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美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
通过一学期的美术教学,我对美术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在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既使上,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镜。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
二、正确引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品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
多年来从事初中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发现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三、初四,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3
中学作业多,课余时间少,学生本身的家务又重,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资料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持续课堂资料的新鲜感,如七年级的《校服的设计》一课,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色彩的联想》的水粉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个性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搞笑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能够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如今多媒体能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透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取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能够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起到必须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用心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欲望,渴望展现自我。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带给成功的机会。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年级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抓住线条是如何变化设问谈感受,让学生透过仔细观察与分析,比较花卉的茎、叶、干等如何表达,应用什么样的线条,上黑板上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上升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超多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材,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的一个必备的资料。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资料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透过解说和感受,其教学资料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美术的教学资源能够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能使学生理解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必须的帮忙。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个性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潜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能够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用心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4
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余时间有限,为此,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认识校园》一课中,我尝试带学生走出课室,面对校园实景写生,这样使学生绘画兴趣明显增加。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技能训练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加之,美术与其他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美术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技巧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对此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美术课中的结合相关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例如在《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中,这课的重点是欣赏。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在同学们沉浸在奥运气氛的同时介绍美术的种类如建筑、绘画等就特别适合表现奥运开幕式这种视觉的盛宴。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奥运的由来吗?”带着奥林匹克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美术在奥运开幕式的运用,特别介绍了的《击缶》。然后借着开幕式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进入美术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中,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构图与透视,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场,徒手画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校建筑中找出一些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建筑出来当范例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如陈翠华同学的描绘校园景物的作品就获得中山市首届动漫节的优秀奖)。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够,如初二精品课程《版画初步之橡皮图章》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橡皮图章的制作技巧,还要注意在审美上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技巧,在审美上的引导的时间不足。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对每一天的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总是使自己陷入了被动之中,难免会让自己身心俱疲。细节决定成败,看一个学校的哪些老师取得了成功,主要在于该老师的细节抓的怎么样,而一日计划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
一日计划的制定,要明确什么事情是必须在当天完成的,哪些事情是可以适当延后时间完成的。排出具体的工作时间表,并保证让那些必须当天完成的工作要有充足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安排自己的日程时,找出相对完整的固定的时间来。而对于不是必须要当天完成的工作,可以适当的`分成几步来做,每天完成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从容一些。
每天的工作计划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连续的整体。今天要干什么,怎么干,这些想法的出处来自昨天,在总结好一天工作之后,未雨绸缪,设想好明天的工作安排,早上起床后形成计划,然后不折不扣的实行。在心里对每件事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果断的处理好各类事务。有突发情况时要及时思考,做到最好。
每日计划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不能只是“一阵风”,雁过无声、风过无影这种状况应该坚决杜绝。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己的美好计划有许多许多,然而真正实现的又有几个呢?原因就在于不能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哪怕计划的不够完美,也要坚持到底。让我们在工作的海洋上,以学习为帆,以育人为舵,以坚持为动力,以乐观为智慧,向着美好的未来奔去!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6
在第二周的学习中,绘画技法是主要的练习科目。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
即是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
学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我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给予指正。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7
对于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作为老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接受我,从而能够自然而然的接受我的教学,配合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老实说,中学学生他们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主张,也希望受到周围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尊重。“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我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到不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都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这样,不仅拉近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例如,在上《面具的设计制作》这一课中,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完成面具难度太大,针对他们产生的畏难情绪,我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入手,与学生一起制定完成这些内容的计划,决定师生一起制作面具,学生听到老师要一起动手制作面具都显得特别兴奋。
课前,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基本的.工作由他们独立来完成,我协助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各小组都特别积极的向我征求设计和制作中的意见。对于课本主要内容面具的制作,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样子,并装上了橡皮筋,有的用几何图形画出了抽象的面具,更多的学生自己想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别有一番风味…课堂中,只见学生们一个个脸上带自己做的面具,高兴的手舞足蹈,个个都很高兴的样子,作为老师我也很是满足和幸福。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很好的完成了原来觉得很难的作业,几乎整堂课都是在笑声和掌声中度过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8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初中美术课经过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我校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了硬件建设,美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开学第一周我针对学生特点,为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导入环节,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怀旧校园歌曲〈光阴的故事〉以动画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风景画的不断播放,把学生带入了主题 ———过去的日子。第二个环节我用收集摄影照片(关于儿童玩游戏的各种照片)进行展示,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时就有同学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的难忘的日子,(同学互相交流)第三个环节欣赏儿童作品,从欣赏到观察、从观察到研究,这个环节使同学们从构图。到色彩对儿童创作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结后,布置下节课主题——童年的日子(创作一幅儿童画)。
一节课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没有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亮点1:美术是一种形象表达的视觉艺术,这节课,对于构图透视、色彩、笔触、肌理等因素的表现方法有直接的学习。
亮点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尽量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是我今后研讨的主题。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你,我,他》一课时,名家名作欣赏,如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创造过程,通过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9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平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平、和平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平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08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中国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
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平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0
中学课业不算轻,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水彩画课时,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绘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1
《春》是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扉页的“欣赏评述”课。本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体和表现手法,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后,我对这一课作了总结和归纳,找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一、以人文为切入点,用人文的知识,人文的态度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欣赏《春》时,我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要把它放到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长经历,用人文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解读《春》这件美术作品。同时,在人文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美术对生活的特殊贡献,形成学生对待祖国优秀美术传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确的人文态度、进而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习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习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其中讨论法是自主学习型教学的代表,学生在集体学习和讨论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有:
1、画面内容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题材是什么?
3、画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过人物神态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含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如何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
6、联系当今社会,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上述问题,把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活化学习。同时也强化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习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三、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四、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基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常识,即使随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确的评论常识。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2
1.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不会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2.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一定要相信、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应该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独立”与“合作”。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际品质,独立思考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注意既要“独立”,又要“合作”,当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时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作业。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心血,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只注重作品本身的水平及质量,要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这样会让他们精益求精,做的更加完美。
在校园里开展对剪纸艺术的学习,这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宽,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3
随着21世纪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当中学美术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新教学方式时,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进而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从初中美术七年级上《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入手,就自己在该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对美术教学设计原则的认识。
一、《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
(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书)
(1)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赏影片《马兰花》(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体验、展示、交流
(1)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2)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六)教学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教学设计原则的反思
第一,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蒋梦麟在谈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曾说:“教育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因此,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第三,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过去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美术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应该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传统美术教学技能也强调语言的应用与提问技能,但在课堂上常常缺乏互动与回应。因此,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悟、对美术的热爱。 第五,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要打破以绘画测试一统天下的评价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测量,也要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另一方面,还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当然,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我对美术教学的一些反思。总而言之,革新美术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探求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 ,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3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4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营造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堂,是我一直在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我发现,只要学生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对你的课感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感受艺术的美,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假设学生对你上的美术课提不起半点兴趣,也就不会配合老师的教学,也很难开展美术教育,老师上课自然也变成了苦差事,这是我这次公开课的一些教学体会。
为了让学生提高兴趣,给学生展示更直观的影象,我查找很多漫画网站,通过大量的筛选图片,提炼出学生熟悉和典型的人物肖像,制作成有趣视频录像。在这过程中很庆幸让我找到了一些我认为比较精彩的漫画像跟人物表情比较相似的照片,在欣赏环节能让学生看得更明白,也更容易归纳人物脸型的特征。我主要采取欣赏―—启发—―引导法——示范的教学方法,以漫画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课件,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到积极思维中和动手的创作实践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漫画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这节课利用大量漫画作品和视频,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学生上黑板进行画画,学生上黑板改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不断的巩固重点、难点,进而达到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目的,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坚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至始至终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从大量的优秀作品中领略肖像人物漫画的魅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通过欣赏—探究—实践,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在这节课准备上,从收集资料、筛选图片、制作视频、课件制作、教学环节设计等过程,应该说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这节课一定也有很多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比如作品评价时,对作业效果不够好的学生关注还不够,示范环节和欣赏环节的顺序是否应该还得再推敲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课后好好反思和修改的,从而使得这节课更加完善。
总之,美术课程改革对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我们美术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营造趣味的课堂,长期的潜移默化,美育才能得以生根发芽。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但是一堂课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所做的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还会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效率。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创新的摇篮!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5
本学期期末,我接手了初三的美术课,因为面临期末,所留的课时不多,面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考虑上一节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对前面所学知识有所深入的一课,所以选择上一节欣赏课,所欣赏的内容是大家即熟悉又陌生的《最后的晚餐》。
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轻松愉快理解他们的作品,成了我备课的唯一困惑。总结老教师在上欣赏课堂时的枯燥乏味和学生的茫然,于是我设计了情境课。
这节情境课主要是以“再现《最后的晚餐》”为主,因为一些语文课外读物和历史书上都曾经提到过,而且,这幅画是最适合作为情境教学的。画面上人物较充实,且个性鲜明,通过画面人物动态,可以设计人物的语言,使画面中的情节在课堂里更生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我决定将耶稣以及12门徒的动作简单分析给学生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毕竟他们对身边同学的性格熟悉点,而且避免了长久以来总是以前后四位或左右两位为单位的小组讨论形式。我本以为学生会很热衷于这种没有限制的自由组合,谁想,当我布置下小组组合形式后,学生反而都茫然了,面对这种自由选择,全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有的小组组员不够,有的还是以前后四人为小组,既不想跑下位置去找其他同学,也不愿意被其他组找上;有的组就一人分演几个角色;有的干脆就算了。我问一些还差一两个组员的小组,“你们怎么不继续找几个呢?”“我们这么多就行了吧,其他的也不是很熟。”我又问一些单独的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参与到其他组呢?”“我不会演,就算了吧。”后来的.表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只能还是通过画面将这堂课的知识要 点讲给了学生。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不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呢,或许他们根本还没有习惯这种自主形式,尤其是他们其实对自己的同学根本还不是很了解,又怎能把同学定位到哪个角色呢。于是,我采用了反思后应用了第二种教学设计。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角色分配).先分析这12门徒的神态和动作,并且确定哪些同学饰演哪个具体角色,分析的时候所属角色就要重点看自己的角色内容。根据角色表演的难易,分到不同角色的学生数量也不一样,分角色也是有秩序的从大组开始,1~6或1~4不等的重点看某个角色。这样既不至于打乱课堂秩序,避免了自由组合中的随意散漫;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不用再挑这选那,白白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这样使每个角色都有人来演,不会出现自由组合中某个角色没人肯演的情况。每讲解到某个角色,被安排到饰演的学生就看得很认真,甚至在台下比划起了动作。
第二阶段:现场活动(角色演练及剧情演出).我根据角色需要,去不同组的学生那再分析一下他们所属角色的动作等,也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要投入到角色演练中来。因为这样的分组针对性很强,所以五至十分钟学生基本就练习完毕。我让学生把最前排的桌子并起两张,并在桌子前摆放上足够13人坐的椅子,表演者面对台下,然后让每组推选出角色代表。当我喊表演耶稣的学生上场台时,台下的掌声已经响起,而后一个个分饰不同角色的学生走上前台,各角色按位置坐好。每一位角色上场时,台下学生都报以掌声。这种场景是我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因为这种不需要老师任何提示的鼓励,是很令人感动的.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这幅画如果作为纯粹意义上的宗教画可能不是很扣题,但达芬奇以‘出卖’为突破口,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那刹那间的动作神态,揭示了他们的性格,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间剧’。这就是达芬奇绘画思想的独到之处。
虽然没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但学生的表演热情和课堂秩序都大大的提高,而且我的课堂教学任务也非常好的完成了。
教学感受: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学生从平时的枯燥中解放了出来,虽然以前的鉴赏课也都会设计影音资料等,但学生的参与毕竟还是少的。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没有学生热情的眼神,我认为课都是枯燥的。有的课上也有活动设计给学生进行参与,效果都很好,但这次给学生自主的时间特别长,基本上我只需要讲解10~15分钟,其它的都让学生在活动进行,并从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