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日 - 美文欣赏阅读,用心与您分享。

首页范文写作正文

有关学校发展建议书四篇

建议书2023-10-09 14:04:19

  在生活中,建议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议书是单位或集体向有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和领导,就某项工作提出某种建议时使用的一种常用书信。大家知道建议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发展建议书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1

尊敬的校长:

  我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快乐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孜孜不倦的教诲,同学热心的帮助,真心的鼓励,已定格成我心头一道永恒的风景,我由衷的感谢他们,但我更感激您呕心沥血工作,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空间。但为了让学校更好地发展,我觉得还是应该向您提一些意见,譬如:环境、学习场所、娱乐场所等。

  现说说环境吧!学校里的花草树木太“孤独”了。这样的环境不甚优美,空气不甚新鲜。我建议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让同学们参与这个活动,既锻炼了能力,又绿化了环境,一举两得。那样的话,学校一定会成为繁华似锦、绿树成荫的大花园。同学们在这里将玩得更开心,学习更愉快。

  校长,书是人的精神粮食、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学校图书馆是书的海洋,但开发的时间并不多,难道就让书在这里“虚度年华”吗?难道“万册图书馆”只是徒有虚名吗?请您不要“禁锢”书了,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吧!此外,我还希望学校能建立一个科技馆,让那些爱科学的同学一显身手,也让同学们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看看我的信,如果您认为我的建议合理,我真的希望您能采纳,那同学们一定会更感激您的,直荀学校也一定会更美,学生一定会学习、生活更开心,直荀的人才会更多。

  六(26)班 李瑶

  20xx年3月

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2

尊敬的校领导:

  我在这个美丽的学校里已生活了六年之久了,眼看就要告别这所母校,告别那宽敞明亮的教室,告别那你追我赶的赛场,告别那百花齐放的后花园,告别那天真可爱的同学们。也许,就在这几十天后,一张张熟悉面孔,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朵朵美丽的鲜花,都会在我的记忆里逐渐褪色,一切完美的东西会被蒙上一缕薄薄的轻纱。

  虽然校园鸟语花香,但也有不中人意的地方:在校园的一些隐蔽的角落里,我们不难发出一些零零丁丁的纸屑。每当看到这些,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些同学用粉碎的纸作仙女散花的情景……除此之外,校园里还有许多浪费现象,有一些同学写错了字竟不用橡皮而就是把整张纸撕下来,揉成一团扔掉了,当修理工人在厕所里捞到一些垃圾、红领巾、包装纸的时候,同学们竟若无其事地欢笑着。随意浪费,不讲礼貌这些难道就是对学校的一份贡献吗?对此,我为了学校这朵美丽鲜花开放得更鲜艳,更夺目,而向各校领导们提出以下推荐:

  1、校园里由领导们在广播里颂发“十大杰出环保卫士”,加以表扬、鼓励。使同学们用心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尽心尽力地做好校内保洁工作。

  2、每个星期一都用一节课时间,用动漫视频或用口语交际的时间教育每一个同学垃圾分类,增强同学们对环保的意识和加强对环保的重视。

  3、让学校的每年级的那些做得个性突出的同学教育那些没对环境保护有更高认识同学,给他们树立榜样。

  4、学校还能够实现“捡垃圾,得奖品,赢积分”的方法刺激同学们的,使那些没有被评上优秀环保小卫士的同学不气馁,再接再厉!

  期望校领导们能在百忙这中看到我递上的这一封小小的推荐书,也期望我这小小的推荐书能为学校增添一片色彩。

  此致

敬礼

  汤XX

  XX

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3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想就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

  (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在校园物资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与有益的补充。校园精神文化是不断适应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要求的,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与现存社会文化趋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各中小学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各中小学要创建的校园文化,既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同时又要积极吸收有益的外来校园文化的新观念、新经验,使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方向发展,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由于各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师队伍的素质与学生的发展经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的同时,还要继续保持各自独特的风格。

  (三)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与心理、生理特性,设计与采取多样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晶核,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在中小学,少先队员的榜样作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贡献。少先队员们在学校生活中,以他们的天真活泼、纯朴可爱、助人为乐等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一所学校,这样的优秀学生越多,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就越好。

  其次,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教师是核心。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教师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对人生观、价值观均未确立或正在确立的中小学生来说,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会起重要作用。

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4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但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生存难”等问题,离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尚有很大距离。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没有走出以前的招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做得很不够。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中职教育如何以质量、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目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具体的措施如下:

  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应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既可按普高模式培养,也可按中职模式培养。

  按普高模式培养学生,在前两年的普高课程学习结束后,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次分流。不愿意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却又想读中专的,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再按中职模式培养。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成绩优秀的,按高职模式培养;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2.中职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育专长”。中职前一年按“必需”、“够用”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使中职学生具备“宽专业、厚基础”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尤其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后两年根据市场经济人才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的选修课程。

  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习,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操训练,使中职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二)、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中职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1.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2.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3.专业建设应“长短结合,软硬兼施”。长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基础牢,信誉好”,即应拥有合理的师资结构基础,宽厚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结构基础,且在社会上要有“拳头”专业的良好信誉。短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灵活、适用”,即办学灵活,能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能起到补充、辅助“长线”专业的作用。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舍得花钱,要开阔视野,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养出“一流”人才。

  (三)、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分配,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只有当中职教育满足了地方和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中职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中职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3、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

  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办学质量上不去,人家也不会找上门来;中职学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学生。希望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0xx-x-x