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图谱内容演唱歌曲《找小铃》。
2、感受音乐游戏《找小铃》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铃、音乐《找小铃》(童易软件)、形象图谱《找小铃》。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内容小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听音乐,搬小椅子并跟着音乐拍子拍手。
2、引出小铃,
教师敲小铃:“这是什么,小铃怎么唱歌的?”(叮叮)
二、欣赏歌曲《找小铃》,根据图谱熟悉歌词
1、欣赏歌曲
师:今天童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小铃”的歌,我们来听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2、尝试片段记忆歌曲《找小铃》的内容
我们再来听听看,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用歌曲中的语句回答)
念歌词(跟着老师念歌词)
3、根据图谱《找小铃》找出歌曲中的内容
师:请你们来看看,这是《找小铃》的图谱, 歌曲唱的内容都在里面,请你们来找一找吧?
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唱歌曲《找小铃》
a、帮助幼儿在视听双效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学唱歌曲《找小铃》
b、集体、分组表演歌曲《找小铃》
三、《找小铃》游戏
1、玩法:教师拿着小铃边敲边唱边走,幼儿边唱边拍手,
唱到:“请你仔细听呀”,全体幼儿用手蒙住眼睛,
教师找个地方,敲响小铃,教师唱“找找我的小铃。”
幼儿跑向敲小铃的人。(教师可以请幼儿来敲小铃)
可玩3—4次
2、这个游戏好玩吗?《找小铃》的音乐你们喜欢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音乐活动,再加上我制作的形象图谱,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喜悦和参与的积极性就特别明显了。活动开展中的另一个亮点是音乐游戏,孩子们都不喜欢被束缚的,所以听到有游戏玩,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成了孩子们最激情的时刻。我觉得有些不足的地方是第二个环节的最后,分组和集体表演的时候,部分孩子还是以倾听为主,不愿意动口演唱,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对音乐内容不熟悉,对图谱的识谱能力也比较弱,而且这一部分幼儿平时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也都比较弱,如何让这一部分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不再总是成为观众,将成为我在以后音乐活动中需要攻克的难点,或者如何在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给这一部分孩子机会。之后,在开展个别化学习的时候,我想到了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有“针对性”,我会刻意鼓励一个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带着一个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参与表演。
原因一:孩子除了和老师互动能提高自身能力,和同伴互动获得的进步也是不容小视的;
原因二:在个别化学习的时候,音乐区设置在走廊,不受其他幼儿的打扰,并且,那些能力弱的幼儿少了别人的视线,他可以大胆得表演,当孩子愿意大胆得时候,进步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不只是局限在15-35分钟,可以换着花样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看似不规范,却小步递进得让孩子们前行。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表情图:高兴、生气、难过。
活动过程:
1、学习歌曲
(1)出示表情图,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自己高兴、生气、难过时的表情,动作。
(2)老师示范演唱歌曲。
(3)请幼儿练习歌曲中的节奏部分。
(4)幼儿跟老师一起唱歌,节奏部分要拍整齐,要把高兴的心情用表情表现出来。
2、学习领唱和齐唱
(1)请幼儿讨论:这首歌哪一句可以一个人来唱,哪一句可以大家一起来唱。
(2)练习领唱和齐唱,请一名幼儿唱第一、二句其他小朋友唱第三句。
3、创编歌词
(1├鲜χ付ㄒ桓霰砬椋缟胄∨笥衙谴幢嗌钡亩鞑⒈喑筛璐食隼础?
(2)全体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由老师或小朋友确定一种情绪,幼儿依次创编歌词和动作,用领唱、齐唱的方式演唱,轮流几个人后,再换一种情绪,请大家创编。
活动延伸:
在美工活动中画“表情”。
活动评价:
本节课能抓住幼儿特点,运用歌曲创编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想创编会创编。幼儿能完全接受歌曲节奏、旋律,兴趣高涨,自编自演。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能根据指定的情绪创编新的歌词和动作同时配以相应表
情。
2、学习领唱和齐唱,注意倾听和观察领唱者的歌词和动作,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游戏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能边唱边做边说。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磁带、三用机、活动前已教会幼儿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合拢放开》进场。
二、复习歌曲,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1、师幼共同演唱歌曲《碰一碰》。
2、启发幼儿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与别人碰一碰,并请幼儿试一试。
3、要求幼儿在与同伴碰一碰时要轻轻地,不推不挤。
三、音乐游戏《碰一碰》。
1、请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场地自由地找朋友,并能跟随音乐自由地做动作。
2、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说碰什么地方,幼儿便与自己的朋友轻轻地碰一碰那个地方。
3、游戏中,可请幼儿做询问者,教师回答,教师用指令不断地变换“碰”的位置;也可请多数幼儿做询问者,个别幼儿做回答者。
四、延伸部分。
请家长们也参与到活动中,与自己的孩子玩“碰一碰”的游戏。
活动反思:
《碰一碰》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词浅显易懂,歌曲容易学唱。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从《36指南》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领域相比以往更多地注重幼儿的感受与表现,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挖掘素材,要确定活动所要体现的价值。本次活动选择的素材是教参中“熊的故事”中“三只熊”的音乐,三段音乐性质明显,形象鲜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适合欣赏感受的。而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于家庭,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也是非常熟悉,“三只熊”的音乐形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易于理解的。通过引导幼儿听听音乐性质、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做做相应的肢体动作,从而达成最终让幼儿体验表现乐趣的目地。
【活动目标】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能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熊的一家,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小熊来了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和小熊一起来玩了。
小熊音乐起,大家一起跳跳快乐小熊。
二、表达表现:熊的一家
1、小熊的家人
——完整倾听音乐。
——提问:谁知道小熊家里还有谁?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2、熊爸爸
——倾听熊爸音乐
——提问:熊爸长得怎么样?他在家里会做什么事情?(个别幼儿说说做做)
——起学做熊爸爸
3、熊妈妈
——倾听熊妈音乐
——提问:熊妈长得漂亮吗?你最喜欢妈妈做什么事?(个别幼儿说说做做)
——一起学做熊妈妈
三、情感体验:快乐熊一家。
三段音乐完整播放,一起做做熊的一家人。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欣赏音乐、感知ABA的结构。
2、 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 音乐《划船》。
2、 课件。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
——今天陈老师要送给小朋友们一首曲子,曲子的名字叫《划船》。曲子里面有大巨人和小矮人,请你仔细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听完教师讲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故事。
2、 幼儿欣赏音乐,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和大巨人走路的样子。
——这个曲子还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卡通片,请你听完后告诉陈老师,小矮人在干什么?
幼儿观看课件。
幼儿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并学一学大巨人走路的样子。
——现在陈老师要用魔法把你们的小手通通变成大巨人的大脚掌。请你们仔细听大巨人出来的音乐,然后拍出他的`脚步声。
幼儿倾听音乐。
3、 幼儿完整地进行表演。
——陈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助大巨人和小矮人一起用劲地划船。请你把小脚伸直坐上我们的小船。
4、 幼儿分角色进行划船游戏。
——陈老师这里有四艘小船,每一艘上坐四个人。每条小船请一个小船长。
——我是巨人妈妈,谁来做我的巨人宝宝?
——再请一个小船长。
5、 幼儿独立进行游戏。
教师扮演巫婆,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虽然较感兴趣,但是他们都一直在跟我做动作,创造表现的机会不多,在学大巨人人走路时没有掌握如何走出沉重的脚步声,而且不能跟着节奏走路。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目标过于笼统,而且重点不明确。所以效果一般。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刚入园时,他们不仅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倾向,还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一些缺憾,如退缩、拒绝、远离等,与同伴之间还没有达成很好的沟通。为此,我特地设计了《碰一碰》这个音乐活动。《碰一碰》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词浅显易懂,歌曲容易学唱。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活动目标:
1、 理解“碰”的动作,初步学唱歌曲《碰一碰》。
2、 根据身体部位的区别来创编不同的相互触摸的动作。
3、 通过参与音乐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碰一碰》音乐磁带,录音机。
2、 兔妈妈头饰一个,小兔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兔宝宝和妈妈在甜美的睡觉,大公鸡叫了,大家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兔妈妈说:兔宝宝,起床以后要刷牙、洗脸,做一个干净的宝宝,好吗?
生活动作模仿――刷牙、洗脸。
2、学习歌曲,参与游戏。
(1)、兔妈妈说:我的宝宝可真干净呀!妈妈要和宝宝们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游戏的名字叫“碰一碰”。宝宝们,我们可以和谁碰一碰呀?碰哪些地方呢?我们来试一试。(引导幼儿和同伴做动作)
(2)、兔妈妈说:妈妈还会唱《碰一碰》的歌呢,你们想不想听呀?
A、教师清唱一遍
B、提问:刚才宝宝们听到了什么?碰了哪里?(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B、幼儿学唱:宝宝,愿意和妈妈一起唱吗?(集体学唱两遍)
C、示范游戏:让妈妈找一个兔宝宝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还有的宝宝就给我们拍拍手好吗?(播放《碰一碰》音乐,进行游戏)
D、宝宝们一起来碰一碰吧!(引导全体幼儿进行游戏)
D、刚才兔宝宝们还想了许多好玩的动作来碰一碰呢,我们也来做一做吧!(鼻子、屁股等)
3、 活动结束。
兔妈妈:宝宝们今天都学到了“碰一碰”的本领,妈妈知道宝宝们肚子都饿了,我们到外面去找吃的东西吧!
听着音乐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