

  幼B: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面的腿,又长出两条前面的腿,就变成了青蛙。

  教师讲述蝌蚪变青蛙的。小结:葵花子变成了向日葵,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原来红房子能帮助动物和植物在里面快快地长大。

  (评析:这一段讲述前先让幼儿猜测,因为一半的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是熟悉的,通过猜猜讲讲,使幼儿了解原来红房子是让动植物在里面长大的,第二幅图片的.出示有效地帮助了更多的幼儿发现了红房子的秘密,而教师的小结又帮助所有幼儿对这一秘密达到了共识。)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很高兴,它会怎么唱歌呢。(教师带幼儿一起唱):我是一只小蝌蚪,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青蛙。

  (评析:因为歌曲的旋律很熟悉,有了一遍示范后幼儿很快能跟上,对歌词中替换的部分也有了清楚的了解,这里教师只是起了一个领唱的作用。)

  4、猜测讲述第四段,了解毛毛虫—蝴蝶的变化过程。

  师: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客人住进了红房子,(出示毛毛虫)这么难看的毛毛虫住进红房子,长大会变成什么呢?

  幼A:会变成茧子。

  幼B:我知道会变成蝴蝶。

  幼C:变成妖怪。

  师从房子里拿出蝴蝶,问:难看的毛毛虫怎么回变成漂亮的花蝴蝶?你觉得毛毛虫在红房子里是怎么变,怎么长的?(幼儿相互讨论。)

  幼A:我觉得和蝌蚪一样长大的。

  幼B:毛毛虫慢慢长出翅膀就变成蝴蝶了。

  师请幼儿看小照片(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吃了树叶身体渐渐长胖,然后用树叶把自己包起来(叫做蛹),当它从蛹里面钻出来就成了一只漂亮的花蝴蝶。

  师: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也很高兴,它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唱歌呢。(幼儿唱):我是一条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花蝴蝶。

  (评析:有了两次创编的经验,幼儿能大胆地替换词语,将新的词编进歌曲中。)

  3、尝试画出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演唱和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看到葵花子、小蝌蚪、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后,出来都变了一个模样,它们的好朋友非常羡慕,它们也想住进神奇的红房子里去变一变,看看都有些谁呀?(出示操作纸)

  (1)种子,师:它是一粒什么种子呢?(幼儿猜测,教师提示:可能是西瓜子,也可能是葫芦子、南瓜子……)

  (2)蛋,师:猜猜看,这是一个什么蛋?(幼儿猜测:鸡蛋、鸭蛋、恐龙蛋、蛇蛋……)

  (3)蚕宝宝、小朋友

  师介绍操作方法,请幼儿在红房子箭头的右边找到长大变化后的图片贴上去,或者用记号笔画出来。

  4、根据操作内容创编歌词并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你请的是哪一位小客人?它出来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把你小客人在红房子里的变化编成歌曲唱出来。

  幼A:我请的是西瓜子,它在红房子里变成了大西瓜。(幼儿一起将西瓜子的变化唱进歌曲中。)

  幼B:我的是孔雀蛋,所以出来的时候变成了孔雀。(请她把孔雀蛋的变化编成歌曲。)

  幼C:我请的是一个小朋友,他从红房子里出来变成了爸爸。(请幼儿一起唱歌。)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想把他请的小客人在红房子里的变化告诉大家,也想把它唱进歌里去,那我们就一起来唱,每人可以唱自己的小客人,然后用动作把客人的样子表示出来,在歌曲结束的时候摆出一个造型,让别人一下就知道你变成了什么。

  幼儿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两遍)(评析:最后的操作和表演活动看似简单,其实它蕴涵了幼儿三次想象,首先拿到种子或蛋的幼儿要想象它是一颗什么植物的种子、什么动物的蛋,然后他要想象动植物长大变成了什么,最后还要想象该用什么动作表示变化结果。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尤其在用动作表演的时候显得兴致勃勃,体现了一定水平的想象能力。)

神奇的红房子教案4

  活动背景:

  自然角是个缩小了的自然世界,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发现许多奇妙的科学现象。前不久,当孩子们观察到自然角中水培的洋葱头、大蒜头上面长出了绿绿的叶子、下面长出了细细长长的根须的时候,他们兴奋不已,特别是在我和他们一起进行了种子发芽的实验后,他们更是对种子的前后变化充满了兴趣,与此同时,有幼儿带来了有关蝴蝶等昆虫成长变化的书籍,班中正悄悄地掀起一股谈变论化的热潮。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兴趣,适时开展了生成性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变化”,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了解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包括成长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有趣的变化现象。动植物的成长变化作为其中的重头戏,自然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让幼儿对此有一个深刻、系统地认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完成对已有成长变化知识的梳理过程,同时融入新的知识要点。在形式上,我贯通整合课程的新理念,尝试将语言、艺术、科学三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

  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在《苹果》的旋律基础上学习创编歌词。

  2、了解种子、蝌蚪、毛毛虫等动植物成长变化的过程,增强对自然物生长变化的探索兴趣。

  3、能大胆地演唱和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的变化,发展想象力。

  二、 活动准备:

  1、红房子(纸箱制作),葵花子—向日葵、蝌蚪—青蛙、毛毛虫—蝴蝶的生长变化图,葵花子、青蛙等小图片,操作图及相关小图片,记号笔若干。

  2、幼儿学过歌曲《苹果》。

  三、 活动过程:

  1、出示红房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一座神奇的红房子,为什么说它是一座神奇的房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红房子里的故事。

  2、演示讲述故事,了解物体生长变化过程,学习创编歌曲。

  (1)生动讲述故事一、

  二两段,了解葵花子—向日葵的成长过程。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演示葵花子住进红房子,出来变成向日葵,然后提问:葵花子怎么会变成向日葵的呢?

  教师出示在红房子里拍的照片(图片一),请幼儿看着图片来说一说葵花子在泥土里发芽了,慢慢长出根和叶,小苗长高结出花蕾,开出漂亮的花,结出黑黑的籽就成了向日葵。

  (评析:幼儿对葵花子变向日葵的经验不是很丰富,但借助图片,幼儿马上明白它其实是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联想自然角种子发芽的实验,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获得了经验的提升。)

  师:葵花子变成了向日葵,心里可真高兴,听,它在唱歌呢。(师唱):我是一粒葵花子,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向日葵。

  (评析:《苹果》的旋律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借助故事情节,教师进行了第一遍的示范创编,使幼儿对创编的结构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替换歌词做好了准备。)

  (2)猜测讲述故事第三段,了解小蝌蚪—青蛙的过程。

  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小客人住进了神奇的红房子,(出示蝌蚪)它是谁呀?(小蝌蚪)这次小蝌蚪住进去,出来的时候会变成什么呢?

  幼A:会变成青蛙。

  幼B:变成一条鱼。

  幼C:小蝌蚪会变成鲨鱼。

  师:它到底会变成什么呢

  ,(师从房子里拿出青蛙),

  (评析:这时候,幼儿屏息凝视,当发现出来的是青蛙的时候,猜对的幼儿显得非常兴奋。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能力强的幼儿已从葵花子的变化中得到启发——红房子是帮助动植物生长的,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将兴趣点落在红房子的神奇上,此时教师要做的是逐渐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红房子的成长功能上。)

  (出示图片二)师:小蝌蚪在红房子里到底是怎么变的呢?

  幼A:小蝌蚪的颜色先是黑的,慢慢变的有些淡了,后来又变成绿的,就成了青蛙了。

  幼B: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面的腿,又长出两条前面的腿,就变成了青蛙。

  教师讲述蝌蚪变青蛙的故事。小结:葵花子变成了向日葵,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原来红房子能帮助动物和植物在里面快快地长大。

  (评析:这一段故事讲述前先让幼儿猜测,因为一半的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故事是熟悉的,通过猜猜讲讲,使幼儿了解原来红房子是让动植物在里面长大的,第二幅图片的出示有效地帮助了更多的幼儿发现了红房子的秘密,而教师的小结又帮助所有幼儿对这一秘密达到了共识。)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很高兴,它会怎么唱歌呢。(教师带幼儿一起唱):我是一只小蝌蚪,住进神

  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青蛙。

  (评析:因为歌曲的旋律很熟悉,有了一遍示范后幼儿很快能跟上,对歌词中替换的部分也有了清楚的了解,这里教师只是起了一个领唱的作用。)

  4、猜测讲述故事第四段,了解毛毛虫—蝴蝶的变化过程。

  师: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客人住进了红房子,(出示毛毛虫)这么难看的毛毛虫住进红房子,长大会变成什么呢?

  幼A:会变成茧子。

  幼B:我知道会变成蝴蝶。

  幼C:变成妖怪。

  师从房子里拿出蝴蝶,问:难看的毛毛虫怎么回变成漂亮的花蝴蝶?你觉得毛毛虫在红房子里是怎么变,怎么长的?(幼儿相互讨论。)

  幼A:我觉得和蝌蚪一样长大的。

  幼B:毛毛虫慢慢长出翅膀就变成蝴蝶了。

  师请幼儿看小照片(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吃了树叶身体渐渐长胖,然后用树叶把自己包起来(叫做蛹),当它从蛹里面钻出来就成了一只漂亮的花蝴蝶。

  师: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也很高兴,它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唱歌呢。(幼儿唱):我是一条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花蝴蝶。

  (评析:有了两次创编的经验,幼儿能大胆地替换词语,将新的词编进歌曲中。)

  3、尝试画出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演唱和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看到葵花子、小蝌蚪、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后,出来都变了一个模样,它们的好朋友非常羡慕,它们也想住进神奇的红房子里去变一变,看看都有些谁呀?(出示操作纸)

  (1)种子,师:它是一粒什么种子呢?(幼儿猜测,教师提示:可能是西瓜子,也可能是葫芦子、南瓜子……)

  (2)蛋,师:猜猜看,这是一个什么蛋?(幼儿猜测:鸡蛋、鸭蛋、恐龙蛋、蛇蛋……)

  (3)蚕宝宝、小朋友

  师介绍操作方法,请幼儿在红房子箭头的右边找到长大变化后的图片贴上去,或者用记号笔画出来。

  4、根据操作内容创编歌词并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你请的是哪一位小客人?它出来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把你小客人在红房子里的变化编成歌曲唱出来。

  幼A:我请的是西瓜子,它在红房子里变成了大西瓜。(幼儿一起将西瓜子的变化唱进歌曲中。)

  幼B:我的是孔雀蛋,所以出来的时候变成了孔雀。(请她把孔雀蛋的变化编成歌曲。)

  幼C:我请的是一个小朋友,他从红房子里出来变成了爸爸。(请幼儿一起唱歌。)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想把他请的小客人在红房子里的变化告诉大家,也想把它唱进歌里去,那我们就一起来唱,每人可以唱自己的小客人,然后用动作把客人的样子表示出来,在歌曲结束的时候摆出一个造型,让别人一下就知道你变成了什么。

  幼儿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