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边
角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2
(一)巧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激趣促欲地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起主动参与探索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唱响了“数学自主探索”乐曲的“前奏”,引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问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20(米)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米)即:周长=长×2+宽×2
(3)(6+4)×2=20(米)即:周长=(长+宽)×2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反思: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解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让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
(四)巧设总结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师: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贺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读题和根据条件提问题的习惯。
2、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会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同学们,喜欢公园吗?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到月湖公园去观赏,(出示课件)。公园里的花坛真漂亮。为了维护花坛里的花草,同学们准备为花坛装置护栏(显示护栏)。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情景图),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同学独立考虑后回答。)
生1:长方形花坛的护栏长多少米?
生2: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元?
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谁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生3:给正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生:可以先求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1)独立考虑。
师:你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吗?不只要会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了一种算法,有没有两种、三种?先自身算算。(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4+8+4=24(米)
师:哦,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围着加起来,算的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生齐答:周长。
生2:8+8+4+4=24(米)
生3:82+42=24(米)
师: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4:(8+4)2=24(米)
师:哦,这种方法有点不同,你能指着长方形花坛和大家说说你是先求的什么吗?
生4:我是先求的一个长加宽,再乘2求出两个长加宽,就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位同学的想法?
(另一同学又说一遍。)
师:哦,这位同学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5:38=24(米)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5:因为两个宽是4+4=8,再加上两个长是8,就是3个8,所以可以用38来计算。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独特,不错。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现在能求出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了吗?
生:242=48(元)。
(3)试一试。
计算下列各图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四、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 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 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 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5
1.电脑出示:三个花坛(图略),三个小朋友先后绕各自的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花坛)走一圈。之后——
师:假如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动身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2个手指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在经过观察和考虑后,大家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出自身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选择了1,也有选择2或3的。
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说说各自选择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生2:我也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因为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师:假如五边形花坛的边长真的是三角形花坛边长的一半,那么,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可是,我看上去好像是超越一半的。
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因为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比较短的。
大家互相争执着,谁也不让谁。这时,教师让电脑演示,同学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上的三个小朋友。随着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的瞬间,同学中发出“耶——,我猜对啦!”的欢呼。
生2:老师,我刚量错了。
师:你刚才是怎样量的呢?
该同学重新进行演示。原来,他是举着一把直尺,手指指着尺上的刻度,按着同一角度,眯着小眼睛在进行着远距离的丈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6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因此,我设计一系列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上周开过的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为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整理
1、求镜框的长就是求什么?(奖状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求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求它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下面我们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环节利用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把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掌握和运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3厘米、4厘米、5厘米
长方形:长6分米、宽3分米
正方形:边长13厘米
不规则图形
让学生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进一步明确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又增强了概念的清晰度。
2、选一选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分米,它的周长增加()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厘米。
①6厘米
②12厘米
③24厘米
(3)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倍。
①2倍
②4倍
③8倍
(4)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从这些练习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两个信息,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题中的信息与问题,使原题的结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扩充,通过变化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使学生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3、实际运用
用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70米,宽30米,小明沿着操场跑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2)有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①给它做一个镜框,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镜框?(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镜框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
②如果两张这样的奖状拼在一起,需要多少长镜框?
③如果要把4张这样的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拼在一起,需要多长的镜框?
想:为什么拼成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两张分开来的周长要短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小结:当把两个长方形拼接起来后,这个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而要减去拼接处的两条边。拼接处越少,周长越大;拼接处越多,周长越小。
(3)有一块地,长12米,宽7米。
①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②现在要从中分出一块的正方形地种白菜,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
③剩下那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④如果这块地有一面靠墙,并用竹篱笆围起来,需要多少竹篱笆?
①审题:从第一句话中读到什么?(靠墙)
②画草图解答读一读问题,画一画,算一算
③反馈
两次操作一拼一剪。拼——周长会因为拼接处而减少,剪——周长增加。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进一步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下图是有6个长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5)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
思考:周长16米,长()米,宽()米。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你能画出几种?(每格边长为1米)
实物投影,算出周长进行检验
怎么思考,可以找出各种不同的画法呢?
回顾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得到长和宽的和,再有顺序的一一列举,画出来也要计算检验周长是不是16米。
感受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并让学生理解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正好是周长的一半。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长、正方形的周长。
2、我们应该运用长、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所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是间接条件,要首先把它转化为直接条件,再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但在复习中,好象学生对长、宽、边长的变化带来周长的变化规律会判断,就此,我让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很多学生都能进行判断了。但如果问题出现多种可能,学生就很难全面的考虑问题,只能说说其中的一种情况而已。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9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 45+45+45+45=180(米)
(2) 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着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出示卡片上的简易图)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学生同桌试拼,交流时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0+40+50+40=180(米) (1)45+45+45+45=180(米)
(2)50+50+40+40=180(米)
(3)50×2=100(米),40×2=80(米), (2)45×4=180(米)
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0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 )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 ,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
讨论:(出示 和 )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书81页练一练⑤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同桌一份(小棒6厘米4根,4厘米8根,3厘米4根)
图片若干,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摆摆、想想、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我们学过了那些图形?
2、①你会用小棒围长方形吗?(出示长方形)真的会吗?那听清要求:一定要同桌合作,每根小棒代表长方形的一条边,围出的长方形要大小不同,看那对同桌是最佳搭档,又好又快?
②发现特别快的,让他们说说你们怎么围的这么快?为什么你用两对一样长的小棒?
③量一量你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
3、指名介绍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教师出示学生摆出的长方形的放大图,标出长和宽的长度。
4、那么要知道你围出的每个长方形的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你会算吗?那么我们先来算第一个。
①可以在本子上写出算式,也可以同桌合作说说算法和想法
②指答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摆小棒帮助理解
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为什么你认为它要简便?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公式:(长+宽)×2
⑤对这个方法还有不理解的吗?
5、那就用这个方法计算另外2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出示学生的作业校对,说说想法。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们会围吗?那就用小棒围出不同的几个正方形,开始围。
2、反馈摆出的正方形的边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出示放大的图)
3、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吗?选一个先算
① 独立计算
② 反馈说说计算方法,为什么乘于4?4哪来的?
③ 计算正方形的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形成公式:边长×4
4、独立用公式计算其他的正方形的周长,板演校对。
二、用用、练练、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1、(出示课题)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计算周长。(出示花坛)要给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该怎么办?(量出一条长和宽,算出周长)出示长和宽,你能算了吗?
3、(出示手帕)要给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镶上花边,需要多少长的花边?
4、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地方需要计算周长的?同桌讨论,再汇报。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看看、算算、寻找影响周长的变化的因素
1、学生用8根小棒围成正方形,周长怎么算?独立计算,再投影校对。
2、如果移动两根小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是多长呢?为什么?
3、那用这8根小棒,你能摆出普通的长方形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长?投影围出来
4、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什么?
5、(出示)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沿边减去5厘米以后,他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积极去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学具: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一张,表格2张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原来这种题型一般在习题中出现。教材运用此题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但是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引导。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探究之后,及时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做好铺垫
1.拼组练习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用2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呢?
(2)3个呢?4个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一画简单的拼组图形,为探究活动中的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埋下伏笔,也可以了解在画图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2.揭示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不断探究,获得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1)读题思意。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题,同桌交流题目意思。
(2)分析题意。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拼图形──求周长──比较周长
(3)让同桌同学再次互相说说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读──分析──再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要我们做什么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形成。
2.自主探究
(1)第一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拼图形)是的,图形拼好了,接下来的两步就简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
②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要指导,适时点拨。
③汇报展示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用小正方形拼的
b.在方格纸上画图的
c.直接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
学生摆出来的结果有: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
④优化方法
请摆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摆法,实物投影出学生在方格纸上和随练本上画的草图。师:你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方法更好)
⑤分析画法
你最喜欢谁画的图,为什么?是的,他画的草图中还隐含着大智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说成摆了几行?每行几个?(摆成1行,每行16个。)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可以怎么说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还可以怎么说呢?
d.思考:为什么不能摆成3行呢?
e.师:只有这3种拼法吗?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⑥再次尝试
你能不用摆,就直接画草图吗?我们来试一试。如果有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让很快画好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适当的表扬,让学生有信心,学会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了解在练习本上画图的优点,掌握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提问:为什么不能摆3行呢?让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2)第二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我们已经用16张正方形的纸摆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计算他们的周长,比较他们的周长)那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吧!可以借助学具的帮忙。
②自主探究
教师个别指导,点拨启发。
③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式有:
a.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b.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c.用表格记录法。
长(分米) | 16 | 8 | 4 |
宽(分米) | 1 | 2 | 4 |
周长(分米) | 34 | 20 | 16 |
观察比较 | 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 正方形 )的周长最短。 |
(提醒学生,表格式不一定非得画表格,也可以像表格一样上下、左右对齐,就行了,简单明了,做起来速度快。)
④思考分析
a.不管是运用了数的方法,还是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我们都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b.12张边长1分米的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草图,我们已经画过了,你会比较它们的周长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只有这三种拼法吗?你得到了什么结果?
长(分米) | 12 | 6 | 4 |
宽(分米) | 1 | 2 | 3 |
周长(分米) | 26 | 16 | 14 |
观察比较 |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周长最短。 |
c.课件同时出示两个表格。
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短。
为什么呢?引导发现: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露在外面的边长就越少,图形的周长越短。
⑤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表格来呈现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表格中的结论让学生独立写出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了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让学生充分体会表格的简洁性,美观性。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
⑥今天我们一起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其实这种拼摆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联系生活,内化新知
完成教材86页做一做。
通过动手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设计思路】学以致用,数学来自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努力发现并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全课总结,有效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还知道了运用表格呈现答案,收获多多。通过几何直观,促进了学了空间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